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这一年,我们二十一、二。献给自己,献给朋友们,也献给我们的“青春”。
其实想写这篇文章(还只是上篇哟)已经很久了,一是朋友们今年都到了二十一、二这个尴尬的年龄;再者这既是我们对过去、现在的一种很好的记录,更是对以后的一种激励。
(图为重庆蓝色的天空)
这一年,我们都是国家免检的二十一、二。
这个冬天,来的很早,但却一点都不到冷。因为有你们,所以很温暖。哈哈,在这里,先祝两位已经提前二十二岁的高龄的朋友(庆哥,井贵)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后面的我、庭健、廖大哥、武哥、希伟、勇锋、姗姗、小红、康康、铲子、斌哥......都还能力拔山兮气盖世。
这一年,以我为一个例子,进入二十二吧!
九十年代,我出生于重庆市的一个偏远农村。在那里我经历愉快的九年童年时光。对重庆的最初印象,是山、水、天空还有亲人们。记忆最深的老人是已经故去的祖母和外公。听他们说,小时候的我非常顽皮(现在倒是收敛了好多),但也非常可爱,再加上我是家族里最小的孩子,自然是深的祖母喜爱。记忆中我第一个知晓的神话故事(大地和神兽)就是祖母讲的;再一个就是姥爷,每次他来我们家,我去他家,他都会给我装上满满一袋子糖果,是我心中不折不扣的“糖果姥爷”。两位老人都去世的比较早,祖母在我五岁时候过世,姥爷则在我七岁时,两者相差不过两年时间。
(图为童年居住的小屋子)
后面上学了,我被一个“赤脚老师”(非常没水准,简直误人子弟)整整教了两年。两年最深刻的不是读书,也不是玩耍,而是走路和饥饿。早上六点吃一顿,就必须管一天。上学路途异常遥远,一走就是三个多小时,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也是如此。最心酸的是经常一个人走山路,因为身体弱(缺钙严重),腿抽筋自然也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连疼的哭声都没了......那几年,是我爷爷奶奶陪我度过的。
现在想想,如果没有童年的那段经历,那就不是现在的我了。
前面提过一个“赤脚老师”,确实他水平就那样,我学的也更那样,成绩差也自然成了事实。终于有一天,纸保不住了火,我被一个电话带去了江苏。
在江苏无锡的一个小学(城东小学)就读,并顺利的完成了小学学业,令父母感到欣慰的是我的成绩最终提高了不少。这个阶段记忆是租房、玩耍、美食......哈哈,这个时候我已经非常happy啦!喔,那时候父母工作繁忙,九岁的我给自己做饭已成了填补温饱的关键。
这段时间,想都不用多想,就是happy。哈哈哈哈!
紧接着,我来到了城区一个比较不错的学校读初中(宜城中学)。在这里,我遇到我第一个喜欢的女孩(陈同学),也遇到了我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老师(蒋老师)。他们两者的渗入,使我的学习中充满了乐趣,乐趣中充满学习。很开心,能遇到他们,由衷的感谢!哈哈,这个时候,我自认为,我的学习已经到了大学以前巅峰。
后面因为无法异地升学的缘故,我选择了回乡就读。至此,我长达七、八年的江苏生活告一段落。
我常说,我一半是重庆的,一半是江苏的。
回乡在父母和亲戚的安排下,我在重庆尖山中学读完我的初中(我的身高自那以后就没长过,谁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我的天;喔,在那读书还认识几个不错的朋友,现在还在联系,还是蛮开心的)。成绩优异的进入了我们县的重点中学(巫溪中学),因为学习方法,自身的种种原因,高二结束的时候,我的年级排名已经从三十几名掉到了两百多名。父母当初对我是十分伤心的,所以我母亲毅然决定陪我高三学习一年,所幸自己还算没令他们有太大失望,最后终于让名次有所上扬,最终进入了大学。
(图为家乡的谚歌)
这段时间有三年多,学习有所下降,但是我感觉我其他方面变强了。至少是情商肯定变高了些。
这一年,我二十一、二,母亲给我绣了一块匾,名曰:“人世间条条路坎坷,勇往莫退缩,谋富贵”。她说只要我干得好,她比什么都开心。
(图为小编小时候特爱看的历史剧《康熙王朝》)
这一年,我二十一、二,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朋友的重要,努力的必要。其实我最想说的还是珍惜现在,不要走“回头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