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没有一笔成交,却可财源滚滚;不是扑朔迷离的“古董局中局”,却引成百上千人入套。今天,天宁公安分局通过本栏目,独家披露了我市最大规模的古玩诈骗打击行动始末。此案共抓获168名嫌疑人,其中130人被刑拘,已核实的案值就超过250万元,破案超200起。此案为江苏首例,案值和规模在国内都是罕见的,受害人遍布全国各省份。这个犯罪团伙在常州和无锡共建立3家文物拍卖公司和一家艺术品鉴定公司,通过网络以鉴定文物为幌子,操纵鉴定结果,最终以藏品为赝品等理由拒绝收购,从中骗取高额鉴定费。目前,。
今年5月初,无锡人喻先生来到新丰街派出所报案,说他怀疑自己被骗了。喻先生家有一枚祖传的“光绪元宝”银币,有人说挺值钱的,也有人说没人要,他也一直心里没底!
利宝公司马上与喻先生签订了一份艺术品收购协议,但是,利宝公司的“专家”告诉他,在收购或者拍卖前,必须经过严格鉴定,并向他推荐了一家名为“钱信”的常州鉴定公司。
于是,喻先生赶到常州,来到位于香梅花园的钱信投资艺术品公司,在开价2万元,最终交了18000元鉴定费后,鉴定结果却给了喻先生当头一棒。
原来,之前的“鉴定专家”走眼了,这枚“光绪元宝”含银量达不到标准,是假货,而此前签订的合同也已写明:无法成交,鉴定费不退。感到受骗的喻先生决定报警。 市民江先生也遇到类似情况,他手头上有两件藏品:光绪元宝和大观通宝。经人介绍,也是去了无锡的这家利宝艺术品投资公司,“专家”同样指出,这是两件真品。
利宝公司也给出了一个诱人的收购价,每件藏品都值上百万元。不过,收购的前提也是要到常州的钱信公司做鉴定。在花了2万元后,鉴定结果让江先生大失所望,他这两件藏品竟然赝品,既然是赝品,利宝公司是不能收购的,当然了,鉴定费也是不能退的。
今年3月以来,天宁公安分局通过研判,发现新丰街派出所连续接到的类似文物鉴定纠纷的报警竟然有20多起,报警人都是外省市居民。起初,民警将此事当作一般纠纷警情处理,但此类警情呈爆发态势出现后,民警敏锐地发现此事没有那么简单,这家公司可能暗藏“猫腻”。
初步调查,民警发现报警人所称的被认可的第三方——钱信公司,其经营范围并不包括文物、古董的鉴定。而带藏家来鉴定的公司,也并非只有无锡利宝艺术品投资公司,还有两家常州的公司,分别是常州盛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江苏圣宝德拍卖有限公司。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民警惊讶地发现,这几家看似独立的公司,其实暗通款曲。
圣宝德公司的股东之一和钱信公司的老板竟然还是同一人顾某。而圣宝德公司与无锡利宝、常州盛玺三家文物拍卖公司老板之间,不但相互认识,而且还相互参股,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有一个湖北的受害人,在利宝公司花了一万元鉴定费,觉得不甘心又来到盛玺公司,又被骗了8000元,手法完全一致。通过很多案例,警方摸清了这几家公司的诈骗手法:利用藏家想卖高价、甚至是捡漏的心理,骗取受害人文物检测费,随后以检测结果达不到标准为由,使交易无法成交。而事实上,鉴定公司、拍卖公司都是勾结在一起的。
由于此案涉及面广,天宁警方经过两个月秘密侦查后,摸清了四家公司的组织结构、作息时间和人员分工等情况,并掌握了四家公司实际负责人的生活和工作规律。
5月25号,天宁警方出动300多名警力,并在市局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兵分常州天宁、钟楼、武进、无锡四地进行集中收网,一举抓获涉案人员168名,查获大量作案电脑、手机以及账本、账单、银行卡等。
经过审讯,周某、顾某、许某、段某等人涉嫌诈骗的犯罪事实也终于水落石出。这四人分别为四家公司的实际负责人和出资人。嫌疑人顾某长期混迹于文物古玩圈子,自己也具备一定的文物鉴别能力;段某在上海本来就干过
此类古玩骗局的诈骗手法说穿了并不复杂,但却相当隐蔽,如果不是掌握了整个市场的情况,仅从鉴定、拍卖等单个行为来看,实施犯罪的每一步都看似没什么问题,即使打民事官司,也很难胜诉。
在古玩市场收购骗局中,有个“上海模式”,就是犯罪团伙通过文物拍卖公司,勾结不法检测机构,聘用社会闲散人员假扮藏品买家、鉴定师和评估师等,骗取藏家鉴定费、检测费、展览费和拍卖费等各种服务费用。因为钱很好赚,有的人干了几个月后,发现大有可为,就辞职出去单干,加上开设一个公司的成本很低,于是就像“细胞分裂”一般,一分二、二分四,越来越多的骗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原因何在呢?只因骗子抓住了人性的弱点:贪婪。
犯罪嫌疑人顾某,42岁,我市文物收藏界的风云人物。同时也是江苏圣宝德拍卖有限公司和钱信投资艺术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去年,圣宝德公司开张时,场面隆重,没有人会想到,在光鲜外表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脏脏的勾当。
几年前,嫌疑人顾某也曾是一名文物诈骗的受害者。当初,他花了80万元购买了一个所谓的皇宫鸟笼,上海拍卖公司的骗子告诉他,鸟笼值1400万元。顾某得知后,欣喜若狂,在交了20万元鉴定、展览、拍卖等费用后,发现上当。为此,他还作诗一首,聊以自慰。
上了一回当,并没有让顾某懊恼,反而让他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去年年底,顾某成立圣宝德公司,随后,又与周某、许某等人开办的盛玺、利宝两公司连档,共同开始诈骗。他们通过招募业务员,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开始在网上寻找受害人。嫌疑人林某,25岁,在圣宝德公司工作2个月后,就晋升为总监,他手底下,有7名业务员。每天工作就是在网上寻找希望将自己手中的藏品卖掉的藏家。
受害人来到拍卖公司后,业务员会请出所谓的“专家”来对藏品进行鉴定,并给出一个藏家心理价位。
但收购前必须经过他们认可的鉴定公司进行检测,符合相关要求才能收购。民警介绍,这帮人的圈套就在这里:收藏文物是假,借机鉴定牟利是真。一听说自己手上的文物这么值钱,收藏者爽快的到鉴定公司去交费用。但是,藏家不知道,在业务员陪同藏家去钱信鉴定公司的路上,拍卖公司事先已经和鉴定公司的检测人员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了联系,告知希望能得到的鉴定结果。这是警方从钱信公司专用手机微信中,提取到的嫌疑人顾某与钱信鉴定公司工作人员的对话。
【诈骗语音】
刀币,数据,说谈到汉代就收
汉代到不了,你把它出个宋代的看看吧,
宋代没有这个钱币,宋代方钱园钱多的 他们在查资料,等会
你把它镍含量稍微太高点,你说不是陨石,人家肯定烦,只有把镍含量稍微抬高点,就是普通陨石他们也不收的,懂吗
好的好的,知道的,他们叫你怎么出,就怎么出
鉴定后的藏品,要么是不到年代的,要么是元素含量不到标准的,总之,拍卖公司是不会收购的,自然了,鉴定费也是不能退的。而嫌疑人所谓的鉴定仪器,其实,就是国内广泛应的光谱分析议。
其实,拍卖公司、鉴定公司,不过是在设个局,让藏家进了圈套交钱罢了。鉴定费是骗子拍卖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公司光靠鉴定费收入,足以支撑整个公司运转。 诈骗成功后,钱信公司会从鉴定费中提成700至1000元后,剩余的钱返还给盛玺、圣宝德、利宝公司三家公司,总监及其分管的部门的业务员可从中提成60%至70%,一个业务员一个月可以拿到4、5万元之多。鉴定费基本上要1到2万元,生意火爆的时候,每天有将近20、30名受害人被带到钱信公司鉴定文物。
由于古玩是一个特殊的行当,很多时候藏品的价格极不确定,而法律对于古玩鉴定也处于空白。可以说,这种鉴定基本没有准入门槛,有时只需要买一台鉴定仪装装样子,就可以轻而易举收取一笔鉴定费。嫌疑人顾某说,受害人拿来的藏品可以说99%都是假货,很多受害人对自己的藏品价值是心里有底的,但他们宁愿相信骗子随口报出的高价,其实也是存了‘捡漏’的心理。而正是这种贪念的存在,使他们很容易就落入骗子的局中。
其实,在大陆,并没有对民间开放的文物鉴定结构,正规的拍卖公司并不会在事先收取委托人的任何费用,可以说,事先收取费用的,都是诈骗公司。
版权归属:中吴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