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路面温度61.3℃!体感温度40℃+!在没有空调的时代,无锡人都是怎么活过来的?

路面温度61.3℃!体感温度40℃+!在没有空调的时代,无锡人都是怎么活过来的?

2021-08-01 13:12:47

昨天中午12点,

无锡学前东路的路面温度是……

61.3

61.3

61.3


 
无锡已经开启了“高温快熟”的模式!



路边售卖雏鸡的商贩一边卖小鸡,一边卖毛鸡蛋。


感觉毛鸡蛋热得都能孵出小鸡了


图:苏农有图


有没有感觉这两个人超级配!

我们的命的都是他们给的!



然而更可怕的是未来几天都是

38度!

要晒化了


那么二、三十年前,这么热的天,家里还没有空调,我们是怎么活过来的?

想来想去,那时候的夏天,我的这条命,就是爸妈给的。




早晨六点,妈妈就已经起床做饭。确切的说,是做一天的饭。


妈妈会熬上一锅绿豆粥,然后把它均匀地盛到九个碗里,不薄,不厚,但却能保证每碗粥都有那么一层粥汤。




我们一家三口,一天三顿,正好九碗粥。等到晚上那一顿,粥的凉度刚刚好,既没有热到馊掉,也不会冰到吃了拉肚子。


隔天吃剩的西瓜皮,妈妈会洗干净切成条,用点盐拌一拌,那就是最美味的吃粥菜了。



早上八点,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喝完一碗粥,就开始看电视。十二年的寒窗,代表着十二个暑假,从最早的《西游记》《红楼梦》,到后来的《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都是我的最爱。



电风扇是一定要开的。家里的两台都开上,一台长城对着我,一台骆驼对着电视机。夏天最大的烦恼,不是热,而是看了电视,电视机会发烫。发烫了就会被爸爸发现我看了电视……



所以,即使只有一台电扇,我也会让它对着电视吹……



长大之后,我才知道这是我这辈子干过最掩耳盗铃的事,没有之一。而且,我发现,身边几乎每个人都曾和我一样自欺欺人。。。


但是中午回来的爸爸妈妈好像从来没有戳穿过我。


吃完午饭,12点,往竹躺椅上一瘫,一天中最盼望的一个小时来到了。



和韦小宝一样,我们最初的历史知识,都是来源于说书先生。虽然我们是孩子,但也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听评谈,三国,岳传,英烈,真是比现在的历史剧好听一千倍一万倍。



听完评书,下午一点,就是出门找小伙伴了。那可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但我不怕。因为小伙伴家,有最好吃的光明冰砖,或者,我们可以找路口的大叔买冰棒。



而且不是小砖,是中砖。打开包装盒,里面的冰砖被一层透明的纸包裹着。


要剥开那层纸,其实挺费劲的,往往会连纸带着一层奶油一起剥下来。


但是记忆中最好吃的,恰恰就是纸粘着的那部分,有谁跟我一样反复去舔那张纸的?举个手。



下午三点,到了游泳的时间了。


小伙伴带着一个轮胎内胎,这是秒杀一切救生圈的存在。我则带着两大块塑料泡沫。那时候,家门口的小河里,就可以游泳,即使淘米、洗衣服都在同一条河里,但那个河水,就是干干净净。我们在河里摸鱼、摸螺蛳。



下午四点,太阳已经不那么毒了。先拎一桶井水,往院子里一冲,感觉院子里的暑气就全消散了似的。


再拎一桶水,院子里站着,就把澡给冲了。



这时候差不多就是下午五点了,下班到家的大人,会端出两条板凳到院子里,一边一个,然后,一张大大的竹榻,就被搁在了两条板凳上。


这张竹榻,吃饭的时候是桌,乘凉的时候是床,毫无疑问,它就是整个夏夜的中心。


爸爸会用湿毛巾把竹榻擦干净,妈妈则把晚饭端出来,放在竹榻上。



晚上六点,可以堂而皇之的看电视了,当然是抱着大西瓜边挖边看。



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怎么想明白,为什么那时候爸爸买西瓜,都是一百多斤一买?那么多圆滚滚的西瓜,堆在墙角,堆在床下,家里房子面积又不大,为什么当时就没有那种占地方的感觉?


不管如何,想吃西瓜了,就钻到床底去捞一个,那种画面感,估计会陪我一辈子。



七点,爸爸要看新闻联播了,我们小朋友就又回到竹榻上。虽然家里有电扇,但我们还是喜欢拿着蒲扇,躺在竹榻上看星星。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睡着的我,被爸爸抱进了屋子,妈妈会在我的肚子上,搭上一条小小的毛巾被。


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盖毛巾被的习惯,只用一角,搭在肚子上。



没有空调的日子,我们也是这么过来了。有人说,几十年前,地球还没这么热,我倒是觉得,就算几十年前只有35度,现在却有了38度,但这3度的差距,真的有那么大吗?


还是我们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烦恼,没有那么多的急躁,没有那么多的娇气吧?

图文源自姑苏晚报无锡发布、无锡微生活

欢迎来稿:821789730@qq.com



最有趣有料的无锡资讯

最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大城市小故事,尽在无锡趣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