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万云涛:一名生物实验员的临床科学管理者之路|写意人物

万云涛:一名生物实验员的临床科学管理者之路|写意人物

2021-11-01 09:04:50

兴趣和勇气决定职业发展 ——离开实验室进入临床项目管理;离开如日中天的美国新基公司回国加入上海罗氏;来到拜耳参与研发的更高战略决策,一次次放弃安逸稳定,只为遵从自己的内心。有一种幸福是在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工作生活中展望不确定的未来。

——万云涛



万云涛是同写意论坛第52期活动“卓越新药临床研发者之路”报告嘉宾。议程及报名请点击☞这里




现在拜耳中国领导包括医学、临床药理、生物标记物和临床项目等多部门的运作,负责中国及亚太区在肿瘤、心血管、女性健康、抗感染等多领域的早期和临床药理试验,以及制定和执行与中国注册有关的临床科学策略。2016年前在罗氏上海和纽约创新中心担任临床项目运行主管。之前曾在美国新基公司和先灵葆雅研发部门工作十多年。复旦生物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美国罗格斯大学神经生物学硕士并完成博士课程。




药物使用说明书上超过60%的信息来自临床药理研究。拜耳主打产品拜瑞妥上市前做了五十多个一期和临床药理方面的试验。


在美国先灵葆雅工作时,作为一名非医学背景的实验室研究人员,能直接转入临床部门从事项目管理恐怕会是万云涛整个职业生涯中的最重要契机。“你能够进入临床领域的经验是什么?” 这是万云涛被同行问过很多次的问题。答案是,他不仅具备中国人擅长的逻辑和写作能力,还有中国人在欧美公司里难以被肯定的沟通、管理和领导能力,

 

万云涛在复旦生物物理专业毕业后留美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 论文答辩前先选择去生物制药行业做了几年的分子生物学、药理学、药物筛选等工作,还发表了不少文章,走着在美中国科研人员典型的职业道路,工作中万云涛了解到临床药理部有更符合自己兴趣的项目管理工作。大学后出国的中国人在美国申请项目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其他对语言和领导力要求很高的工作,无论从外界环境和自身因素来说都欠缺有利条件,因此,守在实验室里做探索性工作,甚至打杂是中国科研人员在美国的常态。因此,当万云涛通过努力终于得到这份临床科学家兼项目经理的工作时,在当时中国人的圈子里不啻为一个成功示范。

 

相比于国内仿制药的注册临床试验,国外新药的早期临床是极其复杂的过程。从首次进入人体的试验,一直到初步概念性证明新药可能有效的ⅠB或者ⅡA阶段叫早期探索性临床,进入ⅡB和Ⅲ期属于后期验证性临床。除了经典意义上的Ⅰ、Ⅱ、Ⅲ期临床,临床药科学部要做大量临床药理试验,为上市后药品使用说明书提供超过60%的使用和安全等方面的信息。Ⅰ期和药理临床试验包括了早期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不同剂型生物利用度比较、和其他上市药的相互作用、特殊的人群剂量调整要求、不同人种之间的比较,以及药对心血管系统有没有毒性等等。一个上市新药需要二三十个临床药理试验是很正常的,拜耳的拜瑞妥上市前甚至做了50多个临床药理试验。

 

在同一个行业或是同一家公司里做了几年,我会考虑接下来能够激发起我工作热情的事情是什么,薪水福利是一个方面,兴趣和影响力是更重要的另一个方面。


在先灵葆雅(后被默沙东收购)和新基公司,万云涛最大的收获是参与了众多后来上市产品的临床试验,包括现已进入中国的多种药品。更重要的是接触到了几乎所有种类的临床研究,这是在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很难得到的丰富经验。但是很多在欧美成熟的大企业工作过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自己就像船上的零件,而且,与销售和商业部门相比,研发一般不被认为是发动机的主要零件。时间长了便会感到觉得枯燥和重复。2012年底,带着在中国做新药的愿望,万云涛回国了。他想用自己多年知识经验的积累来推动中国新药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离开那时还没在中国开展研发业务的新基是万云涛遗憾又骄傲的事情。放弃新基大量的股票和期股权被很多人认为是很傻的决定,但尽早利用宝贵经验回国更好发挥影响力的愿望才能激发起万云涛新的工作热情。


中国的早期临床开发刚刚起步,必须要学会从进入Ⅰ期前开始就考虑到最后注册的整个战略规划,当中有无数细节要处理,要想很多办法解决。要明白大部分新药在开发过程中都会失败,好的临床药理研究计划既可以加快开发速度,又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罗氏上海创新中心是跨国公司里极少的真正立足中国,从化学合成到生物实验室到早期临床开发全面投入的研发中心,而不是把国外已上市或快上市的药拿来中国做注册。加入罗氏后,作为早期临床运作的主管万云涛非常高兴有机会参与为在真正出自中国实验室的新药制定在中国、亚洲,以及在全球的创新性整合临床开发计划,这也是万云涛在上海的三年最大的收获。

 

三年期满,因全球战略重组,罗氏要把万云涛从上海创新中心调去纽约。这时万云涛接受了拜耳的邀请去掌管中国的整个临床科学部,包括医学、药理、生物标记物以及临床运作的团队。治疗领域也扩展到包括肿瘤、心血管、女性健康等等众多适应证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临床开发。此外,拜耳在中国还有很多传统产品市场份额非常大,比如阿司匹林以及抗生素等等,需要在中国及全球做各种药理试验以支持新适应证或新剂型。责任更大也意味着万云涛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吸收各个产品领域的专业知识是万云涛当务之急。

 

跨国企业多年,万云涛的晋升之路走得很快很稳,他认为,作为管理者,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各占一半。而管理能力不仅仅体现在领导一个部门,更重要的是具有大局观,懂得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还要懂得中国区和全球总部之间的协调。“在没有医学背景和还没完成博士论文的情况下,我可以掌管一个有众多医学和生物双博士的研发部门,原因是具有平衡的专业知识、战略规划经验,以及公司内部协调能力。我觉得现在的工作非常有趣。” 万云涛说是否从事管理取决于个性和悟性,也有很多人更适合做科研。

   

“当在大企业全方位地管理一个领域的职业阶段过去以后,有机会我也许会想经历一次创业,这可能接下来能够激发起我工作热情的事。”

 




活动预告

同写意论坛第51期活动“医药研发BD训练营中级班课程估值实战”将于11月5-6日在北京举行。

详情及报名参会请点击 

http://tongxieyi51.eventdove.com/

同写意论坛第52期活动“卓越新药临床研发者之路”将于11月16-18日在无锡举行。

详情及报名参会请点击 

http://tongxieyi52.eventdove.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