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尊重名家,力扶新人
守 望 奇 迹
作者:周明珠(江苏无锡作家)
第十一章 布置病房· CT检查
终于熬过了黑夜,等来了白天,一个新的开始,可我似乎还沉浸在昨夜病友去世的悲戚情绪中,总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忧伤感。
一早,黄主任一上班第一个就到病房里看我,见我情绪低落,于是坐在床边的凳子上陪我聊会天。“黄主任,我三月份能出去吗?”我期待的看着他,希望他能给我一个肯定的答案。
“当然可以,你现在一切都在好转,三月份就能出去了。”黄主任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案,但我的心里并没有象从前那般开心,相反有点惆怅,或许这只是黄主任安慰我的话语吧。
“等你封管以后,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戴面罩呼吸机。”黄主任怕我有心理负担,继而宽慰我:“其实戴面罩呼吸机也没什么,我认识一个心内科的主任,因为他睡觉有呼吸停滞障碍,也每天晚上戴了呼吸机睡觉。白天你想干嘛就干嘛,一点也不会影响你去电台主持节目。说不定过个几年,我也要戴呼吸机睡觉呢。”
“黄主任,你不会的。你是好人,老天会保佑好人健健康康的。”我语气坚定的说。
黄主任听我这么说,笑了笑:“我要去查房了,一会再来看你。”
这个世间受苦的人已经有太多太多,黄主任是好人,一个有着仁心的医者,我希望他一辈子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永远都不要像我一样忍受这么多的苦难。
黄主任前脚刚走,实习医生小高又来病房看我。小高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见她的第一面就觉得可亲。一见我就拉着我的手,笑着说:“明珠,今天又是我陪你好不好?和你在一起,总觉得心里很安宁。”
我笑着点点头。其实有了她们的陪伴,才觉得这苦闷难熬的日子稍微好过一点。
医生查完房,郑护士长见我的各项指数都不错,便尝试给我呼吸机脱机。当呼吸机关闭的瞬间我就感觉阵阵胸闷,透不过气的难受,脑袋也变得晕沉沉。可我想起郑护士长说过的话,多用呼吸机恐怕会产生“呼吸机依赖综合症”,所以尽管难受,但我依然咬牙坚持忍着。他们问我感受怎么样,我也谎称感觉还可以。我真的很怕很怕自己依赖上呼吸机,那就真的无希望可言了。
我能在话语上欺瞒他们自己不难受,可监控仪不会说谎,真实的反映出了我的心跳又在加快,氧饱和在下降。小高担心的喊来了黄主任,最后还是决定给我用上呼吸机。呼吸机的接口套上气管套管时,我的眼泪也随之流了下来。我是不是好不了了?我的情况是不是在变得越来越差?
等医生走后,小高静静地坐在凳子上陪我,帮我擦眼泪。我虽然是一个容易动感情,泪点低的人,但绝不是一个爱哭的人。过去无论病魔如何的折磨我,都不曾轻易地掉眼泪。可现在我发觉自己越来越爱哭,越来越控制不了的掉眼泪。
我轻轻地低喃了一句:“我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所以才会承受这么多的痛苦?”
小高听了我的话,不禁眼眶红了红,但还是笑着哄我:“别瞎说,你是上帝的宠儿,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你,派社会上那么多好心人守护你。”
“我觉着累了,想睡会。”或许睡着了就不会再胡思乱想,不会有烦恼更不会有痛苦,或许梦里的我才是最安逸的。
“你睡吧,我在这里陪着你。”
我闭上眼睛,尽量让自己抛开杂念,好尽快进入睡梦,只有这样时间才不那么难熬,或许等我醒来就可以见到妈妈了。
下午探访时间,和妈妈一起进来的还有几个学校的师生,孩子们给我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布偶兔,对我说:“明珠姐姐,让这个小兔子陪着你,你就不会孤单了。”
看着纯真可爱的孩子,我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忧笑着说:“谢谢你们,我很喜欢。”并要妈妈帮我把布偶兔放在我的床头。
孩子们又陪我说了会话,一句句诚挚的祝福让我倍感温暖,脸上露出了笑容。探访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学校老师贴心的给我和妈妈留了点单独相处的时间。孩子们和我依依惜别,临走还不忘再三说:“明珠姐姐,你要加油!”我笑着点头回应。
从妈妈刚进门看见我在使用呼吸机,我便觉察出她的担忧,只是碍于有外人在,我们都不便多说什么。此刻,只剩下我和她两人,我所有的防线都崩塌了,又哭着说:“妈妈,对不起,我真没用,又用呼吸机了。我是不是好不了了?”
妈妈用纸巾擦去我的眼泪,宽慰道:“你不要瞎想,对自己要有信心,我们慢慢来。今天脱机一个小时,明天两个小时,后天三个小时,总会越来越好的。”
“可我怕会让你们失望。”
“明珠,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我不是跟你说过,自从你生病,社会上许多好心人都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有一个燕先生,他是肺癌晚期患者,医生曾断定他只能活三个月,可他靠着大家的帮助和自身顽强的意志力,已经挺过了一年多。所以你要坚强,更要相信自己也能挺过去。答应妈妈,不要再胡思乱想,好吗?”妈妈把我的手贴在她的脸上说。
“妈妈,我答应你,我会勇敢的。”
“对了,黄主任说等你各项指数再稳定一些,明天要做一个CT检查。”妈妈看见我又露出害怕的神色,鼓励说:“别害怕,黄主任和你暖暖姐姐,还有爸妈都会陪着你的。”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一个小时的探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工作人员开始催促病人家属快点离开。一想到妈妈就要离开,酸楚和不舍开始在心里蔓延,但又怕妈妈看见我哭会不放心我,所以强忍着泪水,勉强挤出微笑和妈妈说再见。可等妈妈一离开病房,泪水就不听话的簌簌往下掉,弄得陪护我的小高不知所措。
黄主任经过我的病房,在门口看见我在哭,我也不顾及是否好意思,只当没看见他,自顾自的继续掉眼泪。黄主任朝小高招招手,轻声嘀咕了几句,小高便和他一起离开了,换了另一个护士来陪我。我心想是不是黄主任见我哭心烦了,所以都不进来看看我了。
不多时,小高拎着一袋东西走了进来,开始忙着在玻璃上贴各种各样小动物的窗花,鼓着腮用尽全力吹气球。有护士好奇她在干啥,她才解释道:“黄主任见明珠一直哭,特意给钱要我出去买点小装饰品帮明珠装饰下病房,哄她开心呢。”
原来黄主任没有嫌我烦,而是让小高去买装饰品给我惊喜哄我开心。我不再掉眼泪,而是安静的看护士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贴窗花才好看,一个个象小鱼一样鼓着腮吹气球的可爱样惹得我不自觉的笑起来,护士们见我笑了,也笑着说:“你们看明珠在笑话我们笨,吹不好气球呢。”一句话惹得大家都开怀大笑起来。
不一会功夫,在小护士们的齐心协力,无数双巧手装扮之下,我的病房焕然一新。窗玻璃上贴满了各种有趣动物的窗花,五颜六色的气球还有吸盘毛绒玩具。就连女医生也贡献出了自己办公室的毛绒玩具,看着这些,心里说不出来的感动,这凝聚了所有人对我的关爱。
他们说我的病房像幼儿园,床头放着布偶兔,盐水架上也挂满了别人送我的毛绒玩具,再加上现在窗玻璃上的贴花和气球,果真象一欢乐的幼儿园,而我就是那个被人照顾着的无助的“孩子”。
或许是环境的改变影响了我的心情,我呼吸机脱机的时间越来越长,已经连续24小时没有使用呼吸机,精神状态也不错,每天都乐呵呵的,也不再哭着提想回家,想妈妈,想娜娜……
黄主任见我各项指数都不错,精神状态也很好,把我做CT的事提上了日常日程。一想到在心内科普通病房做CT的恐怖经历,刚推到电梯口,我就呼吸困难脸色发紫,不得不放弃,我真怕自己这次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黄主任让护士通知我下午三点他们陪我去做CT,我一听整整一天提心吊胆,紧张的惴惴不安。生怕自己半路又呼吸困难,又怕自己会让爸妈他们失望。在紧张不安中等到了下午三点,爸妈和暖暖姐姐一起进来准备陪我下楼做CT。
妈妈看出我的紧张,安慰我说:“不要怕,黄主任说了他们都会陪你一起去,你看你暖暖姐姐也特意请假来陪你。最多到时不行,咱们就不做CT呗。”
暖暖姐姐也拉着我的手说:“你不要紧张,你越是紧张,越会感觉心跳加速,呼吸困难。”
他们的话让我放松不少,有爸妈和暖暖姐姐的陪伴更让我安心。黄主任让护士帮我换上氧气袋,他手里拿着“手捏皮球”紧急抢救器,为了安全考虑,韩医生也一同前往。在这之前,黄主任已经联系好CT室,为我开辟了绿色通道,我一下去第一个为我查CT。我们都知道CT的辐射很厉害,可黄主任他们还亲自陪我下去检查,医者仁心,让我既感动又感谢。
尽管从重症监护室到一楼的CT室只有一层楼,但我却觉得是万里长城,脸上挂着笑容,嘴上说不害怕,实际心里怕得要命,手紧紧拽住床单不放。
进了电梯,妈妈怕我想起上回的情景紧张,“明珠,别怕,马上就到了,我们一做完就能回病房了。”
我点点头:“妈妈,我不怕。”
出了电梯,黄主任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我往CT室推。CT室的医生看见五六个人陪我一起做检查,调侃说:“连黄主任和韩医生都一起陪来了,看来不是一般的重视啊。”说着让爸妈他们把我抬到CT仪器上,准备做检查。或许是因为顺利从楼上到了CT室,没有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我的心渐渐安定下来,已没有先前的紧张。按照医生的提示,呼气吸气,顺利的完成了检查。爸妈和暖暖姐姐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回楼上的电梯里,妈妈红着眼眶对我竖了竖大拇指。黄主任也夸赞说:“明珠今天表现不错,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这次CT检查又像是一场无形的战争,而我又一次战胜了对手,给我隐有绝望的心增添了一点信心,或许我能做的更好。
探访时间结束,黄主任还特意留下爸妈和暖暖姐姐,一起商量专家会诊的事情,希望能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帮我做扩胸手术彻底改善现在的状况,并且转交了所有急诊科医护人员为我募集的爱心款。
妈妈反复说明珠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遇到的都是好人。是的,我遇到的都是有善心的人,我真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康复,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身处困境的人,回报社会给予我的爱!
周明珠,女,江苏无锡作家。从小患有全身性小儿麻痹症,生活无法自理,肢体重度残疾。2004年成为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2006年成为无锡都市生活广播公益助残节目《明珠有约》特约主持人;在病痛中坚持写作,先后在《新华日报》、《无锡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两百余篇文章,出版12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追寻梦的翅膀》和17万字的励志小说《守望奇迹》。并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江苏省道德模范”;“全国十大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2016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公众号转载须授权,务必注明出处)
主编:黄山松(中国)
尊重名家·力扶新人
欢迎指导·投稿
好稿有酬·中外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