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杂志
微信版
第20161101期
无锡滨湖区马山,又名马迹山,景色秀丽、林木葱郁,山上杨梅名闻遐迩、山下太湖波光万顷。 国庆假后第一天,天公作美,风清气爽,《经方》杂志编辑室一行晨驾直达檀溪村,过梅梁路经环太湖的十里明珠堤,很顺畅的来到太湖岸边的小墅湾,按照路牌指示,车停“梅粱小隐”阶边,沿阶而上,“梅粱小隐”赫然在目,字体浑重、苍遒有力!
一、梅粱小隐
“梅粱小隐”是南宋大医许叔微晚年隐居无锡的故居,因许叔微亲植三棵橿树,又名″三橿老屋″。1983年11月经无锡市政府修缮后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大门深锁,但门前尚有后人供奉的果品,石榴还是很新鲜的,在门边的墙基上,还有某江阴后学刻画的散文,言辞激情飞扬!看得出,这位后学对许学士赞赏有加,情句直抒胸臆!
二、大医许叔微
许叔微隐居期间,潜心钻研中医学,为当地民众治病不取报酬,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绍兴24年,许叔微去世,终年74岁,埋葬于檀溪村东麓,2011年移葬至东侧的无锡市华侨公墓内。许叔微生一子许必胜,字希文,登绍兴15年进士一甲第三,官至显谟阁待制。许必胜生有四子,现今的无锡、宜兴、常州、苏州以及浙江绍兴等地均有许氏后人居住。
生平事迹见附一:许叔微年谱。
三、“名医进士”
韩世忠(公元1089~1151)是南宋一代抗金名将,韩家军在抗击金兵南侵中与岳飞的岳家军齐名。因力主抗金,并为岳飞鸣不平,与投降派秦桧不和,后移居苏州,从其晚年的命号“清凉居士”可以看出其与许叔微一样,出于国家和社稷的无奈而移情于山水自然之中。
早在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真州疫情大作时,许叔微为老百姓诊治疾病,因十有八九治愈,故得神医之誉。两人晚年时有往来,敬佩之情日深,进而题写“名医进士”的牌匾赠与好友。
四、许叔微著作
许叔微为宋代研究伤寒的著名医家,其临床造诣极高,对疾病证治方面的见解深刻,对后世的中医临床发展也产生了极大影响!详见附二:近30年许叔微医学研究论文及著作题录。
现存且公认为许叔微的著作有四种,即《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又名《翼伤寒论》)、《伤寒九十论》(以上三书合称《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及《普济本事方》。而《普济本事方续集》、《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书是否为许氏之作,学界尚未定论。
五、《经方》寄语
我们在许叔微故居旧址伫立良久,凝神聚思,仿佛看到许学士仍在给乡民搭脉;夜已深沉,朦胧中的桌椅,许学士还在挑灯疾书。。。。。。
大浪淘沙,历史的沧桑让中医逐渐积淀,跨越时空,幸运的我们该如何将这数千年的文明再次映照出曾经的璀璨和辉煌?!
此时,唯有细细的将台阶清扫、整洁,来表达后人对这位德术并茂大儒医的无限敬仰~
许学士千古!
2016年10月8日
小编按:图文并茂的《访古探幽》系列文章将在后期发布,期待您投稿参与~
附一:许叔微年谱(选自赵兰才主编《许叔微医案集按》)
1、薛盟.宋代方剂学家许叔微.江苏中医杂志.1980.(5):44-45
2、沈敏南.许叔微伤寒学术思想简介.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2(4):9-13
3、严世芸.许叔微的脾肾观.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2):24
4、许占民.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及其学术思想.河北中医.1983.(3):13-14
5、魏稼.许叔微对针灸学术思想的贡献探略.中医杂志.1983.(5):48-29
6、周朝进.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探讨.中医杂志.1983.24.(5):327
7、严世芸.前师仲圣 后启来者—许叔微杂病论治探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33-35
8、怀旭.读竟旧案出新意—许叔微伤寒一案赏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9):41-42
9、陈克正.评许叔微的生平和著作,中华医史杂志.1987.17(1):14-15
10、茅晓.略谈许叔微对仲景佳枝汤类方的运用.黑龙江中医药.1987.(3):9-10,16
11、鲁兆麟.许叔微医案选析.北京中医.1987.(5):57-58
12、刘辉.立足临 濯古来新—试评许叔微的伤寒学术思想.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8(1)1-2 20
13、陈克正.许叔微制方用药的特色.中医杂志.1988.(9):12-13
14、王年生.略述许叔微《本事方》的补虚观点.安徽中医药学报.1988.(4):5-6
15、苏礼.我国最早的中医医案专著录:《伤寒九十论》.陕西中医函授.1988.(5):25-27
16、袁宜勤.许叔微温补学术思想探要.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3):120-121
17、吴润秋.临证须以通变为要—论许叔微的治疗特点.山西中医.1989.5(4):6-9
18、陆惠铭.许叔微地黄丸应用一得.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1):34
19、沈敏南.简述许叔微的学术成就.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9(1):9-11
20、范洪亮,导师:徐国仟.许叔微伤寒论著探析.山东中医药大学1991届硕士研究生论文
21、虞胜清.试论许叔微的脾肾观.江西中医药.1993.(1):56-57
22、孙浩.许叔微“通肾气治遗精“的运用体会.中医杂志.1994.35(4):246
23、孙浩.许叔微情钟苍术.中医杂志.1995.36(4):247-248
24、张同君.许叔微《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考.中华医史杂志.1995.25(3):171-174
25、黄亚博.许叔微学术思想探赜.江苏中医.1997.18(1):33-35
26、范洪亮.《伤寒九十论》特色及对后世影响.承德医学院学报.1997.14(2):139-140
27、茅晓.略论许叔微遣方用药的特点.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5):264-266
28、茅晓.论许叔微祛邪治病学术思想.山西中医.1998.14(4):6-8
29、王宗江.开其所苦 疑是病安—许叔微治惊悸失眠案评析.海军医学杂志.1999.20(1):78
30、王振国,等.略论宋代名家集方成就.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1):53-55
31、时乐.许叔微八纲辩证思想浅识. 中华医学创新杂志.2003.3(11):47
32、时乐.浅谈许叔微的内风证治创见.浙江中医杂志.2003.38(2):71
33、时乐,等.许叔微对后世治杂病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2003.38(6):237
34、赵允南,张蕾.许叔微经方医案考.河南中医.2004.(1):22-23
35、徐保来.许叔微学术思想管窥.河南中医.2005.25(1):28-29
36、陈瑜.《普济本事方》灸法探略.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6):25-27
37、金丽.《伤寒九十论》辩治伤寒理法探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3):1-2
38、马凤丽.《伤寒九十论》医案下法探析.中医药导报.2006.12(5):9-11
39、刘志龙.许叔微临证特色举要.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6(6):6-8
40、陈爱君,刘小河.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医案五则选读体会.吉林中医药.2008.28(11):851-852
41、刘小河,陈爱君.许叔微对《伤寒论》的学术贡献.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2):752-753
42、鲍健欣.从《名医类案》中伤寒医案看许叔微学术思想.四川中医.2009.27(3):31-33
43、王家平,安莉萍,彭艳霞.许叔微对虫草药的运用.河南中医.2009.29(2):133-134
44、张鸣钟.中医名著书名选释—《普济本事方》.中医研究.2010.23(8):32
45、李玲.许叔微及其《伤寒百证歌》.中医研究.2011.24(2):78-80
46、刘景超,李具双.许叔微医学全书.中国中药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欢迎投稿
长期征稿,来稿请发至jingfangzazhi@163.com邮箱
关于征稿启事请点击:
经方人必看之“经方”征稿~
《经方》杂志
期待您的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