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愿:字石渔,(1817—1871),清末酉阳州小坝人,冯壶川长子,廪生。咸丰五年,以剿黔匪有功,保教谕,不论单双月,尽先选用。九年,以攻剿猫猫山功,保知县,赏戴蓝翎。十一年,以防剿发匪于黔江来凤,保加同知衔,换戴花翎。同治六年,谒选北上,留滞江南,九年,抱病归,归之次年卒,时年五十有四。
冯文愿早年在父亲的教导下考取州廪生,然而冯文愿后来却投笔从戎,也开启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咸丰年间,遵义杨漋喜叛乱,被击溃后,余部吴老先生(杨漋喜营中主谋都以老先生为号)于咸丰五年三月率千人之众进犯秀山,后经客寨、两河口。酉阳州牧凌树棠率冯文愿等前往剿杀。由于叛匪狡诈,四处流窜作案,至十二月才剿灭,冯文愿因功保举教谕。
智勇双全
咸丰八年夏,黔南土匪田母狗在思渠作乱,时任州牧缪荣吉率千人前往征讨,大败,折军过半。行省震怒,又调任已经前往富顺做官的凌树棠与暂佘州篆的李渐鸿前去防剿灭,冯文愿也在帐下。
起初,众人建议,田母狗在贵州为乱,是贵州行省事务,酉阳州只要做好防堵事务,不让乱军入侵便是,凌李听取了这个建议,让冯文愿到沿河一带考察军队,对于不得力的统统更换,让各地加强巡逻,防止匪军入侵。后来彭水廖美莲做不法勾当,被人控诉京城,四川行省令凌李二人限期捉拿归案。考虑到廖美莲在当地势力较大,恐其狗急跳墙,参与叛乱,于是研究出攻打田母狗,一旦取胜则势如破竹,廖也不敢叛变,到时可以捉拿,于是开始攻打田母狗。
当时田母狗驻扎在胡家坪,依靠一口刀山势的险要抵抗。凌树棠开始在此招募兵勇,有200余人前来投军,都说田母狗手下是乌合之众,很容易将其打败。凌李二人听后开始轻敌,冯文愿则谏言要小心行事,不可轻敌,对于来投军的两百余人也持怀疑态度,凌李二人却不以为然,认为冯文愿是长敌人气势,并不听冯文愿的劝告。
由于在平黔南叛乱时,冯文愿作战勇猛,这次却如此谨慎,凌树棠带着讥笑的口吻说:“你向来胆力过人,这次为何畏首畏尾,现在敌人并不多,如果我们一鼓作气将其攻下,则可全胜,如果再过些时日,敌军势力增大,那就无法获胜了。”约定好冯文愿率领900人前去与贵州杨胜柏的团丁会合,令从小路抄袭田母狗后路,凌树棠则与李渐鸿率领大队攻其前方。回合后一起进攻。
九月二十九日,凌树棠令刚参军的200人作前导开路,不一会儿,该队伍提着五个敌人的脑袋前去报捷,声称暗哨已经被杀,现在可以趁其不备,掩杀进去。凌树棠本来准备驻扎下来,等待冯文愿的消息,可李渐鸿的一番话让他们招致惨败。李渐鸿认为现在已经越过一口刀,需要乘破竹之势,这样的时机不容错过,等冯文愿的人马赶到,就错过了。于是开始进攻。
谁知那200人突然反戈,大呼官军战败,致使人心惶惶,田母狗的军队也趁势杀出,这时凌李二人才知道中了敌人的圈套,可为时晚矣,几百人命丧当场,凌李二人也都遇害。等冯文愿赶到,看到如此情景,又命部队攻杀,但敌人已经占据有利地势。冯文愿只得且战且退,由于冯文愿指挥得当,他的部队仅仅损失五人。
后来,毛震寿前来督办军务,在他的指挥下,击溃田母狗部,田母狗只得率领残兵败将投奔胡黑二,田母狗叛乱也告一段落。冯文愿也因战功保举候选知县。
咸丰十一年八月,太平军在涪陵、彭水、咸丰、来凤等地作乱,冯文愿受命率数千人前往剿杀,先后帮助当地官兵收复了黔江、来凤、咸丰等地,因战功卓著,保加同知衔,换戴花翎。
同治六年,冯文愿谒选北上,被派往江南做官。在江南做官期间,冯文愿游历了夷陵、无锡、岳阳等地方,游历到每个地方,冯文愿都喜欢作诗,最终形成诗稿二卷,虽然他没有来得及将诗草正式命名,但他有两首诗是以《武陵旅次编纪游诗草有作》为名,因而将其诗稿命名为《纪游诗草》。
冯文愿在江南为官三年,因水土不服,常年抱病。同治九年,回酉养病。咸丰十年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在冯文愿去世前,冯壶川并不知道冯文愿有诗作,在收拾他的遗物时,在一个小盒子里得到诗稿二卷,上有诗篇近180首。光绪元年,冯壶川编辑《二戼英华》时收录172首,使他的作品得以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