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进行互动发展,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目前现代学徒制还处在试点阶段,为了保证试点项目顺利开展,积极探索“边试点、边诊断、边改进、边总结”的专业建设思路,将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引入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中,设计出了专业诊断流程,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殊性,构建了现代学徒制教学诊断指标体系,明确了诊断的具体项目,强化了过程性诊断。
关键词: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教学诊断;诊改流程;诊改项目
2014 年8 月25 日,, 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1]也就是说,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要坚持边试点边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把试点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上升成为理论, 形成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政策措施, 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
2015 年6 月, 号), 明确要求职业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 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文件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简称“诊改”)制度的主要任务,其中试行专业诊改就是其中一项任务,明确表示“支持对企业有较大影响力的部分行业牵头, 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以院校自愿为原则,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等方式, 反映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 倒逼专业改革与建设”。[2]
威海职业学院作为现代学徒制省级试点实施单位, 为了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质量,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的要求,在试点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诊改)机制,这样能保证试点项目少走弯路,为项目全面推开积累经验。[3]
一、现代学徒制与教学诊改的内涵及意义
现代学徒制
“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形式,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融合到一起,是一种跨界教育。它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层次的发展,是顶岗实习、定岗实习、订单培养的进一步发展。[4]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办学,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一起承担教学任务的一种培养模式。通过现代学徒制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推进“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能进一步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质量,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
2
教学诊断改进机制
职业教育教学诊断改进机制就是以学校日常进行的人才培养的各种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诊断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后进行不断修改完善。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进一步完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使得本来已经优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向更深层次发展。职业院校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目的是为了让职业院校能够在不依靠外部评估的情况下,把教学质量管理得更加规范、精细、到位,将社会赋予院校的质量保证责任落到实处,也是为了使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事中、,更好地履行质量管理的职责。[6]
3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意义
教学质量的好坏事关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许多中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虽然推动了人才的质量培养, 但是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这使得加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成了促进校企合作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对当前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机制,就是通过自身评价,把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得更加规范、精细、到位,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落到实处,也是为了使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现代学徒制项目的管理,及时总结经验,减少试点项目少走弯路,更好地履行专业质量管理的职责。[7]
二、专业诊断与改进的流程及内容
针对专业诊断与改进,威海职业学院主要通过学校和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技术人员组建诊改小组,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 设计相应的诊断项目,对现代学徒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诊改,诊改小组根据诊断的情况提供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诊断报告和建议进行专业改进。[8]
行业主导校企联合,组成专业诊断机构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诊断机构是指独立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之外的,由行业企业牵头组建的诊断机构。对现代学徒制机电一体化技术试点专业的专业定位、专业课程、专业活动、专业条件、专业结果、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诊断评价,并给出诊断报告及专业建设意见(图1)。
2
依据行业标准,设计诊断项目(图2)
(1)专业定位诊断
对于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首先要明确是专业的服务面向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要对接行业、区域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通过对行业和区域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开设适应社会需求、产业升级调整的专业。
(2)专业课程诊断
专业课程诊断包括课程结构设计情况、课程教材建设情况、课程实施管理情况三个方面。利用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过程制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授课环境与资源设备,课程考试考核。利用校内和实习企业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教学手段也可以灵活多样,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成绩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实践指导书等,选用省级以上高职获奖教材。[9]
(3)专业活动诊断
专业活动诊断项目包括专业质量监控、专业班级管理和专业研究活动等项目。质量监控主要包括教学管理过程控制设计与实施,教师、学生、相关部门参与教学管理情况,对出现的教学事故的处理情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制定、执行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班级管理包括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情况, 以求得班级管理工作总体的最优化。对教学进行的评价包括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同行互评以及毕业生跟踪调研等活动。
(4)专业条件诊断
专业条件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师资队伍水平、专业教学文件、实验实训条件、校企合作机制、使用经费保障等项目。其中师资队伍既包括校内专任教师,也包括企业带徒师傅,主要是诊断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状态、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等内容。
(5)专业结果诊断
专业结果诊断主要包括学生就业质量、学生综合素养、专业社会服务水平等。其表现主要包括学生毕业时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学生对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否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新生近两年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录取率,由侧面可以知道社会对此专业的评价。另外通过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情况也可以了解到专业建设结果。专业办学水平还可以通过专业向社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范围,对企业教育培训、技术咨询的情况来确定。
(6)专业特色诊断
专业特色是指专业特有的,根据区域经济特点确定特色方向,专业应具有创新项目建设规划、实施及成效,与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相比具有独特性。专业特色还体现在能够明显加强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特色也可体现在办学思路、教育模式、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
3
明确诊断流程,强化过程性诊断
专业诊断过程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诊断,该诊断一方面要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分析确认支撑和阻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因素。过程诊断是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改善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明确专业的基础条件,收集专业的有关情况,了解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学校调整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以及质量控制手段,找到解决办法和应对策略,使未来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有的放矢。使改革重点、改革路径清晰明了,在学期开始或项目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过程中。[10]
4
汇总诊断结果,形成诊改反馈报告
诊断是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的结果需要及时地向学校公布,对于诊断找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改进,并对改正的情况进行监控,以期达到专业建设最优效果。对于诊断的结果,不仅要向教育行政部门和诊改院校发布, 还要将结果向社会发布,让企业、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方也能够了解专业的办学情况。
专业诊改主要是为了提高专业办学质量,查找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特别是对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专业及课程标准、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设备、教师课堂授课能力、考试考核评价等方面需要按照评价指标要求进行不断调整。
5
依据反馈信息,进行专业建设与改进
系部、教研室以及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根据诊改报告提出的意见,逐条进行整改。通过做好专业发展规划,理清专业建设的具体思路,明确专业重点建设项目。加强专业建设与管理,按照专业内涵建设要求,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实现过程的研究。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模拟式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适应教学模式改革的成绩考核改革,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诊断与改进
威海职业学院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单位,为了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质量,积极探索“边试点、边诊断、边改进、边总结”的专业建设思路,积累经验,为后期现代学徒制全面推广奠定基础。对于具有共性的诊断内容,在此不做陈述,下面就以现代学徒制机电一体化技术试点专业为例,对特殊诊断内容进行描述(表1)。
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企业和学校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即双元育人,实现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带徒师傅、学生(学徒)为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室搬到实习场地,教师与师傅相融合,过程考核与定时考试相融合,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相统一。做好六个共同,即共同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织好教学、共同对学生(学徒)进行考核、共同做好双师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学徒)的就业工作。[11]
建立诊断指标项目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一套科学的诊断项目就是一套具体的、可以操作的专业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标准。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参照一般专业诊断项目要素,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诊断项目。[12]
2
加强过程性诊断,汇总分析做出诊断报告
在专业诊断过程中,学校强调过程诊断,也就是说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数据的采集。通过对各种量化数据采集汇总,而后进行分析,实行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对于采集的数据,能够进一步保证教学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此学校将诊断项目进行量化,对每一项目进行赋分,专业诊断过程中,只需要按照要求给每一项打分即可。最后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专业年度质量报告。
3
依据诊断报告,进行反馈整改
通过对诊断报告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要进一步明确现代学徒制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 提高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通过职业院校的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企业的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四、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使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为了保证这一过程少走弯路,以完善专业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专业建设工作,建立常态化的内部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进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2014-08-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408/t20140827_174583.html.
[2] .(2015-06-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zdgj/201507/t20150707_192813.html.
[3] 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EB/OL].(2015-12-30).http://www.moe.gov.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512/t20151230_226483.html.
[4] 李传伟,董先,姜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3):70-73.
[5] 李传伟,董先,姜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9):75-77.
[6] 徐寅伟.从评估走向诊断的职业教育评价[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6):17-21.
[7] 周俊. 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35-38.
[8] 曹晓艳.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7-20.
[9] 张德新,李军,李爱萍.高职院校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7.
[10] 李传伟,王燕妮,董海萍,柳鹏.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方评价机制研究[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1):42-47.
[11] 周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5(6):3-7.
[12] 陈晓云,石裕勤.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及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