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筑的道路不但能储水、调节温度,还能吸雾霾,真有这么神奇的工法吗?
早在十一年前,只有初中学历的中国台湾的发明家(至今拥有一百多项专利)陈瑞文研发出JW生态工法,不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采用他的技术,还有超过30个国家也纷纷和他洽询专利及技术授权。2005年,美国国际科技大学(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给他颁发了“发明博学博士”证书。
彰化农家出身的陈瑞文,求学时成绩总是倒数。初中毕业后,上台北包工程,发现台湾修建道路的常见方法是,为了不让路面崩塌,想尽办法把土壤夯实、把水从表面排掉。这样很容易在车辆行经过程产生裂痕、下陷,每年要花上惊人的费用来重挖路面、铺柏油。陈瑞文说,即使是透水砖,碍于污染物阻塞,只要半年,也会失去吸水的功能,需要重铺砖面。
在乡下,夏天待在大树下,还有阴凉的感觉,但都市热岛效应让白天的柏油路面可高达65℃。陈瑞文开始思考:怎样做可以让道路产生更好的环境效益?
于是他不惜卖掉房子、土地,在家人的不谅解和无数次的失败中,坚持要研究出好的铺路方法。十一年前,他终于研发出一套工法,并且取自己英文名Jui Wen的首字母,命名为JW生态工法。“环境是条不归路,总要有人当傻子。”陈瑞文说。
这种工法做出的海绵道路,除了通行,还有储水、降温、防灾、降低空气污染、生态保育等功能,最高可以比柏油路面温度低21℃,含制作和维修成本,整体成本却比传统柏油道路更便宜,陆续获得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奖、新加坡发明奖“金奖”等肯定,2014年受中国大陆之邀,在福建省建设厅、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使用此工法铺路。
“塑胶和水泥这两种百年不化的东西,反倒成为绝配!”陈瑞文说,早年使用钢筋水泥,由于钢筋容易氧化、膨胀,把水泥撑裂开,但是塑胶却没有龟裂的问题,在混凝土包覆下,整体铺面如同楼板一样坚固,于是他结合两者,在土壤上面,铺设5~7cm的碎石,上面再放置塑胶导水管架,让水可以往地表下流,最后以RC水泥灌浆。
好处是,在海绵道路的结构中,雨水可以经由导水管流到碎石层、一路往下至原始土壤层,形成临时地下水库,回补地下水,降低水旱灾发生。陈瑞文解释,一般的柏油或透水砖道路,底下都有一层厚厚的混凝土,水不可能往下流,只能在路面漫流成灾。一条长120m、宽4m的海绵道路,经实测可储存超过70t的水。
另外,一粗一细的导水管架,可以产生烟囱效应,把地底下的冷、热空气带出地表,形成二十四小时的空气循环,调节温度、清净空气。陈瑞文说,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下雪时,可以很明显看到,凡有铺海绵道路的地方,都没有积雪。
一条路做好了都不会坏,严重冲击传统道路上下游产业的相关利益,也让陈瑞文饱受排挤。许多人觉得他非本科出身,这样的发明是“捞过界”、没有科学实据。于是从2010年起,他延请台大大气系教授柳中明、台湾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陈章波、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林宪德等人针对海绵道路做检测,结果纷纷支持陈瑞文当初的假设,甚至发现连空气中的脏污物质如PM2.5、二氧化硫,在海绵道路的循环系统中,都变成有机碳,可以清净空气。
2011年,陈瑞文因为夺得中国大陆的发明奖,登上《科技中国》、《发明与专利》等多本杂志封面,其海绵道路被称赞为“让大地呼吸、造福环境的新举措”,受到全国绿色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的重视,并透过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沈新榕的引荐,陆续和大陆的许多公、私部门合作。
“海绵道路颠覆传统,可以除霾、分解轮胎摩擦路面产生的颗粒、减少致癌物,兼具生态保护作用,真是很好的做法。”沈新榕接受访问时指出,总理在2014年起推动的“城镇化建设路面提高透水力”政策相吻合,因此北京、福建、江西、上海等地都陆续和陈瑞文合作。
“感谢刁难我的人,让我决心花更多力气去研究证实海绵道路的功能。”陈瑞文说。
来源:《今周刊》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微信号】rmcm1984
请您相信,
这将是一个有料、有趣、有爱的微信号。
发送以下关键词,
提取你想看的内容
活动 培训 30周年 研讨会 德基机械 沃尔沃 路机联盟 南方路机 安迈 徐工 玛连尼 西筑 宝马格 无锡雪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