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美味故事 | 上海食味记

美味故事 | 上海食味记

2021-02-25 15:36:09

比起大刀阔斧的北方,上海这座南方城市最为讲究的就是一个精细。这一方面,北方多爱粗粮,食物讲究一个实在;而南方偏爱细粮,讲究口感,对于“甜”有着执着的偏爱。


提起上海,大家都有这么一个挥之不去的印象“爱吃甜”。大街小巷,食堂厨房,几乎所有的吃食都可以加点儿糖。




浓妆重彩的红烧肉。“浓油赤酱”的特点加之色泽金黄,肥而不腻,入口酥软即化的甜甜口感,让红烧肉受到上海宁的喜爱。

混搭创新的菠萝古老肉。菠萝古老肉色泽明艳,酸甜有味,猪肉香嫩不油腻,搭配清香的菠萝绝对是上海宁最喜欢的一道开胃菜。

红到里约的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炒鸡蛋称的上是国菜,但是在上海,这道菜又甜出了新高度。许多外地人第一次来上海吃到西红柿炒鸡蛋都会被深深地甜到。

在上海人精致的食谱里,炒菜加点糖就像早晨起床喝水一样是一件再稀松平常不过的步骤了。以至于不仅仅是餐桌上的菜品,上海街头巷尾、商场餐厅、逢年过节的小吃零食也大大地偏爱于甜味。
上海人为什么偏爱甜?

上海人偏爱甜的原因也许无法太严谨的考究,但也可以追溯出蛛丝马迹。

1.没有人能拒绝甜味。在酸、甜、苦、辣、咸这五味中,最特殊的是甜味。甜味是人类出生后最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这场追逐甜味的旅程,其实早在我们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开始了。

从最初的蜂蜜到蔗糖到甜叶菊,在时间的历程中,甜味也一直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始终愉悦着人类的味蕾。

能够坦然拒绝这些甜食的人,恐怕是运用了洪荒之力吧。



1.精致是上海人的常态。上海确实是一座精致的城市,但这精致不体现在南京西路的车水马龙,也不体现在外滩一字排开的奢华楼宇,而体现在每一个普通上海人心中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感动于上海的老太太,纵使时间夺去了青春,她也依旧严谨对待自己。银发一丝不乱,着装舒适有质感,步履缓慢,身边的车水马龙与她无关。

“吃”这一人生第一大事上,国际化的上海一直讲究饮食的精细、食物的层次感上。所以上海菜几乎没有用辣的习惯,一旦加了辣,辣味很容易盖住其他味道,上海人注重的鲜味就是与辣味水火不容的。而甜味恰恰最好能够吊出食物的鲜味来。所以上海人爱吃甜不无道理。




3.甜味是江浙沪一带的大众情人。传统上上海本帮菜是浓油赤酱色彩浓郁但并不是很甜的。但因为如今的上海是座移民城市,附近移民的口味成了主流后带动了上海口味偏甜这一特点。

去过无锡的人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城市比上海还爱甜。上海的甜味偏爱相信也是受到不少上海周边城市主流口味的影响。

除此之外,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容纳荟萃,西方口味的偏甜对于上海的来说也是乐意而为之的一件事情。

上海人爱吃甜却又自相矛盾?

咸甜之战每逢有吃的节假日都要爆发一次。虽说上海人爱吃甜,但是在这些时候,上海人又义无反顾地站起了咸队。例如:

大肉粽

咸甜粽大战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北方吃蜜枣豆沙粽的孩子们始终无法理解吃肉粽的美食意义。而偏甜的上海此时一头到,弃甜粽而去纷纷奔向肉粽,投入咸党阵营。

鲜肉月饼

谈及到月饼时,上海人对鲜肉月饼的热爱,似乎让人们忘记了“上海人嗜甜”这个特点,可能连上海人自己也忘了。

新鲜出炉的鲜肉月饼香气扑鼻,层层酥皮包裹着扎实弹牙的鲜肉,一口咬下去,温热鲜美的汤汁浸润着酥皮在嘴里荡漾开......这个时候还哪管咸甜?


 中秋节,吃鲜肉月饼似乎已经成为上海人的固定项目,南京路上大排的长队让节日的气氛早早到来。        
但其实,排那么久的队买鲜肉月饼,不是不如自己动手做鲜肉月饼来的更有心意更有温度吗?    
五芳斋鲜肉月饼DIY礼盒     ,一份面皮,一份鲜肉馅儿,擀一擀,包一包,烤一烤,手作让月饼更美味。    
   
福利到!     戳阅读原文动手玩鲜肉月饼制作小游戏即有机会获得     五芳斋鲜肉月饼DIY礼盒优惠券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