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全世界妳好
每晚相約左舍不見不散
在這裏,讓好書/好文/好故事遇見妳
☽
文/左舍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也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可就是这样一种千垂不朽的发明正消失在中国,而最后成功继承这门艺术的却是在日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一生坚守活字印刷术的老人。
人们是这样评价这位老人的“他用生命守护着世上最后一份,活字印刷报纸。”他就是已经80岁高龄的加藤隆男。加藤隆男生活在日本秋田县上小阿仁村,在这个人口约2500人的小村子里有一家小小的报社坐落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显得毫不起眼,因为它连个像样的招牌都没有。随着老旧印刷机“咔嚓咔嚓”的转动声,一张张用活字印刷的报纸带着墨香跃入眼前。《上小阿仁新闻》,这是日本最后一份用活字印刷的报纸。“活字印刷时代已经终结了。但就算剩我一人,也会坚持下去。”社长加藤隆男如是说。今年81岁的他,是上小阿仁新闻社唯一的记者、编辑、排字员、印刷员,当然,还是社长。
曾经支撑起整个日本印刷文化的活字印刷术,如今在日本东北地区秋田县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内残存着。《上小阿仁新闻》创刊于1966年,逢周日发行,已出2400多期,订阅费为每月400円(约合人民币20元)。内容主要是上小阿仁村的村务信息及村中事,每次加藤先生都会亲自定好选题精心加以报道。据他介绍,自49年前亲戚创办了这家报社后,他第一次加入报纸这个行业。最鼎盛时,报社有六名员工,现在却只剩他一人。过去1500份的发行量减至如今的400份。
当记者问他为何还有一直坚持这种古老的技术,老人的回答很诚恳,因为有人等着看。自明治时代起到上世纪70年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活字印刷一直是日本印刷的主流,而今几乎看不到了。只有《上小阿仁新闻》在风云变幻的半世纪里,雷打不动每周一期地发行着。就算剩一个人也要坚持的理由是什么?“因为还有读者等着看呢。”加藤先生说,“如果发行晚了,还会被读者追问‘真是奇怪了!《上小阿仁新闻》今天是怎么了?’只要想到读者还在等待,我就会坚持下去!”
“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讲,这是对文化记忆的尊重与坚持。某种传播方式的主流传播功能,或许会随着技术变革、媒介形态的变化而逐渐边缘化了,比如报纸,这是大势所趋。但反过来也许会以另外的社会角色渗透到大众生活中,比如毛笔书写的历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职人精神启示我们,对待弱势媒介,如果我们把它视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只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我们就不能仅仅以经济效应、规模数量等来判断它的优劣。”她认为,在传播革命、媒介形态发生巨大变革的当下,我们要用更加丰富的眼光去看待对人类传播史上起到重大作用的媒介文明,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每一个人来到这世上都值得被他人期待,多少人为了别人的态度忘掉了初心 放弃了初衷,
80岁的加藤隆男用尽一生只为守护一份活字印刷报纸,同时也告诉人们:无论世界再怎么变化,唯不忘初心 方能让人生无憾。
如果你对这位老人非常感兴趣,左舍阅读给你推荐一部纪录片叫《只有一个人的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