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请不要轻易用一个“假”字来矮化中华文明

请不要轻易用一个“假”字来矮化中华文明

2021-03-04 13:20:24

点击标题下「元青花文化圈」可快速关注




元青花文化圈平台宗旨


1.加强真品、赝品鉴定知识传播,提醒广大藏家理性收藏,尽可能远离赝品、多藏真品!
2.反对对艺术品市场的利益垄断,反对抹黑民藏,努力推动民藏健康发展!
3.加强文物保护正能量传播,呼吁全社会重视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留住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
感谢留言、赞赏和分享、转发本平台推出的原创文章!

如要投稿,请在微信公众平台留言~

微信公众号:zgyqhwhq




请不要轻易用一个“假”字来矮化中华文明

撰文/天林


去年,我见一个收藏界的知名人士鉴定一件精美的宋代官窑(如图1),那位人士反反复复看了半天,最后摇头说,东西是假的!


我问,您从哪里看出这是假的?


答:哪里感觉都不假,就是觉得太精太美了!


面对这种回答,我只能“呵呵”……


其实,真正懂古瓷的人,拿一件东西不需要看半天的,真的假的,一看二摸三上手,最多再摸摸釉面、看看“屁股”,再不放心,用放大镜用微观来验证一下……



图1(详细情况参考《真品鉴赏家》一文)


太精太美,居然也成为枪毙藏品的理由,想不通吧?


其实,这种情况在收藏界和鉴定界非常普遍,几乎95%以上的专家和95%以上的藏家,枪毙藏品的理由就是“太精太美”!因为在他们眼里,古代的瓷器,就应该是那种粗粗、破破、残残、旧旧的,而对稍微精致的一点的,就不敢相信这是真品。


2016年,,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后“工匠精神”成为一个热词。


那么,“工匠精神”是什么?


简言之,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原因在于: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


回顾中国的制瓷史,中国古瓷从浙江德清夏商时期的原始青瓷一路走来,历经3000多年的历史,从寻常百姓家走进王公贵族家,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自然对产品质量也提出了不同要求,这就需要制瓷人必须有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远的不说,就说7501,具体情况是:


1975年,,吃饭咀嚼很慢,,厨房离用餐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常常出现饭菜送来了,不能当时用餐,把饭1975年8月31日7501制作才完

通过这段历史的简单回顾,我们完全可以更深刻地解读唐宋以来皇家用瓷的讲究以及不计工本的投入,由此,古代制瓷人所具有的工匠精神,在心浮气躁的今天,加之电气化制瓷工具的普遍运用,仿古者无论多么努力、无论多么敬业,但终究脱不开一个“仿”字,其作品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真品的高度。,无论导演怎么导、无论古月怎么下功夫,但古月就是古月,无论在哪个方面,。


图2



在无锡青花磁场,陈列着很多碗底带破洞的宣德青花碗(见图2、图3),熟悉皇家官窑的人都知道,从明代开始,政府就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同时派驻督陶官,在历任督陶官中,比较著名的是清代的唐英。督陶官为了能准确识别产品质量的好坏,必须深入到坯房窑厂,和陶工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一起参加绘画等等,熟悉制瓷的各种工艺。


如此一来,皇家瓷器从制作到烧制,没有极高的“工匠精神”,是无法达到皇家要求的。瓷器烧成后,第一步是窑工检查,残品会当场砸掉,次品和自认为达不到督陶官要求的,他们会挑选出来,之后顺出去拿到市场售卖,只有把他们自认为是符合皇家要求的,才拿出去一个一个地让督陶官挑捡,之后,督陶官手持一根铁(钢)钎逐一验收,只要发现不合格产品,便一钎子戳去。


无锡青花磁场的那些破碗便由此而来。


图3


为什么有至少95%的专家和95%的藏家不认不识精品呢?


原来,很多人特别是藏家,他们只是处在古瓷收藏的小学阶段,观念和认识完全被专家的所谓专著占领了,只认为老破残才可能是真的。有的收集了不少从窑址搞来的瓷片,前文已述,窑址残片都是烧制过程中出现的残品,连次品都算不上,并且,很多现在发现的窑址,绝大多数只生产民窑或精品瓷,并非皇家用瓷,产品质量自然有很大的悬殊。而如果把窑址得来的残片作为鉴定标准,那就在标准上出现了大问题,所以,就会出现看见精品就枪毙的情况。


再有,相对而言,粗瓷好认、精瓷难辨,片片好认、整器难辨。对精品整器的辨别,的确难度要大很多。窑址里的瓷片,都是埋在土中,与土壤接触非常充分,经历数百年上千年之后,加上本身就是不合格产品,也更容易受沁,识别起来也更加容易。而很多精品古瓷,几乎都是墓出、窖藏或沉船,处在密闭空间之中,受沁也少,玩古玉的朋友都知道,越是好的玉,越是不容易受沁,古瓷也一样,越是高端瓷器,胎越致密,胎釉结合越紧,加之保存环境比较好,所以受沁也更少,特别是明清精品瓷器,出土后清理干净,很难从微观上找到地下受沁的痕迹。


所以,千万不要轻易用一个“假”字枪毙一件特别精美的古瓷,原因很简单:


第一

这么精美的瓷器,现代人做不出来,因为受心浮气躁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的制瓷人没有我们祖先那样的工匠精神;

第二

你认为它假,是因为你的标准发生了错误,粗粗、破破、残残、旧旧,不是真正的中华文明,更不是古代精英工匠精神的文明体现,枪毙古代精品文物,实际上是在矮化中华文明;

这里是标题

精品往往都比较“新”,其实不是因为东西没年份,而是因为它太精致、保存环境太好,外界对其侵蚀作用不明显,如果你还区分不开真品、精品的那种“新”与新品的“新”,说明你还不得要领,没有进入古瓷收藏的殿堂。



长按二维码关注元青花文化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