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故事> 我的租房生涯

我的租房生涯

2020-11-07 06:48:53


1


如果说不住在自己的家里就算租房住了,那我可能要回溯到小学二年级了。


那时候我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总是不在家住,他们怕计划生育小分队随时敲门,把他们关到镇上去,然后需要父亲变戏法一样,把积蓄拿出来给自己赎身。


所以那时候我就和邻居小伙伴们一起住。

当时有一个邻居叔叔做小学校的看护,我经常跟几个小伙伴一起住在学校里。

我那时候的记忆甚至都不是很清楚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的吃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我需要去爷爷奶奶家蹭饭,当时奶奶意识到“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么个说法,所以如果蒸个馒头做个好菜,都会东藏西藏,或者提前开饭。

而我也学会翻箱倒柜,能把好吃的找到,不过还是经常因为错过了饭点饥肠辘辘。

后来我的吃饭速度特别快,我怀疑那时候因为及时填饱肚子的需要。

小学二年级我六周岁,我的东住住西住住的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只是那时候不用给租金,我也没有租金概念。

小伙伴们不仅不收租金,还经常要搭上伙食,所以说远亲不如近邻,爷爷奶奶指望不上,还有邻居!

我特别能理解刘强东发达了之后,回去发钱的原因。

他说那时候他父母做生意不大在家,没少了老少爷们儿照顾。

我没回家发过钱,一方面是我一直很穷,一方面我都是讹我爷爷奶奶的多——我是个从小爱面子的人,我愿意饿着肚子跑回去一趟,然后过了饭点回来说我吃完了,但是我不愿意寄人篱下跟着人家一起吃饭。


2


后来上初中的时候,开始正式的住校了。

说是住校,从来没有在学校宿舍住过。

都是住在离学校很近的同学家。

我跟初中同学小雷一起住过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晚上到他们家聊聊学习聊聊生活,还会扯一些现在想不起来的东西。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雷的妈妈永远和声细语的说话,而我妈妈永远巴掌比嘴快。小雷的妈妈宅心仁厚,经常在晚上我们下了自习,还给我们加餐。


遗憾的是,上高中之后,就跟小雷失散了。

还好去年,我们在初中同学微信群遇到了。

我也知道他在哪里,我们甚至还见过几面,彻夜长聊了几次。

我是一个不大喜欢煽情的人,但是后来去他家,看到小雷妈妈的时候,还是倍感亲切。


一起住过的还有我的同学兼表哥。

我们初三好像一直都是住在一起的,那是他舅舅的房子,我们一起骑车向北,聊一路然后又夜里彻夜长谈,谈到大家都困死睡着为止。

很奇怪,那时候应该还有一个同学住在外面。

我们俩却一直聊不完,那个同学就在外面听,不插话也不参与。

那个同学我都不知道叫什么了。

现在回头看,这应该就是叫朋友与非朋友的区别吧。


3


高中的时候住校了。

大家都在一个宿舍。

学校创造性的把一间十几平方的房子,做成五个架子床,四个竖排靠边,一个横排卡在两竖排中间,靠着硕大的窗户,我住在这个窗户横床的下铺。

我们十个人一宿舍,聊不完的学习、女生还有理想和鬼扯。

毕业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出了分野。

这是关于考不考上大学的分野——后来我们也发现更大的分野,还有家庭的分野。


我第一年没考好,所以有了我的第一次真正自己住的租房经历。

那时候我从上了半年的专科学校回来,到隔壁乡镇高中去复习,另外一个本家哥哥在当地是赫赫有名的大混子,他说离高考没几天,我帮你租个在外面的房子,你好好学习。

我就有了自己一个人住的经历,那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房子,虽然可能只住三个月吧。

那是农村二层楼边上一个类似于楼梯间的房子,很窄,只够放一张床,人要侧着身子才能在床侧面爬上去。但是每天晚上晚自习结束后,我回去都能发现一暖瓶灌好的热水。而我也可以在那里借着顶上大大的灯泡的光,看书。我其实晚自习结束后,从来没有补课学习过。可能是因为读过半年专科,眼光高一些,学习这些知识明显的有一种豁然开朗感觉,所以我不是需要像以前那么吭哧吭哧学习了。

所以那时候在那个小房间,我读了两遍红楼梦,读了好几本余秋雨。

那个小房间是我关于个人独立自由空间,最早最深的记忆。

我有时候半夜看书好了,出来上厕所,发现我那个本家哥哥就在远方的露天台球厅打台球,那时候他跟我一个班,但是从来不上课。


后来我考上一所东北的大学,通知书都是他送给我的。然后他用一年时间突然发愤图强,居然通过美术学习,考上了江苏一所本科大学,并在他的同学里面,帮我介绍一个同班女生作为我女朋友,成为了我太太。

这都是后话。


4


再一次租房生活,就是大学毕业了。

大学时候谈的恋爱,就是我这个本家哥哥介绍的,我毕业就到无锡找她。

然后跟她一起租房子住。

在无锡我们住的那个房子外面是一片菜地,每次从他们学校走到房子,需要路过这片菜地,所以他们很少自己在晚上出去,虽然那时候治安不错。


但是在刚开始可没有那么简单,我租过一个二层接的民房。

那里潮湿不堪,我第一次肾结石就是在租这个房子几天之后突然发生的。

我没想到毕业之后,遇到第一个坎就是这么大的毛病。

虽然这其实不是很大的毛病,但是对我来说,那一天花费了近千元看这个结石的毛病,还是让女朋友和我有点蒙圈。

我们当时都没钱。


再后来我就去上海。

在上海先是住在我初中那个表哥的妈妈那里,她是我的大姨。

她自己不吃肉,但是每天晚饭都会专门为我做一个满是大肉的菜。

我也喜欢和大姨聊天,听大姨说以前的事情。

前年我去大姨家的时候,见到她,还是一样喜欢跟我聊天。


后来觉得实在不好意思打扰。

我就租了当地公司司机家亲戚的一个房子,算是最早真正花钱租的房子。

那时候在上海普陀跟嘉定交界的地方,租金一个月800,无装修。

那时候,这个地方的房价是4000左右,对我来说,近乎天价。


5


上海和无锡都是很短暂的停留,加在一起可能都没有一年的时间。

我能感受到自己当时那种局促和偏狭,这不仅是空间上的,还是心灵上的。

一年后女朋友毕业签了南京,我们又在南京开始租房子的生活。


女朋友当时公司提供宿舍,她说自己都有点不敢住。

她妈妈先是来陪了一段时间,然后我就义不容辞从上海来南京了。

来南京后,我在离她们公司很远的地方,租了房子,农民的拆迁安置房。

那时候位于江宁经济开发区的拆迁安置房小区的房价是450元两室一厅,而周边开发的楼盘是2800元左右。


后来她们单位给她们在公司不远继续提供租房,那个房子三室一厅,住了两户。

我们就把江宁的房子退掉,在那个房子里住了将近五年。

五年后左右的时间,江宁的房价已经接近四五千了。

看着庞大的首付我们觉得遥遥无期,但是好在女朋友的坚持,我们凑首付开始买房开始装修了。

然后装修好了卖掉换房,江宁的房价已经要一万了。

直到我们住到自己的房子里,已经是毕业后6年了。


6

回过头来自己的生涯,还是能感受当年租房生涯的波折。

这种波折,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但是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大学之前的所有关于住在别人的家或者房子里都是美好的,无论是可能面临的环境多么糟糕。

而后来我和女朋友租住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快乐的。


只是买房的过程的确是痛苦的,我甚至于还很排斥。

直到3年前我幡然醒悟:原来对于自己来说,这是一个不断城市化和成长的过程。


很多人抱怨房价,就像现在什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抱怨的工作几年不能在北京买到房子一样,其实他们大多只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而不是北京人……


他们有没有想过,可能自己不是北京人这件事,不是一个户口的问题,而是在之前的没有在这个城市积累的意思。

北大清华毕业就该买得起房子,这显示是一个缺乏任何逻辑的自我期望,这个期望还不如让自己的儿子生在北京来的更好——至少,你儿子在北京有了你的积累了。


任何关于自己没能得到什么的抱怨,都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就像任何关于自己凄惨的控诉,都是一种失败的象征一样。

没有这种城市化甚至“北京化”的过程,何不专心投入自己到发挥价值成就挣钱重任的本身呢?


在这个时候,我们又发现,很多人矫情的觉得:我不要这样子生活。

所以,这个时候,有房无房这件事本身,又成了自己命运的选择了


福永二手房出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