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故事> 基层锻炼绘就职场最初的色彩

基层锻炼绘就职场最初的色彩

2021-09-04 11:06:36

基层锻炼绘就职场最初的色彩

太湖城(华庄街道)水乡苑第二社区 朱启丹


  实践出真知,温故而知新。2016年盛夏到初冬,我到太湖城水乡苑第二社区工作刚好一季,原本如一张白纸的工作经历涂上了最初的色彩。这笔色彩是清新自然的,充满了刚刚工作的新鲜与热情;也是缤纷多彩的,蕴含了基层锻炼的忙碌与充实。

  熟悉地情,扎根基层

  选择选调生作为自己事业的起点,就是选择了一条服务地方、奉献地方的道路。“到一个地方爱一个地方”,是过去七年异乡求学时父亲经常告诫我的,我也秉持着这种态度投入基层的工作。

  我从两个维度来了解、熟悉我所在的太湖城(华庄街道)和水乡苑第二社区。一方面是既有的自然禀赋和历史传统:这里是锡城靠近太湖的南郊城镇,拥有滨湖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从乡镇企业勃兴的时代开始,这里就具有优越的工业基础和制造业传统,水乡苑第二社区的前身巡塘与嘉禾两村在黄金时代就有大小工厂六十余家。另一方面是当下的太湖新城规划与城镇化特点:太湖城地处太湖新城的核心腹地,将以无锡新的城市中心、行政商务中心、科教创意中心和居住休闲中心为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锡城产业转型、生态保护的典型地带,境内原有企业大量外迁,以智能交通和传感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未艾;新城规划和产业转型造成这里农民拆迁安置较早,新型城镇化特点突出。

  热络人情,融入社区

  村社区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老百姓,老百姓也借由村社区来直接地了解政策方针、感受行政作风。水乡苑第二社区由原巡塘、嘉禾两村合并组成,拆迁安置已历八年,大体完成,但仍有部分老村巷遗留。社区居民老多少少,本地青壮年迁出较多,外地迁入人员有一定数量但规模有限;同时,产业转型导致本地居民就业途径转变,远距离就业增多,失业待业者也有一定比例。村民向市民、农村向城镇的变化正在这里悄然进行,可以说本社区正处在一个典型的城镇化过渡时期。从大的面上来讲,,我在社区大厅接待了大量参选居民,从中注意到老百姓参政议政的热情增高、权利意识增强,更加关注自身权益和民生福利;从小的点上来说,借助我参与的综治条线以及亲身走访的数户家庭,我也观察到新时代居民知法守法的意识增强,新城建设和产业转型带来的居民安置、民风构建问题也日益显现。

  人情的另一面是与社区同事的相处,这个层面更多的是得到的帮助和各方面的学习。我所在的社区各条线人员配备齐全,运作制度完善,老中青三代各有作风又相得益彰。在这样一个人员齐备的社区,乍看似乎没有多少可以自己发挥的空间,但这又恰是一个多看、多学、多见识的好平台。没有人员空缺的条线,那就多做帮手,在帮衬同事中熟悉各条线的运作;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那就多跟多学,在学习前辈中积累服务百姓的能力。我十分感谢社区的领导和同事对我充分的信任和多方面的关爱,从第一天起就没拿我当外人,条线会议、入户走访、文件撰写、台账制作都带着我一起参与。工作之余,也常聊家长里短、兴趣爱好,长辈关心、同辈相携,让我在社区感到既能打成一片,又能贡献自己的智慧。

  规划自我,实现成长

  社区书记在我报到之初就提出了殷切的期待,希望我能时常用“在社区能学到什么”来反思自己。我想最初三个月的基层工作让我学到的最真切的东西就是实干精神。我是文科专业出身,性格也偏文好静,最缺乏的就是面对老百姓做实务、办实事,在社区的工作正好弥补我在这方面的不足。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出发,我期待着在两方面继续锻炼自己:一是更多地担纲社区各方面的实务工作,多接触老百姓,真正地用脚步丈量民情;二是以理论学习观照实践工作,更加习惯性地读书读报,时常用“大政方针如何落实到基层”的命题反思自己身边的工作。学而时习,温故知新,总结过去是为了能更好地指导未来,笔头的总结化为切实的行动才能促成真正的成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