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活法” 关注并置顶 订阅稻盛哲学精华好文
对于科技来说,哲学并不是对立的,虚无缥缈的。在攻克技术难关时,哲学往往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稻盛和夫在创业期间的一个小故事,就能说明这个道理...
稻盛先生创业不久,试制陶瓷新产品。产品工艺简单,但要求严格,成品不可有变形但操作中,半成品高温烧制时不断像烤鱿鱼一样弯曲起来。经反复试验分析,弄清了原因:压力不均匀,粉末密度有差异,所以会变形。原因找到了,但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对客户有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作为技术员,解决不了这种技术问题,是一种耻辱;作为经营者,制造废品的经济损失不堪负担。稻盛先生非常着急,亲自来到生产现场。看着半成品像活物一样卷曲,他焦急万分,不禁对着产品自言自语:“求您了,不拱起来行吗?”几乎忍不住要将手伸进炉内,将产品压住。
不让产品变形的强烈愿望,在他内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时,他似乎听到产品对他说:“你不是要压住我,不让我拱起来吗?那压住不就行了吗?”就是说,稻盛先生想用手压住的瞬间冲动,忽然给了他启示,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用耐火的重物压住产品,如此简单,就解决了!
对这一技术难题的解决过程,稻盛先生做了如下解读:
答案总在现场,但是要从现场获得答案,首先从心情上说,必须对工作有不亚于任何人的强烈的热情和使命感,有解决问题的深刻而执着的决心。
同时,必须亲临现场,用真诚的目光仔细地观察现场,用眼去凝视,用耳去倾听,用心去贴近。这时我们才可能听到产品发出的声音,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些非科学的话,似乎不应出于技术人员之口,但是,信念的执着和观察的敏锐,促使无机质的现场和产品竟也有了“生命”,给了我们无声的启示,一瞬间就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
稻盛先生相信“创造发明的过程属于哲学领域,而从逻辑和理论上能对它做出证明的时候,才成为科学。”上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灵感,并不全部来自科学知识的积累,与其说它属于科学范畴,不如说它属于哲学范畴。
所谓哲学,本是研究存在和意识、客观和主观、物质和精神关系的学问。
半成品因上下粉末不匀,在高温下变形,这是客观存在。稻盛先生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出于无论如何非解决不可的强烈愿望,产生了用手伸进超高温火炉中将产品压住的冲动,从而突然获得灵感,干净利落地解决了技术难题。这个过程是一个主观的精神活动的过程,主观意识可以改变客观存在,这是真理。
本文作者曹岫云 ,江苏无锡人。企业经营者。现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著作《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已由中日两种文字出版。翻译稻盛和夫《活法》《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等多部著作。
本文版权归本书出版方东方出版社
及微信公众号【活法】(huofa2005)所有。
若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获取授权。
尊重出版方劳动,尊重版权,真诚分享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玲珑小红书
当当网已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