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全国民营经济新闻宣传工作(江苏)座谈会在江苏省宿迁市召开。座谈会上,首先由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冯岩致辞并介绍了宿迁市自建市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宿迁市工商联、南京市工商联、无锡市工商联先后介绍了民营经济新闻宣传工作经验,中华工商时报社和中国工商杂志社分别表彰了2016年全国民营经济新闻宣传工作(江苏地区)先进单位和个人。《中国工商》杂志表彰的先进单位是:南京市工商联、常州市工商联、南通市工商联、徐州市工商联、苏州市工商联、无锡市工商联、宿迁市工商联;先进个人是:李友伟、乔顺宏、梁振宁、金永平、陈述明、俞波。获奖单位及个人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民营经济新闻宣传工作。
座谈会上,中华工商时报社长吴宝通和《中国工商》杂志负责人张小木分别发表了讲话。最后,江苏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姜成林做了大会总结发言。
《中国工商》负责人张小木对江苏省及各市工商联表示衷心感谢。她说,各地工商联的支持一直是杂志社全体员工办好刊物的动力,以后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关注各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讲话中她主要谈及了杂志特色及投稿要求两方面的问题。
她首先对杂志的历史及特色做了简要介绍。
她说,《中国工商》是一个有着沧桑历史的老牌杂志,创刊于1953年,它是当年全国工商联筹备创建时就先行创办的机关刊,至今已有63年的历史。这本杂志曾经为宣传党的统一战线、为工商联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成长壮大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作用。特别是在2012年复刊后,在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下,《中国工商》杂志进一步明确了办刊方向和定位,理清的办刊思路,。
张小木坦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作为月刊杂志这种载体形式已明显不占优势,如何让一个老牌杂志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对我们是个挑战。复刊5年来,《中国工商》一直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的办刊之路。”
她说,杂志内容探索的最大特色就是推出了品牌栏目《特别策划》。首先,从篇幅数量看,《特别策划》每期一个主题,报道的深度、广度以及文章篇幅和数量,在整期刊物里都是最重的,每期要占到20-30页,而且图文并茂。其次,从操作层面上,由于采访量和发稿量大,为了让选题成功落地,杂志社发挥采编团队的整体力量,集体作战奔赴一线采访,与当地工商联干部及民营企业家进行座谈。这些年来,《中国工商》杂志围绕全国工商联及各地工商联的中心工作和亮点工作,将一些重要选题纳入了《特别策划》,并从全国的调研采访中选取典型案例样本,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特别策划》。
这些选题策划既有工作经验及理论的支撑,又有真实生动的案例样本,有血有肉,详实生动;使报道更接地气的同时,也使合作的工商联的亮点工作得到了集中展示和总结提升,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据介绍,目前,一些地方工商联正积极要求与杂志社合作,邀请采编团队赴当地进行采访调研。“所以说,找准选题深度报道是我们杂志的优势。”张小木说,除了内容上的探索,杂志还从传播形势与渠道上也进行积极探索。为了弥补纸媒的短板和不足,近一年来,《中国工商》努力打造全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及时发布了来自各地工商联系统的时效性强的新闻和信息。
其次,就如何运用《中国工商》杂志来推进工作、更好地宣传当地的非公有制经济,张小木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她说,像杂志中的《商会》和《人物》栏目与工商联工作都有极可操作的关联性。工商联及商会工作经验和理论探讨可以在《商会》栏目刊登,优秀企业家的事迹可以在《人物》栏目上刊登。大家还可以利用《特别策划》栏目集中报道工作亮点和突出成就。
就杂志与报纸对稿件的要求,张小木说,两者要求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都重视新闻时效性,但杂志由于出刊频率的问题,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是相对的;杂志更加强调深度报道,更强调思想性及观点呈现,在这方面杂志有优势。
给《中国工商》投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张小木对此做了如下的实战说明,她认为最基本的要求是:第一,文章要有故事,有思想立意,有正能量;第二,故事要真实而生动;第三,故事要具有典型意义。“这只是一个低要求”,她说,要切忌“总结体”,一二三四五,总结得很全面,看似滴水不漏,却好像什么也没说透。为防止“总结体”,她提出了投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从文章的框架结构看,要特写式,而非全景式。即文章的话题要聚焦、要集中,不能散,不能面面俱到。一篇“总结体”的稿子可能是一篇不错的报告,但对杂志来说则不一定是让人爱看的好文章。
第二,从文章的思考和写作逻辑看,要探穴取卵式,而非蜻蜓点水式。当文章的话题确定了以后,要步步深入挖掘,有“探穴取卵”的勇气和办法,使文章有理有据,有血有肉,让话题丰满而不空洞。而不能像蜻蜓点水一样,涉及的点很多但都不能深入,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从文章的内容立意来看,要思想激荡式,而非平铺直叙式。能“探穴取卵”固然好,但千万不要记流水仗,仅仅是客观叙事没有意义,写文章之前要有想法有态度,要通过叙事表达作者思想观点,为事件本身附着意义。
第四,从文字表达来看,要柔软走心式,而非生硬冰冷式。她认为,文章的语言表达有没有魅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文字表达不仅要简单明了,也要有美感,要有温度和湿度,要洋溢着情感;不能太生冷,不能硬梆梆,不能寡淡无味。否则文章不会让人感动和走心,不会有魅力。要文字有美感,就要有一点文学色彩,这并不影响报道的真实性,反而能增强生动性,会使文字富有魅力。
最后,张小木希望大家在积极订阅《中国工商》杂志的同时,要学会运用报刊媒体来促进工作。她真诚地欢迎大家给《中国工商》投稿,让杂志的读者来一起分享江苏及各地非公经济的成功经验和感人故事。她表示,杂志社的全体同仁一定会积极努力,把《中国工商》办成助推工商联工作的优秀机关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