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在做题时经常在题目中遇到以下这种字眼
点P恰好落在线段AB上(当直线AB经过点P时)
当点A落在抛物线时
⊙O与△ABC一边所在直线相切时
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CD为菱形
·······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都会发现,这里面存在着一种巧合问题,就像老妈去菜市场买菜刚好碰到隔壁王阿姨一样的巧合,而正是这一些列的巧合,就引出了一系列的数学题
那么遇到这类巧合时,如何来解题呢?
比如当直线AB经过点P时,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
1、当点P落在AB上后会有什么新的结论;
2、这个结论是否非得点P落在AB上才有;
3、如果点P不落在AB上也有这个结论,那么它就不是解题关键,是的话,就可以去尝试!
这类题讲的并不是某一个特定的知识点的考察,而是一种数学的解题思想,即当遇到这类题时该从哪方面去下手
今天以近期无锡各校考得4道试题为例,来阐述一下这类题的大致解题思路!
例题1
(2016·上海中考)如图,矩形ABCD中,BC=2,将矩形ABC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点A、C分别落在点A′、C′处.如果点A′、C′、B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tan∠ABA′的值为 .
【解析】
不管什么解题思路,先把图给画出来(我又要吐槽了,有些同学的画图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然后就会出现下面这张图
既然需要点A′、C′、B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我们就思考,当这三个点在一直线时,会有什么新的结论呢?
言五君发现,当这三个点在一直线时,就变成了两条直线相交,就会出现对顶角相等(图中标记的两个角),继而出现熟悉的X型相似(很明显,不是一直线时是没有的!)
如图,即△ABC'∽△DA'C' ,所以设AB=CD=C'D=x,所以AC'=2-x
例题2
如图,在Rt△ACB中,∠ACB=90°,点O在AB上,且CA=CO=6,cos∠CAB=,若将△ACB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Rt△AC′B′,且C′落在CO的延长线上,连接BB′交CO的延长线于点F,则BF=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本题中先考察了旋转的性质,如下图,即有AC=AC’,AB=AB’,∠CAC’=∠BAB’,连接CC’和BB’,也就是会出现△CAC’和△BAB’两个等腰三角形,且由于顶角相等,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也相等
再回到本题,当点C’落在CO延长线上时,就相当于连接了CC’,那么就会有以上的结论(如果点C'不在CO延长线上,上面的结论是没有的!)。
所以由以上分析可知,△ACC’和△ABB’为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底角也相等,所以∠ACC’=∠ABB’,又因为∠AOC=∠BOF,所以△AOC∽△FOB,因为CO=AO,所以BO=BF。所以要求BF,即为求BO的长.
要求BO的长,我们再来看一下下面这题
在Rt△ABC中,∠ABC=90°,AB=4,BC=3,在AC上找一点D,使得BD=BC,求CD的长(或者AD的长)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过点B作BE⊥AC,可利用相似或三角函数快速求出CE的长,所以CD也就出来了
再回来看这题,“CA=CO=6,cos∠CAB= ”,可求出AB=18,不正是上面这题吗?
所以过点C作CD⊥AB,可AD=AC·cos∠CAB=2,所以AD=4,所以BO=14,即BF=14.
例题3
(1)求A、D的坐标(用m的代数式表示);
(2)将△EAC沿着y轴翻折,若点E的对称点P恰好落在抛物线上,求m的值.
【解析】
(1)A(0,m),D(1,1+m)
(2)这题大家都知道只要求出P点坐标,然后代入抛物线求解即可,这也是大部分“点落在某个函数上”时的一般解题方法.
要使E的对称点P落在抛物线上,求出E点坐标即可,E点是两条直线的交点,那么思路就有了
例题4
如图,在△ABC中,AB=5,AC=9,,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B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在线段AC上由C向A运动,当Q点运动到A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EF(P、Q、E、F按逆时针排序),以CQ为边在AC上方作正方形QCGH.
(1)求tanA的值;
(2)当t为何值时,正方形PQEF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正方形QCGH的边上,请直接写出t的值.
【解析】
(1)tanA=
(2)第(1)问的用途就是帮助我们刚好的解决这个第(2)问
首先,我们将这两个正方形分开来分析
所以,当正方形FEPQ的某个顶点落在正方形CGHQ上时,只需抓住
“①正方形FEPQ的某两个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或者垂直距离为正方形CGHQ的边长”
“②正方形FEPQ与正方形CGHQ有一个直角重合”
无锡数学教师教研群(只限老师)
QQ群:144549469
无锡数学家长群(只限家长)
QQ群:490978289
想要报班辅导的同学,在初始页面发送“咨询”,加言五君微信咨询,注明来意!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