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春
节
今天是除夕,也是春节长假第一天,我们分别为大家送上七个文化主题的无锡之旅,也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没有西洋乐器那样的金碧辉煌、亢奋嘹亮,
那么的质朴和简单,敦厚、平常。
一根木棍,一个小小的雕筒,
一块普通的蛇皮,两根细弦,一串马尾,
江南土地上生长的平凡之物,
却组成一方神奇而悠扬的音乐天地。
在无锡,与二胡有关的名人轶事颇多,
其中最有名,莫过于《二泉映月》。
小泽征尔称此曲有断肠之感,
他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东音凄凉、西音怀乡、南音思亲、北音离别”,
马尾弓与琴弦交织出的或粗粝或纤细的颤音,
仿佛在诉说人性深处的暗流激荡。
阿炳雕塑
阿炳(原名华彦钧)出生于江苏无锡。
长褂墨镜是他的标识,二胡琵琶是他的武器,
一曲《二泉映月》诉尽他的人生。
阿炳拉二胡的青铜雕塑利于。铜像青铜铸造,高3.3米,塑像抓住阿炳晚年沦落街头卖艺拉响《二泉映月》倾吐心声的瞬间造型,深沉肃穆,全身心地投入音乐飞翔的天地,采用两个弓势组合,一是弯曲脊背和跷腿坐势的组合;二是运弓手臂和二胡弓弦的组合,表现音乐的力度和张度。雕塑语言简洁、粗狂、富有历史的沧桑感,厚重感。
没有哪一件乐器像二胡这样属于民间。
在路边,在树下,到处都能听到胡琴的诉说。
单调的音色,时如孤灯首叹、空山鸟语;
而许多二胡聚集在一起时,
又能演绎飞马的奔腾和黄河的雄浑!
梅村琴音
搜索“中国二胡艺术”的版图,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二十世纪以来的二胡名家、名曲、名琴师,大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无锡。而距无锡市中心12公里,无锡新区辖内、素有“至德名邦”美誉的梅村,更因为二胡而声名远扬。
从2011年起,两年一度的中国二胡演奏领域最高规格赛事,“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落户无锡。2012年,全国第一家集二胡历史文化、生产工艺、演奏厅及培训与活动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二胡文化园”在梅村落地开放。
一层空间,以二胡历史文化为主题,讲述二胡产生和演变的历史,介绍二胡艺术大师和一系列二胡名曲,二层空间,以二胡制作工艺为主题,有一个极具沉浸感的弧幕影院。三层空间,以二胡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展示全国二胡制作大师的风采神韵和精湛工艺。
在无锡,二胡音乐家、演奏家的不断涌现,得益于当地二胡文化氛围的熏陶和给养,而为了寻得一把称心如意的二胡,更多爱好者又将目光锁定在了梅村。
梅村一片类似木材仓库的建筑前,水泥裸露的外墙上,写着四个宋体大字——“古月琴坊”。不了解的人很难想象,这个貌不惊人的地方,是很多二胡演奏家们选琴必到之处。它在行业里的地位之高,使得这里的简朴甚至有了朝圣的意味。
这里做二胡,用材只选明清时代的红木旧料、印度的紫檀等高档材质,以提高琴杆的耐用性和琴筒的共鸣音质。而蒙皮一步,从蟒皮选材到前期干燥处理,再到蒙皮松紧和后期调音,是二胡制作工艺的核心技术,也是制琴师功力火候的最大考验。因为“音色是不能见的,全凭感觉”。
在选材、时间、工艺、火候、手感等各种机缘全部满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得出一把好二胡,梅村二胡文化的传承与技艺的革新,正在成为无锡文化不断延伸的生长点,以一把二胡、一首新曲演绎无锡的城市新名片。
摄影:白雪,梁溪蓑笠翁,wx1008,杨白老,狙击手,阳光农村等。部分素材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微信号:wuxishilvyouju
更多精华请添加微游无锡服务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资料来源互联网。
1、本微信号所转载的文/图/音视频等,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
2、本微信号所转载内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不愿意在此刊登,请及时通知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