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声动石大”
倪瓒
自号倪云林
逍遥权贵外
书成清閟阁
笔落荣腾斋
倪瓒,字泰宇,后改字元镇,号繁,以云林子最为著名。元末明初画家、诗人,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于绘画一道专工山水,水墨之间自成一派,位列“元代四大家”。
其祖父坐拥土地,富甲一方,赀雄乡里。长兄倪文光亦在当时道教极富盛名,行事多有便利。因而虽年幼丧父,倪瓒少时生活却极尽舒适之所能,固不能言奢华,相去亦不远矣。又得王仁铺为启蒙先生,时日渐长,乃生出副清高孤傲的性子来,不问政事、亦不事生产,幸而其常年浸淫于书画一道,钻研经典,未染纨绔习气。
元泰定五年,长兄病逝,继而母亲同恩师也相继辞世。倪家处境一落千丈,经济日益窘困。也正当此时,倪瓒深感人世无常,乃自作述怀诗,详述当时自己苦闷之心境。此无心插柳之举竟也留下不少传世佳句。
后倪瓒漫游太湖一带,行踪飘忽,间或以为人作画为生,又常与时人答诗唱和,潇洒快意。然其妻蒋氏病死,使其深受打击。长子早丧,次子不孝,生活越觉孤苦无依,内心烦闷,无所适从。
明初,太祖朱元璋召倪瓒进京供职,坚辞不赴,作《题彦真屋》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自抒不愿踏入仕途之意,于画上题诗书款亦只书甲子年月,拒不肯以洪武纪年。
曾在江阴长泾借寓姻戚邹氏家,中秋之夜,身染脾疾,便到契友名医夏颧家就医,夏 筑停云轩以居之。怎料倪瓒自此一病不起,于阴历十一月十一日死于夏府,享年七十有四。遗体葬于江阴习里,后改葬无锡芙蓉山麓祖坟。
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画材,其山水画有一典型技法,即折带皴,乃元代南宗山水画之代表画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等人,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显落寞而内蕴炽烈之情感。
其曾言“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虽与黄公望等人并列,却于明清备受推崇,是以常置于另三人之上。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中称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钦佩之意可见一斑。
倪瓒亦工于书法,尤擅楷书,参禅学道,浪迹天涯,以一注冰雪之韵,写出其简远萧疏,枯淡清逸之独特风格。徐渭云:“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 其书既遒劲、精美,又率意、简逸,无怪乎后人多以“倪高士”之称 赞之。
其晚年不隐不仕,漂泊江湖,颇有魏晋遗风。著有《清閟阁集》15卷,诗语自然秀拔,清隽淡雅而不事雕琢,虽情常凄苦,亦不乏妙趣可言。有“愁不能醒已白头,沧江波上狎轻鸥。鸥情与老初无染,一叶轻躯总是愁”之句。
后人评述倪瓒,常言他乃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追求文艺个性化的艺术家,同张雨、杨维桢一样,既是元时之人,又远超乎于这个元代,此便是艺术于时代之超越性价值。明代江南人以家中有无其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影响深远,至今仍位列“中国古代十大画家”。更有甚者,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亦将他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倪瓒家中有座三层藏书楼名为“清閟阁”,内藏经史子集千余卷。其少时日日于楼上读书作诗,精心研读典籍,不问世事。及至世事突变,流落江湖,亦能纵情洒脱,不畏权贵。一生画作等身,盛名远传后世,可谓不虚此生。赞曰:大梦初醒千载逝,何日泛舟再太湖。
编辑:路敬涵
播音:程鸣 李德凯
排版:靳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