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急救第六期|AED—公共场所防治心脏性猝死的利器

急救第六期|AED—公共场所防治心脏性猝死的利器

2020-11-20 13:00:03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中国首例马拉松“猝死”AED施救成功

  2015年3月15日,本年度无锡国际马拉松,三万多名跑友在美丽的太湖安全完赛。在第一反应赛事保障的纪录中,我们摘录了最惊心动魄的一幕:

9:17,半马20.3公里,选手倒地,

9:18,第一名急救队员到达,确认无反应无呼吸,开始CPR;

9:19,第二名急救队员到达,接替CPR;

9:20,第三四名急救队员携带AED到达,给予除颤;

9:21,选手呼吸恢复,意识恢复,较为烦躁,,欲起身被劝抚安慰;

9:25,救护车赶到;

9:27,选手强行起身离开,被警察劝阻后送入救护车,送往医院;

  短短几分钟,一个鲜活的生命,从心脏停止跳动,到死而复生,创造了奇迹,挽救了生命,赛事组委会和无锡政府的安全保障工作,功德无量!


那么,什么是AED呢?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是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


适应患者


  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于伤者脉搏停止时使用。然而它并不会对无心率,且心电图呈水平直线的伤者进行电击。简而言之,使用除颤器本身并不能让患者恢复心跳,那是许多影视节目的误导,而是通过电击使致命性心律失常终止(如室颤,室扑等),之后再通过心脏高位起搏点兴奋重新控制心脏搏动从而使心脏恢复跳动(但有部分患者因其心脏基础疾病可能在除颤后无法恢复心跳,此时自动体外除颤器会提示没有除颤指征,并建议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是针对以下两种患者而设计的:

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这两种患者和无心率一样不会有脉搏,在这两种心律失常时,心肌虽有一定的运动但却无法有效将血液送至全身,因此须紧急以电击矫正。在发生心室颤动时,心脏的电活动处于严重混乱的状态,心室无法有效泵出血液。在心动过速时,心脏则是因为跳动太快而无法有效打出充足的血液,通常心动过速最终会变成心室颤动。若不矫正,这两种心律失常会迅速导致脑部损伤和死亡。每拖延一分钟,患者的生存率即降低10%。


使用步骤


1、开启AED,打开AED的盖子,依据视觉和声音的提示操作(有些型号需要先按下电源)。

2、给患者贴电极,在患者胸部适当的位置上,紧密地贴上电极。通常而言,两块电极板分别贴在右胸上部和左胸左外侧,具体位置可以参考AED机壳上的图样和电极板上的图片说明。也有使用一体化电极板的AED,如将在本次北京奥运会会场配置的ZOLL AED Plus。

3、将电极板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

4、开始分析心律,在必要时除颤,按下“分析”键(有些型号在插入电极板后会发出语音提示,并自动开始分析心率,在此过程中请不要接触患者,即使是轻微的触动都有可能影响AED的分析),AED将会开始分析心率。分析完毕后,AED将会发出是否进行除颤的建议,当有除颤指征时,不要与患者接触,同时告诉附近的其他任何人远离患者,由操作者按下“放电”键除颤。

5、一次除颤后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进行5个周期CPR。除颤结束后,AED会再次分析心律,如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操作者应进行5个周期CPR,然后再次分析心律,除颤,CPR,反复至急救人员到来。

图文:刘旌毅

编辑:龙兴师

 

BISTUredcross

 

欢迎新朋友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微信

扫描上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