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仿青铜提梁盉
近日,由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和德清县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瓷源——德清县博物馆藏原始瓷特展”在青浦区博物馆展出。 本次特展展出了德清县博物馆收藏的近百件(套)原始瓷珍品,类型涵盖鼎、甗、尊、甬钟、句鑃等礼乐器、杯、盘、碗、罐等生活用具,还有水井等明器。这些震惊天下、改变中国陶瓷历史的发现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展出现场
2007年,《鸿山越墓发掘报告》出版,书中登载的《无锡鸿山越墓出土青瓷的分析研究》分析后认为:“鸿山越墓出土的青瓷与浙江德清窑所用原料相近。”“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青瓷器可能为浙江德清一带烧制。”
从20世纪80年代初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后,湖州市和德清县的文物工作者经过调查,先后发现古代窑址近50处,最早的原始瓷窑址时代可至商代。
《鸿山越墓发掘报告》出版后,2007年至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故宫博物院和德清县博物馆,联合开展了对火烧山、亭子桥窑址的发掘。
火烧山遗址
火烧山原始青瓷窑址发掘的主要收获是发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的3条烧制原始瓷的龙窑窑址,发掘出的器物为确定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原始瓷的更为详细的分期提供了实物资料,证明了德清县所在的东苕溪流域早在西周末至春秋早期在原始瓷生产上达到了一个顶峰。
亭子桥遗址
亭子桥遗址
火烧山和亭子桥的发掘震撼了陶瓷界和考古界。2008年4月24日至25日,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和德清县人民政府联合在我县举办了“瓷之源——原始瓷与德清窑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韩国、日本的8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2009年9月29日,由浙江省文化厅、德清县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京博物院承办的《瓷之源——德清原始瓷窑址考古成果暨原始瓷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汇集了省内外多家国有文博单位收藏的原始瓷,德清塔山、亭子桥和火烧山窑址发掘出土的原始瓷和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精品在展览上精彩亮相,举世震惊。
就在展览开幕的当天下午,第二届“瓷之源——德清窑与原始瓷学术研讨会”再次在我县召开。在此前发掘火烧山和亭子桥窑址的基础上,德清县在2009年又调查了60多个窑址。与会学者认为,这些窑址的发现,不仅更加确认了德清县作为“瓷之源”的地位,而且还将原始瓷的烧制时间从西周战国时期又往前推至商代,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年代序列。
中国原始瓷分布图
德清县古窑址分布图
德清县从商代开始,历经西周、春秋,至战国时期,连续不断,是目前国内已知出现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而且是一直不间断生产的原始瓷产地。德清地区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无论是生产时间、生产规模,还是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方面,在当时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专家们表示,已有充分理由可以认为,德清地区是商周时期的制瓷中心,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商代原始瓷罐
西周原始瓷盉
战国原始瓷鼎
战国原始瓷甬钟
2014年,在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德清县首次大规模文物征集工作顺利结束,共有2批次50件文物完整入藏,包括商周原始瓷和汉六朝德清窑黑釉精品。其中战国原始瓷甗、龙首把罐、平底鉴、鼓腹罐等填补了县博物馆的原始瓷藏品空白,而黑釉五管瓶、鸡首壶、香薰、簋、灯、大水盂、瓷枕等则足以组成一道德清窑黑釉的靓丽风景线。
战国原始瓷兽面鼎
东晋德清窑鸡首壶
在经过了第三次“瓷之源”学术研讨会之后,目前已基本确立了东苕溪流域德清地区是商周时期的制瓷中心,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汉六朝德清窑瓷器,尤其是黑釉精品,是德清瓷业又一座高峰,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我县的考古发现,央视制作的纪录片《瓷之源》做了详尽的记录描述。
《瓷之源》(上)
《瓷之源》(下)
来源:德清发布
了解德清,从这里开始----德清展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