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知名专栏作家师北宸在好报写作群进行的分享文字实录。
“写作考验你的思维能力、知识储备能力,以及你的思维严谨程度,文笔倒在其次。”
分享人介绍
师北宸
正阳公关合伙人/首席内容官,曾任凤凰科技主编、LinkedIn中国公关经理;《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FT中文网、腾讯大家、虎嗅、钛媒体等媒体科技专栏作家,凤凰卫视节目嘉宾。是“在行”APP的写作行家。微信公众号:「北宸的偏见」,ID:digital_meme
主题分享环节
关于写作,我是怎么弯道超车的。
过去这一年多,无论是在“在行”也好,周围的朋友也好,挺多人都跟我聊过关于写作的话题。很多人在自己的职业里,会碰到一些瓶颈的,比如说你可能工作了10年,哪怕刚工作一两年,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其实写作相比于其他方式来说,是成本最低、门槛最低的一种提升方式。我说的成本是硬件的成本、周围环境的成本。
但写作技能本身的门槛是不太低的。我自己从一个不会写到会写的作者之间切换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过程不是太容易的。我的经历和许多职业写作者不太一样。我从2011年开始写作,写了两个月的科技内容之后,我就开始去写专栏了。到了2013年,就去凤凰科技当主编了。再之后,我离开凤凰科技,虽然离开了媒体,但我现在每隔几天就会写篇专栏。所以我的路径和很多媒体人都不太一样。很多人都是从一个实习编辑、记者助理做起,但我没有当过一天的记者,而且在我做主编之前,我也没有正式在媒体里面呆过。一方面,我可以说是野路子;另一方面,其实我摸索出来的写作路径相比于其他人有点弯道超车的感觉。我就来跟大家聊聊,我是怎么弯道超车的。
写作的第一个要点:要多积累。
大部分人都会跟你讲,如果你要有足够多输出的话,你日常的积累是特别重要的。我自己总结过,如果你想有1000字的高质量输出,那你需要10万字的输入。它并不是说你必须要读10万字,才能有1000字的内容出来。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但是他都写不出一篇很完整、有质量的文字出来。如果你写不了东西,你自己要回想一下:是不是你做的积累不太够?如果你积累做的够,当你需要去写的时候,你不至于头脑空空,肚子里没货的。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日常阅读积累非常重要。
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样的内容是好内容,应该读什么?
1,兴趣为主。
在座的各位可能来自各行各业,我不会给你推荐具体的书目。以我自己为例,我关注科技、互联网大概10年了。每个人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我昨天跟一个学员聊天,他跟我说他一半的时间读小说、散文,这是他喜欢的。另一半时间读必须要读的名著。我跟他说,你不需要强迫自己去读你不喜欢的书。大家把写作当作一个业余爱好,不管是业余还是你的本职工作,真真正正能对你产生驱动力的来源是兴趣,兴趣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你不会说我每天必须坚持三小时读书,兴趣会让你觉得快乐,你本身就enjoy这个事情,你本身也不会有压力,你读的过程就非常享受,这样你的阅读习惯就更容易建立起来。所以我一般会建议你要从你的兴趣入手,结合你的擅长,加上你长期积累。这样你才能比别人更优秀一点。在微信上有超过1000万个公众号,你要写的和别人不一样,要在你擅长的方面下功夫。
2,要挑好的读。
一个人要有好的见识、品味,否则输出的东西也不会太好。如何挑选优秀的作品呢?
一,国外的书普遍比国内的好点。
二,看书出版的年限和版次。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黑天鹅》?这本书的作者提到他选书的时候尽量离自己所属的年代越远越好,说明这样的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畅销书很快就衰落了,真正能留下来的还是经典。如果出版的版次很多,参考的来源严谨,基本上书就不会太差。大家还可以多读一些深度的文章,比如内容突出、小众的公众号。最流行的,并不一定是质量最高的。你要多关注自己领域里面最优秀的,要主动挑选。我之前订阅过《纽约客》、《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FT》、《彭博商业周刊》,每天持续追踪。我还挑选行业里面垂直的网站订阅。我宁可把一个公司、一个产品研究的更深入点,我也不希望我对每个公司都了解一点点但是不透彻,这样我没法突出。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很有限,都一样,这点是最公平的。我们要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对自己严苛一点。如果写作写不出来,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在阅上下了功夫?
写作的第二个要点:学会做笔记。
我喜欢读库创始人老六的一句话:好东西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做出来的。
聪明人特别多,真正愿意下笨功夫的人很少。从去年到今年,我和超过几百个人聊写作这个话题,但是真真正正能把笔记这个笨功夫做扎实、做到位的人,不到百分之一。别说跟那些优秀的作家比,很多人跟我比,功课做的都是不到位的。
我举一个例子,我上大学喜欢看李敖的节目,他在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里面谈节目,说写作的秘诀,他用了百分之八十的篇幅来讲他如何做笔记。他是一个自傲、自负而且自认有才华的人,但是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他跟你聊写作的时候,会这么认真地讲怎么做笔记,说明做笔记是多么的重要。
他买书每次买两本,一本看,一本把重要的内容剪下来做成剪报,并且进行分类整理。等他写作的时候,就会从中选取素材,写作就非常全面、准确了。比如说,他关注时代的台湾是什么样子的,就贴一个标签。,也贴一个标签,放到不同的文件夹里,塞到书柜里面。他有一个大书柜的笔记,当他要写作的时候,就把笔记从书柜里抽出来,参考笔记中的素材。
当你碰到新的概念、知识盲区的时候,你做笔记,也是在整理你的思维,让你的知识结构化、框架化,笔记能够帮助你扫掉自己的盲区。写作不是单纯的文笔就可以的,写作考验你的思维能力、知识储备能力,以及你的思维严谨程度,文笔倒在其次。认真做笔记,你写作的能力会提升很快。
写作的第三个要点:写什么?
大家可能经过这样的情况:本来兴致勃勃想表达,写两行就写不下去了。就去刷淘宝、刷微博、刷微信,浪费自己的时间。这背后的问题,除了你的阅读积累不够、笔记做的不够、平常生活观察不够,还有一点:你没有提前把话题想清楚。
之前有人说:写作要打好腹稿。在写之前,要把文章布局好,腹稿打的越完备,写作就越容易写好。有个方式可以帮你打腹稿:日常做话题积累。我有一个项目管理工具, 想起一个话题的时候,就放到选题列表里面,然后进行筛选,挑最想写的话题,进行写作。
比如我想写有关uber和滴滴的时候,我先建一个任务。我翻朋友圈看到相关的文章,就收藏起来;听到别人讨论的时候提到相关话题,我会关注;我出去打车的时候,可以问司机师傅最近的补贴政策是否有变化;我还可以问周围的人对于uber和滴滴的体验怎么样。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话题进行素材积累。
写作的第四个要点:如何练习。
1,翻译。人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最好的方式是临摹。你要找到自己领域内最优秀的人,模仿他,掌握他的七八成功力,就可以碾压很多人了。翻译需要你有基本的外语能力,你要理解一篇文章的意思,需要你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系列复杂的动作。我有个朋友叫安替,我很佩服他:他每天翻译一篇《经济学人》的文章,半年后,他可以闭着眼睛写出经济学人风格的文章。他还每周约一个老外喝咖啡,前期需要做很多准备,才能和老外聊好天。他最早是无锡一个三星级宾馆的服务员,后来因为翻译文章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用英文写报道,他参与的文章还获得了普利策奖。
有人说,英语太差怎么办?那就好好练习喽。我的英文也不好,之前也就是四级的水平,翻译的时候要经常查单词,现在我读科技类的英文文章完全没有问题。当时我给老外写邮件,100个单词的邮件我得写两个小时,基本上每写完一句话,我都要贴到谷歌里查,看有没有人表达过。如果有人表达过,说明我的表达方式没有问题,我就是用这种笨办法来学英语的。英语没有那么难,你只要勤奋练习,不会学不会的。
2,写书评或者读书笔记。书的好处是非常结构化,有逻辑性,是经过作者反复打磨才出来的,信息量非常大。通过书评或者读书笔记输出内容的话,会让你离自己喜欢的作者更近一点。这也是我特别推荐的写作训练方式。
最后我建议作品要有反馈,要给别人看,不管对方否专业,都行。可以发到朋友圈,5个人点赞和50个人点赞,效果是不一样的。通过反馈,成长会快点。别人都给你点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就像你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夸你漂亮,你会去追究是否客观吗?这个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通过写作获得了成长,你有更大的动力持续写下去,你开心就好。
回答提问环节
不需要对自己的写作方向定位
问:写作如何引起共鸣?
答:你要多读一些好的故事。想要引起共鸣,你写作的故事、案例、内容,要让受众感兴趣才可以。你要不停地去试,看读者的反应。
问:能否推荐一些书目?
答:具体的我就不推荐了,大家可以去豆瓣搜索我的名字“师北宸”,我读过的书都有目录,做了标记,大家可以去挑自己感兴趣的。
问:写作逻辑不清晰如何改善?
答:逻辑不清晰,不是技巧的问题,而是你没有思考清楚。你要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比如《如何提问》、《批判性思维》之类的书籍,也可以读一些经济学入门的书籍,会对你思考问题很有帮助。
问:如何对自己的写作方向进行定位?
答:不需要定位,写作方向是演化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设计会给人很强的压力感,我还是建议要从兴趣入手。
好报招聘:内容编辑2名,如果你是嗜书成癖且酷爱用文字分享价值影响他人的人,请大胆勾搭好报,说不定你就此踏上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坐标:北京。有兴趣者请发简历至:wu@haobao.net 我们同时也在寻找平面设计和微店运营热爱者。
好报30天写作群,文字的心灵禅修
至今已有超过2800人,在好报写作群虐并快乐,收获心灵成长
好报30天写作群(第9期)召集令
↓↓↓点击查看↓↓↓
好报30天写作群第9期,10月1号开营!虐了近3000人后,规则有微调
注:好报30天写作群(第9期)定于10月1日闭舱运行。
滑至文末点“阅读原文”可直接报名
「好报」
移动互联时代的自由生活指南
从这里,开启你的自由生活
好报30天写作群(第9期)报名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