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市政协委员、我院党委书记高建宁接受无锡日报集团专题访谈

市政协委员、我院党委书记高建宁接受无锡日报集团专题访谈

2021-08-05 14:04:44


        2月15日,、。访谈实录如下: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访谈视频:【访谈】高等教育资源补短板


  

访谈现场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访谈的现场,我是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阮渊,也是本次访谈的主持人。今天我们访谈要聊一聊关于高等教育的话题,大家知道相对于同类城市,无锡的本科高校数量和在校大学生的数量相对偏少,可以说高等教育是无锡教育的一块短板,对此,我市也提出未来将通过引进、新建、升格、中外合作办学等一系列措施,扩大高等教育的资源。根据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无锡将再添三所本科高校,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高等教育,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补上高等教育这一块短板,一方面是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重要工作,另外一方面也是无锡市民的殷切期盼。

带着这些问题,,他们都是资深的教育界人士,有的来自高校,有的来自教育部门,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珍珍。

王珍珍:大家好。

主持人:这一位是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主任高建宁。

高建宁:大家好。

主持人:这一位是江南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党办主任吴正国。

吴正国:大家好。

主持人:。三位委员,谈起高校资源补短板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要厘清的是为什么要补上这一块短板,众所周知,新建或者发展一所高校,非一日之功,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高校资源特别是本科资源,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无锡为什么一定要补上高等教育这一块短板?三位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吴正国:我先说吧,关于补高等教育资源的短板,。对一个城市来讲,大学的作用我用几句话来概括,大学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的智库,是城市创新的摇篮,也是城市人才培养的基地,所以一个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像无锡这样的城市,以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为目标,人才、科技创新、智库实际上都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大学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尤为重要,它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高建宁: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高校的功能这个角度来看,高校从一出现就已经有了培养人才的功能,后来发展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现在增加了文化创新和引领的功能,

这既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在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对自身功能的调整和充实。也就是说,高校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共生的关系。比如说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它的办学理念是高校是城市发展的发动机,践行这一理念的典范是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因为斯坦福大学高度集聚了研发资源,所以自然在它的周围就形成了硅谷。大家也都知道,北京中关村信息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也得益于它所在的海淀区有大学的集群,和大学是共生关系,所以说一个城市的发展现在越来越依赖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也要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对城市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王珍珍:从无锡已经走过的路来看,跟过去五年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一样,实际上无锡的高等教育的事业也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现在在锡的高校包括一些省内外高校在无锡的分支机构一共有16所,应该说办学的规模现在是在不断的扩大,办学的品质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办学的条件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和高校的努力下也是在不断地改善。

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高校为无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也在不断的彰显。所以虽然今天的主题是围绕高等教育资源补短板,但是实际上无锡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了,但是跟我们现在提出的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要提升整个无锡的城市品质,还是需要发展高等教育。如果城市是一个人,那么高等教育就是它的学历、知识、文化、技能方方面面,都将综合反应到它的气质上面,高等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作用,所以我们的任务还是很重的。

主持人:前面各位委员也说到高等教育其实具有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职能,它是创新的源头,是人才培养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所以市委市政府要将补上高等教育资源的短板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补短板的过程中,引进来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近几年来,包括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等等都在我们的努力下面相继落户,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高校到无锡来扎根。那么在引进这些高校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遭遇到哪些挑战或者问题呢?又应该重点吸引哪些高校资源?关于引进高校的话题能否请三位谈一下。

高建宁:无锡教育十三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我市要通过引进、新建、升格、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和路径,来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资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科技支撑以及创新动力。实际上无锡目前有十六所高校和高校分支机构,数量是不少,但是实际上本科高校只有两所,一个是江南大学,还有一个就是民办无锡太湖学院,这个本科的数量和我们周边的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说苏州有八所本科院校,常州有四所,就算和苏北地区的城市也不好比,徐州有六所,我算了一下,我们的本科数量在全省排名第八位,是在倒数的行列,这和我们无锡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水平不相适应,而且也导致了我们无锡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科研成果的研发能力以及发明转化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这个短板是必须要补上来的。

那么补这个短板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要引进著名高校的研发基地,而且这个研发基地一定要紧紧的瞄准无锡的新兴产业和老产业的转型升级换代。第二个是要引进高水平的中外合作的大学项目,比如说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第三个是要对独立学院进行整体的搬迁,因为现在国家政策支持普通高校的三本院校独立,借这个比较好的机会,无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多的吸引一些独立学院来锡安家落户。第四个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也可以提升现有高校的办学能力。比如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对高职院校发展利好,高职可以借助一些本科院校办“3+2”高职本科等等,这也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途径,这个培养起来比较容易,政府投资也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这种发展更直接、更方便、更省钱,效率也更高。

吴正国:从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市政府对于未来无锡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个统筹的考虑。从报告中,我们可以想一下,若干年之后,实际上无锡的高等教育可能会有这样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以江南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型的大学,这个是国内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的研究型的大学,是目前无锡高等教育的一个王牌。第二个是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的一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定位实际上更多的是国际化,包括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这样它可以为无锡的一些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打开一个通道,这个形式实际上是目前国内许多地方都比较关注的,无锡也正在积极争取,这次也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市政府对此决心很大。第三个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的本科院校除了原有的太湖学院之外,最近引进了滨江学院。第四个层次是我们现有的高职院校,目前无锡的高职院校有一些办学的水平还是很高的,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等,都是各有特色,它为地方的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它的贡献也不可替代。所以这四个层次的高校发展,可能将会构成未来无锡高等教育的四个主要方面,我认为未来无锡的高等教育可能是这样一种格局。

王珍珍:这次上李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汪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了目标。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我们很受鼓舞,有一些具体工作要加紧推进。刚才主持人说到社会各界都很关注,教育的十三五的专项规划当中提出来,十三五期间无锡要增加三所本科高校的资源,一些前期工作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部门也非常努力,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绩,我们现在也是如数家珍。比如说滨江学院,去年正式签约落户,今年三月份就要动工建设,这个就是稳稳的、妥妥的一所本科高校。

第二个就是我们有一所民办的高校——江南影视职业学院,这是一所高职,在无锡应该说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学校,是我们三所民办高校当中的一所,这所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无锡现在的产业发展也有很高的契合度,它也是经过了前两年的努力,现在不断的在积累,有望在十三五期间,乐观的来说的话可以更早一些,在十三五的前期就可以升本,因为国家现在的政策对民办的高职院校升本还是支持的,再加上江南影视本身的办学条件,所以市委市政府也是对它进行大力的扶持,一定要支持它升格为艺术类民办本科高校。这样一来对我们无锡的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的数量结构也是一个很好的完善。

第三个可能更要花大力气的,就是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汪市长明确讲的,就是要下大力气办中外合作的大学,在无锡举办中外合作大学,这个事情我们前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因为这一项工作确实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我们建一个校园、引进一些老师这么简单的,学习获取一些外地的好的经验,我们要区各地学习和取经,最近也在紧锣密鼓地接触,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和比较明确的目标,如果这个项目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最后能够落地的话,从目标的角度来讲,十三五期间,新增三所高校的目标也是有望完成的,这既是令人振奋的目标,也是鼓舞着我们拼搏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前面三位谈到现在无锡的高校数量也不少,其实在十三五规划里面也提到怎么样扩大优质本科资源,除了前面说到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引进等等这些举措以外,重点发展好在锡的高校其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从自己学校办学的经验出发,可以谈谈规划和设想。我先请吴正国委员谈一下,江南大学是我们本地高校的佼佼者、领头羊,十二五以来无锡市政府就和江南大学签订了校市共建的协议,那么请问江南大学在未来如何结合无锡产业发展的需求,发挥优势,强化服务?

 吴正国:好的,江南大学在十二五期间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的发展,对学校的一些学院和学科进行调整,比如说学校就对接无锡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组建了物联网学院,为了对接无锡的数字媒体产业和影视产业的发展,组建了数字媒体学院,我们还有人文学院对接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另外江大也和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合作,开展一些项目。我们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在过去几年当中做的是非常的主动,积极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我特别要提到的就是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还组建了无锡医学院,对接无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这弥补了无锡没有医学院的缺憾,圆了无锡市民拥有一个医学院的梦。江大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们也积极的与无锡市政府进行共建。目前在中国高校方面,有一个比较热的话题,就是双一流,,按照这个建设方案,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后面可能会有一系列的改革。江大作为部属高校,目前在积极争取能够进入双一流的行列,进入了双一流行列,对大学未来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双一流建设方案之后,许多省市也积极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支持地方上的一些高校积极争取进入双一流。在这样一个时机,我们也与无锡市委市政府商量共建,也希望通过共建,一方面能够对接无锡,继续为无锡的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另外一个方面也能够进一步加快江南大学双一流的建设。

江大在哪些方面能够为无锡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谋划学校十三五规划时,江大提出三个突出方面,除了大学正常的功能以外,比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这些功能之外,我们其他的考虑还有三个方面能够对接无锡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组建一个无锡智能制造协同中心,这个是江大在和无锡市共建,主要是积极服务无锡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核心内涵和鲜明标志的现代产业的发展。因为大家都知道,无锡原来的制造业还是很发达的,但是前一段时间我们走了弯路,目前我们在重振无锡制造业的雄风,必须要走高端的智能化的路,所以江大在集多方的资源来组建无锡的智能制造协同中心,加大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来开展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为一些企业提供一些社会服务,推动无锡重塑制造业的形象,占领制造业的高地,重振制造业的雄风,这是我们在谋划十三五期间市校共建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就是无锡医学院的建设。无锡医学院的建设应该说在十二五期间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医学院获得了本科的招生权,我们医学大楼也建成了,目前整个医学院的教职工人数也已经达到了六十多人,教师中的博士比例达到了95%,其中有将近一半的都是海外回来的博士,我们建立了一支非常雄厚的师资队伍。在过去的十二五时期,我们同时还拥有了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两个硕士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点有望在今年拿到,在过去五年当中,我们临床医学虽然起步很晚,但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十三五期间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市校共建的形式,继续推进医学院的快速发展,使医学院能够成为支撑无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我们是希望通过共建来加大无锡智库的建设。江南大学有专业教师一千八百多人,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是在江南大学什么样的人才都可以找到,我们的师资队伍比较强,人才比较多。我们也希望在十三五期间,把江南大学建成为无锡市的一个智库,加大智库的建设,通过一些配套的措施,我们组建一支年富力强、敢于创新和视野开阔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队伍,然后再产生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和咨询成果,为无锡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撑。这是我们的三个重点。

 当然除了这三个重点之外,我们各个学科都和无锡有合作交流,包括人才培养这一块儿,我们和地方上的合作很多,包括大学生创业,这一块儿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还有一些兄弟高校的学生,在我们的大学科技园里面孵化和创业,从这个层面来说,江大也在积极为无锡的地方产业提供一些支撑。江南大学是出生在无锡,成长在无锡的一个高校,与地方是水乳交融,地方的发展为江大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江大的发展也可以更好地服务无锡的发展。如果江南大学将来进入了双一流的行列,也就是双一流的江南大学,与强富美高的无锡正好是相映衬,相互支撑,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三个重要方面的合作,加大双方之间的互动,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地方产业的发展。

 主持人:吴部长前面为我们规划了一下江南大学未来的蓝图,听起来也是非常的令人振奋。高书记来自于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其实是由很多院校组建而来,有非常深厚的底蕴,那么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学院将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办学水平,为扩充无锡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做出贡献呢?

 高建宁:我们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由无锡的五个学校组建的,一个是江南大学旅游经贸分院、还有无锡干部学校、无锡职业大学等五所学校合并的,到了2013年的十月份,我们又合并了无锡高等师范,它是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有很多杰出的校友。合并了以后,应该说我们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实力大大增强,办学历史一下子往前推进了一百多年。

这次无锡市十三五规划,已明确支持我院通过混合所有制升本。因此,对于我们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来讲,就是要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建设目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要加强内涵建设。我想下面我们可能要做这么几个事情:

第一个是要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办学模式,这个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去年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我们通过二级学院和无锡淘宝影视公司,合作组建混合所有制的影视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学生,企业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我们想通过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的层面的合作做一个铺垫,为今后实现升本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是我们要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这个的重点就是要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机制。

第三个是要加强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一定要紧紧的瞄准我们无锡的新兴产业以及无锡的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产业,优化我们的专业结构,升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要符合无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四个就是要加强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因为我们学校有博士后的创新实践基地,要通过这个平台以及学院的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旅游文化中心,还有就是非物质资产传承基地等等平台,希望能够为无锡地方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主持人:前面两位来自高校的委员谈了一下各自的发展的规划,那么最后,,您能不能给我们描绘一下未来高等教育在无锡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图景。

王珍珍:刚才两位高校的委员讲了他们各自学校正在做的一些事情和愿景,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和我们今天的媒体融合一样,一座城市的高等教育事业也是一种融合,就是说在无锡将来会有争创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以我们江南大学为龙头,要迈入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也有应用型的大学,有公办的本科高校,也有民办的本科高校,还有中外合作的本科高校,还有混合所有制的,混合所有制也是现在的一个很好的方向,而且也是非常可行的一条路径,刚才高书记谈到的这件事情就是非常可行的,也是现在鼓励的。

从所有制角度来讲有这么几种类型,然后大学的类型也有研究型、应用型,我们现在还在打造无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为无锡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工商名城,它的职业教育是非常的深厚的,在全国全省都是走在前列的,我们有一批很强的中职学校,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培养的通道已经打通了,我们有三年制、四年制、3+23+45+2这些结构非常丰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他们各自的发展过程当中也一定会走向新的联合,今后按照我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一定是会有新的融合。所以说十三五时期,新增三所本科院校的目标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一个城市是要建设、要发展、要走向更远更美好的未来的话,肯定要呼唤更好的高等教育资源,但是反过来讲,实际上高校也在期待我们当地城市,高校所在地能够为学校的新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氛围,提供更好的土壤,创设更好的条件。比如说现在我们说的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它其实都是相互作用的。我们要为在锡的高校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创造一个好的条件,高校也是支撑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也要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包括学校的建设、园区办学的条件,还有教师队伍师资的引进,名师的引进,高校是要看你这座城市,高校首先看中的是你这一座城市,你城市是什么样的文化,是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什么样的社会文明程度,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服务,包括子女的入学、家属的就业方方面面。所以我认为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第一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照确定的目标,来大力的推进高等教育资源的提升,来补短板。同时我们回过头来要把我们自己的内功练好,把我们的基础教育做好,基础教育做好了,才能为城市为百姓提供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也是一个基础性的关键性的工作,所以我们两个方面都要努力,我们很有信心。

主持人:通过和三位访谈嘉宾的简短的交流,我们也可以对无锡未来整个高等教育的格局和图景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大家。谢谢三位嘉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