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万人如海一身藏|杨绛先生

万人如海一身藏|杨绛先生

2021-10-23 07:44:49
       25号杨绛去世之后,小编看到朋友圈里有很多人在转发这样一张图片:
       后来有人出来澄清,这一小段《一百岁感言》并不是杨绛手书,而是井柏然写的鸡汤,悼念杨绛的去世。
       
       杨绛去世后,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大家发的各种各样的动态,悼念杨绛。
       
       杨绛其人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同她的丈夫钱钟书一样,把名和利看得很淡,不爱应酬,不爱宣传,只希望能有个安静的生活,闭门谢客,一心一意的读书写作。她曾对责编胡真才说过,如果去世,不想成为新闻,不想被打扰。人文社亦透露,杨绛生前有遗言,火化后再发讣告。

       杨绛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是东吴大学(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大学)的本科生,清华大学的硕士生。学历高,人还白净漂亮(以当时的审美来看),大家闺秀又有名气。关于杨绛皮肤白皙,还有一则有趣的小新闻。在1930年5月11日《申报》上海版第11页,有一篇苏州女子运动会的报道,其中一节是《会场花絮》:肉腿比赛分黑白:

       开幕之前,举行运动员与职员总摄影。东吴、成烈女生完全裸跣及袴,其前日之穿灯笼裤,已略改前态。摄影时,并坐场地,酷似一肉腿比赛会。其间以东吴杨季康之腿最白,成烈陈临珠之腿最黑。盖前日预赛时,一斛计创口未愈也。

      三十年代初,女生很少露臂露腿,要在大庭广众看光臂裸腿,就只有运动会了。因此记者便借着这样的机会涉笔成趣。令人惊讶的是,这名记者居然叫得出一名学生的名字,可见杨季康当年在苏州城也是颇受关注的。

       杨绛、钱钟书和他们的独女钱瑗一家感情十分深厚远超常人。杨绛在其92岁高龄是写下了记录他们家充满快乐又艰难,含着爱与痛的日子。其实,钱瑗生前曾有打算写一本同名的《我们仨》,据说还起好了写作大纲,可惜因为她的早逝,心愿未能达成。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杨绛以她的视角写了《我们仨》,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忆,读来令人恻然。

       杨绛的文字,充满淡然和自由,没有铜臭气。她作为翻译家,也有著名译作《堂吉诃德》。为了译好这本书,她在48岁时学习西班牙语。这本名著的中译本出版并畅销之初,适值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问中国,杨绛受到了他们的接见并献上《堂吉诃德》的中译本。当时,,并问她《堂吉诃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握手时无暇细谈,仅简单答了一句“今年出版的”。然而,杨绛在翻译这本书时付出的艰辛鲜为人知。,她已翻译完成了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三分之二,,。直到1972年才重新开始翻译这本著作。因为之前的译文搁置多年,读来好像断了气似的,因此只好从头再译。1978年3月,终于得以出版。

       我们认识杨绛,可能是从中学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老王》认识她的。当时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记得自己读了好多遍,因为总是读不懂为什么杨绛要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现在想想,老王把杨绛当恩人,杨绛只把老王当熟人,估计向老王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要是没有杨绛的接济,早就活不下去了吧。最后老王也许是拿出了自己毕生的积蓄或好心人送来的所有东西——好香油和大鸡蛋给了杨绛以为报,杨绛感慨于他们中间的隔膜和不平等而写了这句话吧。一个流浪汉拿出的十块钱与大富翁拿出的一百块钱所代表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深层次的看,就是由于阶级的差异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两个巨大差异的阶级之间,很难有很深的交情。

       有感于杨绛的逝世,小编思维混乱的写了上面的几段文字。这样一位文学大家的逝世导致的读书热潮看来是会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了。希望大家也多多读一读杨绛的书,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她的温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