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上方↑锡剧发展促进,一键关注!
清婉吴地音 柔媚江南韵
从有记忆起,就有一种悠扬的江南曲调时常围绕在我身边,唱遍了礼义廉耻和忠孝节义。稍长大后,我才知道,这优美的曲调,就是“锡剧”。
锡剧,属于滩簧戏,又名常锡文戏,是发源于常州、无锡一带的地方戏曲,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因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广受江南百姓的喜爱。 经过数代艺术家的不断耕耘,如今锡剧已成为流派纷呈、唱腔抒情、表演细腻、最具江南特色的地方戏之一,曾与越剧、黄梅戏并称为“华东三大剧种”。
我与锡剧结缘,并非偶然。我家四代,都是锡剧的粉丝。我曾祖父,还是一名滩簧艺人,有《狸猫换太子》等剧照留存。曾祖母也是一位锡剧的追随者,曾与锡剧艺术家梅兰珍、王彬彬有过频繁的往来。
儿时,爷爷奶奶就带着我走进剧场,与《珍珠塔》、《双推磨》、《拔兰花》等经典剧目有过亲密接触。那时,我就被优美抒情的唱腔所吸引。爸妈也喜欢锡剧,但由于工作的繁忙,他们对锡剧的喜爱程度虽不如祖辈,却也迷恋。
我现如今对锡剧的如此痴狂,主要是受我曾祖母的影响。由于奶奶生前一直在无锡与曾祖母一同生活,我一放假,便会从常州家里去无锡探望她们。在与她们十多年的接触中,跟随她们听戏、看戏、聊戏,让我对锡剧更加痴情,更加迷恋。
泛黄的滩簧剧照(左一饰演陈琳者是我曾祖父)
我痴迷于锡剧影音资料的收集:
购买锡剧磁带,是我最早的收集方式。随着网络的流行,就开始收听收看、录制网络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锡剧节目。除了常州、无锡广播外,上海戏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也是我常听常看的,尤其是上海戏剧广播电台每周三“吴曲乡音”栏目,播放的都是早年录制的锡剧节目,为我聚集锡剧早年录音资料,开了方便之门。
我痴迷于锡剧书刊资料的搜集:
除从书店和网络购买外,又得到了锡剧名家和剧作家的赠书,如吴雅童、孙中、薛明、刘平鸽等老师。另外我在网络上网罗搜集,整理了二百余篇从1953年至2012年有关锡剧的新闻报道和编、导、演论文。
我痴迷于锡剧文字资料的整理:
与部分地方戏相比,锡剧的文字文献理论资料相当缺乏。通过收集的影音和书刊资料,我陆续整理了“83年沪剧锡剧滩簧汇演节目单”、“吴雅童吴小英《红楼夜审》(上海演出版)全剧唱词”、“梅兰珍年表”、“吴雅童年表”和“吴雅童资料留存考估”、“锡剧演职人员名录(持续更新)”等资料。
我痴迷于锡剧在网络上的宣传:
网络可以让优美的戏曲得到更广泛更迅速的传递,能更好地宣传锡剧艺术。 从2006年起,我先后在土豆网、优酷网、新浪博客、新浪微博、QQ、微信等网络流行站点分享和宣传锡剧,交流探讨锡剧艺术。其中,我在新浪微博发布的“锡剧那些事儿”的锡剧话题,至今已有318.9万的阅读量、4420人参与了话题讨论。
梅兰珍、王彬彬《双推磨》剧照
王兰英、费兴生 《双推磨》剧照
作为一个普通戏迷,或许是我爱锡剧爱的太深,总是想为锡剧做点什么。
收集资料,评论艺术,宣传剧种。也许,这将是我一生的爱好,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锡剧,我爱你,是认真的!
作者网名秋海棠,80后,英语本科,喜欢戏曲20载有余。锡剧发展促进会欢迎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关注、支持、传播和促进戏曲文化的队伍中来。
清婉吴地音 柔媚江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