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故事> 历20年锤炼,这家银行用事实告诉你城商行也可以颜值担当 | 银行

历20年锤炼,这家银行用事实告诉你城商行也可以颜值担当 | 银行

2021-08-26 06:25:50

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不良贷款率长期保持在1%以下,宁波银行逆流而上,展现出优秀的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堪称城商行典范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汤巾


不忘初心,坚守定位—20年来,这家身处长三角重要经济中心的城商行,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更以“中小企业银行”+“个人银行”的发展模式,成长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商业银行典范。


没错,它就是宁波银行。


作为一家总资产超8800亿元,员工人数达1.3万人的区域性股份制上市银行,宁波银行已成功跻身全球前200家大银行之列。


《投资时报》记者发现,在各大机构对其的研究报告中,“高成长、高盈利”是经常出现的字眼。自上市以来,宁波银行每一年的财报均能给市场带来惊喜,堪称银行界的“颜值担当”。


而2017年4月,又一份亮丽的答卷正待开启。该行已发布的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2016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5%;不良贷款率0.91%,比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在银行业利润增幅个位数逐渐成为常态、不良贷款风险严峻的背景下,宁波银行却依旧逆流而上,保持良好的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这是该行20年稳扎稳打、不断追求业务能力和服务品质的必然结果。


优秀基因奠定高增长基础


20年保持快速发展,宁波银行究竟掌握了什么秘籍?


《投资时报》记者追根溯源发现,优质的内在基因和正确的战略布局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宁波银行成立于1997年4月,是在17家城市信用社、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及4个办事处的基础上组建而成。1998年6月更名为“宁波市商业银行”,2007年4月更名为“宁波银行”,2007年7月登陆深交所上市。


2007年5月,该行第一家异地分行上海分行开业,由此,宁波银行开启跨区经营之路。目前,该行已拥有上海、杭州、北京、深圳、南京等12家分行、307个营业网点。


2013年11月,宁波银行与海外资产管理机构Lion Global Investors合资设立永赢基金;2014年3月,基金子公司—永赢资产成立;2015年5月设立永赢金融租赁,其综合化经营不断深化。


从股权结构来看,较高的民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占比,为宁波银行带来了市场化的活力。截至2016年9月末,该行主要股东大约包括四部分:代表宁波市政府的宁波开发投资集团和宁兴资管合计持有21.38%股权,是第一大股东;战略投资者新加坡华侨银行及其QFII合计持有20%股权,是第二大股东,在业务、风控、系统建设等多方面,新加坡华侨银行与宁波银行有深入合作;宁波本地的民营企业雅戈尔、华茂集团、宁波杉杉、宁波富邦分别持有11.64%、5.85%、4%和3.78%股权。民营企业比例高于其他上市银行,这表明当地企业对于宁波银行的认可度高;此外,代表“国家队”的汇金资管,自2015年三季度起持续持有公司1.38%股权。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宁波银行的高管团队一直保持稳定,并且拥有丰富的金融经验。董事长陆华裕自2000年起先后担任行长、董事长至今;行长罗孟波1994年开始在宁波银行工作,先后在公司业务部、授信管理部等任职,担任过行助、副行长、行长等。


宁波银行高管成员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但均长期从事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加上与新加坡华侨银行等优秀的外资银行学习交流较多,练就了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宽广的视野。


优秀、稳定的经营管理团队让公司形成了清晰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宁波银行以长三角为主体,以珠三角、环渤海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就此铺开,经过多年稳扎稳打,行业地位不断攀升。


从资产规模看,宁波银行在城商行中仅次于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处于第五位,在全国所有银行中处于第33位。


今年2月,英国《银行家》杂志联合独立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2017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榜单,宁波银行品牌价值排名第140位,较2016年跃升75位。在上榜的40家中国内地银行中,宁波银行品牌价值排名第17位。


宁波银行品牌价值从2016年的6.27亿元美元上升至约14亿美元,增速达到129%,是上榜银行中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银行之一。



盈利能力高于行业平均


尽管目前银行业因宏观经济下行面临利润增速下滑的挑战,但宁波银行的业绩表现依旧惊艳,每次年报发布,它总能成为业内的“颜值担当”。


《投资时报》记者详细拆解相关资料、数据了解到,从具体业务构成来看,宁波银行的业务可分为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及资金业务。


其中,公司业务包括为大中型企业和长三角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针对大中型企业,宁波银行形成了“贸易融资、电子银行、现金管理、票据业务、投资银行、资产托管”六大业务平台;针对小微企业,提供包括融资、结算、现金等增值服务,满足小微企业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并且主要是服务于浙江本地区的产业集群企业。


个人业务包括“白领通”“薪福宝”“汇通财富”三大业务品牌,聚焦于为个人提供融资、理财和支付清算等金融服务。令人注意的是,在个人无抵押循环消费信贷方面,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业务模式,宁波银行都领先同业。


宁波银行的资金业务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同业业务、投资银行等,通过加强与同业业务合作,沟通公司业务的资产端与个人业务的负债端,宁波银行稳步迈进综合性银行阵营。


借助较早登陆资本市场优势,宁波银行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成长。据兴业证券统计,自2007年上市至2016年三季度末,9年间,宁波银行资产规模从565亿元增长至8377亿元,增长13.8倍,复合增速31.8%;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从32亿元到503亿元,增长14.7倍,复合增速32.7%。


依靠规模驱动以及内生增长,宁波银行营业收入规模从2006年的16亿元到2015年的180亿元,复合增速32%;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从2006年的6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3亿元,复合增速达到29.7%。


此外,宁波银行在2012年至2016年三季度的整体利润增速保持在16%至25%之间,这一水平显著高于城商行和银行业平均水平。


在兴业证券看来,2012年至今,宁波银行保持了40%以上规模增速,这是最大的驱动因素。特别是2015年以来规模增速小幅加快;另外一个驱动因素是综合化程度不断提升,非息收入贡献上升。宁波银行九大利润中心持续贡献非息收入,对于利润增长贡献度在2015年加速,成为第二大权重因素。


数据显示,宁波银行2015年净利息收入增速为17%,低于南京银行、兴业银行与平安银行,而与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较为接近,比上市银行平均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宁波银行2014年净非息收入增速低于上市银行平均值,但2015年净非息收入增速达95%,在上市银行中最高,其中净手续费收入位于上市银行前列,增速达61%。


宁波银行将于2017年4月28日公布2016年年报,而从已经披露的业绩快报中可以看出,其即将呈现的仍是一份亮丽的答卷。


宁波银行各项主要指标均有良好表现。截至2016年末,公司总资产8840.99亿元,比年初增长23.40%;各项存款5114.02亿元,比年初增长43.78%;各项贷款3025.07亿元,比年初增长18.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5%;基本每股收益1.95元,比上年同期提高0.27元;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11.66元,比年初增长13.13%;不良贷款率0.91%,比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51.42%,比年初提高了42.75个百分点;拨贷比3.21%,比年初提高了0.36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对此评价道,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宁波银行维持较好的盈利能力,2016年ROE为17.79%,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宁波银行的成长性和盈利水平在上市银行中,均处于领先位置。



不良率低资产质量出挑


攀升的不良贷款率是银行业心中永远难言的痛。不过,宁波银行却因不良率持续低位运行,时常引发外界的惊叹之声。


2011年以来,由于实体经济持续下行,长三角地区成为银行不良贷款高发区,其中钢铁贸易和制造业这些产能过剩行业首先爆发不良风险。但是宁波银行在这些高风险领域的不良率均显著低于区域平均水平,资产质量依旧保持较高水准,其风险管理能力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据Wind资讯统计,宁波银行最近5年,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在1%以下。2012至2015年各年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76%、0.89%、0.89%和0.92%。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末至2015年二季度末,宁波银行连续7个季度,不良率保持在0.89%,长期稳定的不良率令诸多大型银行望尘莫及。


2016年,在银行业不良率仍处于上升周期的情况下,宁波银行继续坚持“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的理念,风险管理经受住考验。


《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该行全面风险管理措施日益完善,授信名单制、集中回访、4+N预警、制度图谱等工作纷纷落地;风险管理技术全面升级,系统群工具群建设持续推进,经过近5年的努力,公司新巴塞尔协议建设已基本完成信用风险内评体系建设、操作风险三大工具落地、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和资本计量系统升级,相关成果也在内部经营管理中有效落地。


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该行不良率为0.91%,比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贷比3.35%,比年初提高了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68.75%,比年初提高了60.08个百分点,在同业中均保持较好水平。


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该行年末不良率为0.91%,不但没有受经济环境影响上升,同比还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根据兴业证券报告,从经营区域看,宁波银行的业务重点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宁波地区贡献了一半左右的贷款和资产份额(包含总行业务);浙江省的其他5家分行贡献了16%的贷款份额,包括杭州、温州等地区;在江苏的3家分行均设在经济发达地区南京、苏州和无锡市,贡献了 21%的贷款份额;同时公司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上海市开设 15 家网点,贡献了公司 8%的贷款份额。


宁波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贷款份额、资产份额分别占到了公司的92%和89%,是公司业务最集中地区,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表现和金融发展对公司有着决定性影响。


虽然长三角地区小微企业数量多、风险大,但宁波银行通过严格的风控措施和名单制管理机制,保障了资产质量的稳定。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回暖,不良风险逐渐释放,宁波银行有望率先获益。


“小微+零售”双箭齐发


“中小企业银行+个人银行=现代区域性商业银行”,这个公式言简意赅地总结了宁波银行的战略定位。


依据区域经济优势,宁波银行制定了以中小企业为目标客户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深耕细作,该行拥有一批忠诚度高、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在推动银行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保持了良好的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


为了向小微企业提供“简单、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早在2006年,宁波银行就开始组建专业的金融服务团队,如今已在宁波地区和12家分行区域配备了226个专业团队、950名专营人员,为开展小微金融服务提供了充足、专业的人员保障。


宁波银行立足小微企业差异化、个性化金融需求,以“门当户对,服务中小”为经营宗旨,持续加大小微信贷投放,不断完善小微信贷工作机制,并逐步塑造起自身经营特色。


该行在业内率先推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品牌—“金色池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快审快贷、捷算卡、转贷融、税务贷等系列产品和服务。


其中,宁波银行“快审快贷”业务是中小企业自有或使用自由房地产抵押项下,可以实现快速审批、快速放贷的一款公开授信额度,在宁波地区的授信额度最高达到300万元,现已实现“一日审批,五天放款”。截至2016年6月末,宁波银行全行快审快贷余额23亿元,其“审批快、放款快”的高效便捷服务,已在市场中形成良好口碑。


“捷算卡”改变了小微企业传统的银行结算方式,不仅支持7×24小时取款、转账、POS交易,还能透支和理财。目前,宁波银行已累计发行捷算卡4.9万张。


宁波银行还率先与税务部门合作,推出“税务贷”产品,以“纳税信用”换“银行信用”,为诚信小微企业优先提供信用贷款。


截至2016年6月末,宁波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2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超过4万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9.08%。


在强调小微服务的同时,宁波银行始终将个人银行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持续加强储蓄存款、财富管理、消费信贷等基础业务的营销,积极探索直销银行等创新业务模式,聚焦重点客群开展综合化经营,努力打造特色化、本土化的个人银行业务,构建公司个人业务在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2016年上半年,该行加大了对大零售条线的投入力度。为支持社区金融、网络金融和小微金融的发展,对大零售条线投入同比增长37.10%。大零售战略实施成果也进一步显现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规模与利润占比持续提升。个人业务利润总额达14.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2%,占全部税前利润的30.23%,同比提升4.84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该行的收益结构日趋优化,呈现出健康的发展态势。


据了解,宁波银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为:经过“三个三年”的努力,将公司建设成为一家令人尊敬、具有良好口碑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


如今时间已指向第三个“三年”,站在成立20年的节点,宁波银行仍将逆风前行,迎接更严峻的考验。其未来将迈上怎样的高度,值得期待。




此稿版权归《投资时报》社所有。

公号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注来源及作者姓名,否则,违者必究。




入驻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媒体平台 | 新浪财经头条

UC头条 | 企鹅媒体平台 | 天天快报  

新浪微博


合作网站


凤凰网 | 东方财富网 | 封面新闻

同花顺 | 王者财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