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党委或政府“一把手”将有一个新头衔:“总河长”。10月11日,,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指出“河长制”的目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在部分省区市近十年实践基础上,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的“河长制”将在全国推行。
那么,“河长制”究竟是什么?有哪些新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哪些改变呢?接下来,汉水君告诉你!
什么是“河长制”?
河长制,是指由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河长制由江苏省无锡市首创,是改善水质,保持河清的创新举措。近年来,一些地区积极探索适合辖区规划的河长制,有效促进了水资源保护和无污染治理等工作。
河长制,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都可担当“河长”一职,全面落实各级主管部门主体责任,一旦发现河水污染问题就对“河长”进行追责。河流水质达标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在中国“水污染”严俊的背景下,是一个催生青山绿水的“良策”,让原本无人愿意管、肆意污染的河流在短期内实现河清水洁,鱼儿嬉戏的良好生态环境。
“河长制”什么时候能建成?
《意见》提出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行河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抓紧制定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安排,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哪些人能担任“河长”?
根据《意见》,我国将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主要河湖设立河长,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
各河湖所在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负责同志担任。
“河长”的工作怎么考核?
《意见》强调,要强化考核问责,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县级及以上河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规定追究责任。、。
“河长制”有什么亮点?
管河湖
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级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考核问责,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多头管水的“部门负责”,、部门共治”迈进。
坚持问题导向、因河施策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北方有河皆干,南方有水皆污”的说法,虽然失之夸张,但南北方不同的水环境问题,确实要对症下药。
社会参与、共同保护
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意见》还要求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在河湖岸边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民间河长”“企业河长”“百姓河长”将大有作为。
部门联防、区域共治
各级河长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要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江头江尾“同饮一江水”将不再是梦想。
岸线有界,不得围湖
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近年来不时见诸报端的“圈湖盖房”、侵占河岸、湖光私用等行为可以休矣。
综合防治,管住排污口
排查入河湖污染源,加强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同时,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抓住重点生态保护区
推进河湖生态修复保护,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大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保护力度,对三江源区、南水北调水源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实行更严格保护。同时,积极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让保护河湖生态者“吃亏”。
两年之内全面建立河长制
《意见》提出,到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目前,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8省市已全境推行“河长制”,16个省区市部分实行“河长制”。两年时间,弹指而已,各地须只争朝夕。
湖北是江河大省,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全省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230条,全长逾4万公里。那么关于“河长制”,咱们湖北省又是怎么做的呢?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湖北真的很拼
保护江河湖泊,不是一时的工作,为了做到“河长(chang)治”,湖北不仅仅只实行了“河长(zhang)制”,从政策到资金再到行动,都有相关措施。
政策:多项政策出台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省水利厅出台了《湖北省河道堤防管理考核标准》等规章制度、2016年初出台了《湖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环保出击,法制先行。
资金:千亿支援水利灾后重建
今年的汛期,暴露出湖北自身的中小河流、水库、湖泊、农田水系等存在多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为此,湖北省规划近1000亿元资金用于水利灾后重建,多方面“升级”防洪标准,这也为河湖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行动:多种方式修复水体
湖北省综合运用截污治污、江湖连通、河湖清淤、湖水置换、生物过滤等措施,先后组织实施了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四湖流域综合治理等百湖(河)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工程,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其实早在2015年6月,湖北潜江市、仙桃市、夷陵区、宜都市就被确定为省级第一批“河长制”试点县市,标志着湖北省“河长制”试点工作正式展开,要求于2017年底前完成试点工作,为下步全面铺开“河长制”打好基础。
河畅、水清
岸绿、景美
希望各位“河长”能为人民
交出这份满意答卷!
媒体支持:襄阳日报、襄阳晚报、楚天快报、襄阳广播电视台、汉江网、襄阳市政府网
微信名:汉水襄阳
愿意一起分享原创作品的朋友,可以往这儿投:hbxynews@sina.com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经济网 长江云 湖北发布
编辑:小七 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