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和较好的环境自净能力,在其建设与发展中容易产生许多生态破坏问题,在其竣工投入使用后又会产生例如破坏生态多样性、占领动植物生境等人为干扰环境之后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在规划初期就融入生态景观设计的思想,有其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专题连载】
生态旅游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和较好的环境自净能力,在其建设与发展中容易产生许多生态破坏问题,在其竣工投入使用后又会产生例如破坏生态多样性、占领动植物生境等人为干扰环境之后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在规划初期就融入生态景观设计的思想,有其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以下通过对森林活水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个案分析,分析景观设计在旅游景区建设中的特点及设计原则。
一、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征
每一个地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地域性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景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
首先,应当尊重场所自然演进的过程,关注乡土材料的使用。其中乡土物种和建材的使用是一个重要方面。乡土材料现取现用,乡土物种最适宜当地的环境气候,不但大大缩减了运输和养护成本,而且能够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减少对异地环境的破坏,所创作的作品也更具地方风格。
其次,注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的创新在场地上的设计体现。根植于地域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生态景区的景观设计,应考虑当地传统文化的延续,在结合现代景区发展的需求基础上进行更新,才能使设计作品有立足之地。
张家港位于中国大陆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是苏州所辖的县级市。东与常熟相连,南与苏州、无锡相邻,西与江阴接壤,北滨长江。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部分生物由于周围环境的变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濒临灭绝。保护和恢复长江流域和谐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在张家港双山岛森林活水源方案的设计中,场地基底是初具生态特征的;良好的农业景观、特色的沙上地域文化、闲慢的江岛生活方式都是森林活水源未来构筑核心旅游竞争力的核心优势。活水源拥有相对优秀的生态景观资源,整体形成林地和农田共存的自然生态格局,田园风光优美,众多的坑塘水系为整岛提供了开敞的滨水空间。
但是现状区域内整体景观效果不佳,植被品种不够丰富,农田机理占比过大,空间单一。
区域内生态结构不稳定,动植物群落不完善,生态链相对脆弱,稳定性和回复性都较差。内部交通道路识别性较差,以乡村水泥路和田埂路为主。建设用地不足,现状内部旅游基础设施匮乏。
基于这些现有场地特征,在设计中,采用极致生态的理念还原双山岛原生生态环境;通过构建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物多样性群落、充分挖掘水景观、丰富湿地水体验,实现水生态保护与水生态游憩结合的原生生态旅游。
森林活水源以“活水生态、原野森林、亲水慢憩”为核心功能,拥有全岛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群落,是整个岛屿生态调节的重要节点及长江慢岛水上游憩重要的承载空间。因而在设计中我们欲将其打造成为——。森林活水源,水上森林,环岛河共同营造最清澈的水系空间。以长江水利技术为原点,融合国际先进水利技术,做足水文化。
二、建立完善的景区生态系统
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景区生态景观设计中,整合自然资源,令其成为一个能形成自我调节系统,维持生态平衡,让自然做功,同时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土地、材料和新技术,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资源消耗。
在张家港双山岛森林活水源方案的设计中,通过水循环、水净化、雨水收集实现水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以“可再生、分布式、连通性、开放性”为原则,构建自给自足式的全生态能源系统,做到就地收集、就地存储、就地使用,形成规划区内部完善的生态能源互联网。实现构建涵养水源的森林生态系统,修复过滤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连通水系的河流生态系统三个系统并存的全面完善的景区生态系统。
1、构建涵养水源的森林生态系统
区域内森林植物品种较少,景观结构单一,缺少季相变化,植物布置散乱森林景观较为缺乏,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加以改造,营造优美森林景观。设计将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三个片区,即密林区、疏林区、保育林区三个片区。密林区是涵养水源的核心片区,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为主要目的,郁闭度≥0.6。疏林区主要以打造林下活动空间,种植果树为主,郁闭度≤0.3。保育林区以保护和养育动物为主,为动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根据不同的场地特色,选取合适的植被,以乔木林带为主。增加植物品种有银杏、红枫、水杉、乌桕、开花地被等植物,采用典型片层物种,从季相、形体、植物天际线、层次感等方面进行提升。通过模拟构建稳定的森林植被群落,在满足要求的条件下植物栖息地创建分层种植结构,对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景观高低错落、繁荣的森林景观。
2、修复过滤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包含过滤系统,净化系统,蓄水系统。过滤系统包括蓄水沉淀、曝气过滤、土壤过滤生态净化。净化系统包括自然增氧、过滤增氧,主要为成片的净化湿地生态系统,水质经湿地植物处理有一定改善。蓄水系统拥有较好的鸟类栖息地,水质姣好,水流较缓,可以作为景观用水,可以建设一定的水岸景观以及游憩水体。
湿地生态系统的实现的核心是湿地植物的利用。该区域植物群落以综合观赏型湿地植物为主,打造生态多样性的湿地植被群落,赋予地域特质的保育生境,展现丰富多元化的湿地景观。以过滤净化为核心的湿地生态系统优化模式。要求植物能够为湿地生物提供栖息之地及食物来源,吸引栖息动物,为湿地增加生机和灵气,同时还能净化水体,使水质更清澈,富有生命力。
分两个阶段进行植物的种植。第一阶段:营造以芦苇为主,增加再力花、花菖蒲、千屈菜等品种为辅湿地景观,从季相、形体、边际线等方面进行改造,一定程度上改变现状。第二阶段:在已改善湿地群落美观的基础上,加以净化水质较好的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浮萍、金鱼藻、黑藻等。
3、改善连通水系河流生态系统
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生态的能量源系统,利用人工干预,降低水体浊度,同时控制水体N、P含量。增加水系内植物丰富度,同时兼顾水系景观效果。
根据场地特色,选取具有沙上特色的植被,植物设计也力图模拟自然,形成野趣天成的植物群落,力求保持生态自然。
结合双山岛天气及土壤条件,在河流植物营造时结合景观的需求,在乡土植物中选育有较大观赏价值的种类,构建具有固土、净化作用的植物群落。在驳岸配置生长繁茂的绿树草丛,为昆虫鸟类提供觅食和繁衍的场所,浸入水中的柳枝、根系为鱼类产软、幼鱼避难、觅食提供场所。
由于岛屿生态相对脆弱,森林活水源将作为一种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出发点的生态补偿机制,成为全岛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群落区,整个岛屿生态调节的重要节点,长江慢岛水上游憩重要的承载空间。
三、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
旅游景区中的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在其设计中,更应有意识地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为重要的设计指标,为营造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大地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能为人类提供最多的生态服务,如城郊地的林缘景观既有农业上的功能,又具自然保护和休闲功能。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大多数的旅游景区都是处于这样的边缘地带,是多种植物和生物的栖息的区域。因此,要充分利用其所处边缘地带的有利条件,通过保留、恢复、再生等多种方法创造丰富的景观。
在张家港双山岛森林活水源存在森林系统、河流系统以及在他们之间的湿地系统。在设计中将构架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过滤净化水源;河流生态系统改善和连通原有水系。构建多样化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多样生境。设立保育区,减少人为干扰,为动植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1、水域
恢复水体和河道的自然功能,使其能够提供更多的潜在生物栖息地;主航道水质净化,引导区域水禽来此栖息;建立多样水网体系,加强场地内部、环岛河以及水上森林的生态交流保持河岸带水系交换通道的畅通;在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为生物群落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和分散、迁徙路径。
2、湿地
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的湿地进行人工引导与修复适当引入具有沙上和慢意特色的湿地物种,丰富其物种多样性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改善水禽栖息地进行生态管控,限制过多的人为干扰。
3、森林
打造带状树林空间:保证鸟类及其他飞禽的空中廊道连续性和多样性。丰富林地生境:增加特色人工林、近自然林,还原立体群落空间,多种树种间隔套种。丰富林下水空间:引溪水进入岛屿,创造丰富的水位变化,形成多样的滩涂栖息。
4、公众参与设计过程
公众对生态系统的设计、管理、保护工作的了解和参与是生态设计成功的关键。因为每个人的日常行为,比如水的使用、垃圾的处理等都是一个生态设计的问题,都会对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生态景观设计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
总之,旅游景区生态景观设计是以生态原理为基础,目标是实现景区的建设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对保持、加强景区的景观特色和质量,维持景区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是十分有益的。
来源:和美智业机构
图片来源:《江苏双山岛旅游度假区森林活水源片区旅游景观设计》项目
(转载、引用请注明“和美智业”)
和美智业机构由浙江和美风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麟德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和美旅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和美旅游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浙江中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分院六大直属和成员企业组成。核心开展“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咨询、旅游景区(城镇)规划设计、旅游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旅游文化传媒与智慧旅游、旅游实业投资与运营管理”五大业务服务模块,专职专业为各级政府和海内外企业提供从“策划、规划到景观、建筑施工设计再到营销、运营及投资”的全产业、一站式旅游发展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