恐怕全世界的父母都有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住在最好的城市、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为最好的人。另一个事实是:在全世界范围内,55%的人生活在城市之中,而我们的城市却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来担负这么多人的安居乐业。
亡羊补牢,不如想好理想的城市形态。
1月9日,2017年特色小镇创新发展年会的“寓教于城”教育高端主题峰会,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法国Skema商校中国区校长Paul D'azemar、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副校长 WillIan CHEAIB等教育界的前辈达者荟聚于太湖之滨灵山胜境,共同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教育与城市发展的融合与实践,为国际化大趋势下的高等教育和K12教育指明方向。
年会的举办地江苏无锡,正是近代历史上群星璀璨人才辈出的钱氏家族曾聚之处。从最初的私塾、新式学校再到后来的西洋留学,钱氏家族执着地坚持让本族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此次论坛的特邀嘉宾,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席酉民校长指出:城镇化不是划一块地造一座城。简单的造城运动带来的后果是,没有教育、医疗、文化、休闲娱乐等优质产业的投入与运营,没有人愿意住在里面。所以中国人又发明了一个概念叫“产城融合”,就是把产业和捡起来的空城融合起来发展,而这些都是亡羊补牢。
研究未来社会的形态是什么,未来的人怎么样生活才是一个好的生活方式,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然后依据这样未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新的发展趋势,去设计营造新的城市化生活环境的质量。
席校长的观点于金诚特色小镇的初衷不谋合而。每一个特色小镇有一个核心业务,再将金诚丰富的业态布局到小镇的建设和运营当中去。我们通过明日世界的打造向人们展示了未来完美城市的缩影。
明日世界已至,教育的作用不言自明。
教育不能直接改变城市,但教育能够改变人,人能够改造城市。所以想清楚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城市生活,自然就知道该配备什么样的教育体系。
正是基于此,金诚集团的教育事业,不是单打独斗,更不是产城融合的亡羊补牢。我们一早想好了未来城市的模样,也想好了打造明日世界的智慧大脑所需要具备的才能:1/3的专业知识、1/3的社会知识、1/3的管理能力。
而培养这样一个具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需要投入国民基础教育和一以贯之的高等教育,再加上优质的职业教育乃至持续终身的终身教育。新型城镇化要求我们对于教育的未来进行新的探索,同时新型城镇化的打造又是教育最好的实践检验。
未来已至,我们的教育者不仅要有三尺讲坛两袖清风、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的献身精神,更要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革故鼎新开放融合的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感。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生活在最好的城市里、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为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