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艾灸具有绝对的安全性!艾为纯阳之物,本身没有毒副作用,它不像药物,不会给人体带来任何损伤。
其次,艾灸是外治疗法,从体表给予身体药性和热力,无需经过胃肠道吸收。与其他脏腑相比,肝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肝不易受补,因此即便服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膳膏方也未必管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外治疗法的艾灸成了当之无愧的首选!
再次,艾草自古就被称为“仙草”,无病不治数艾灸!只要配穴精准、手法正确、灸量到位,就可以疏肝气、清肝毒、降肝火、养肝血。
最后,“天下扶阳,灼艾第一”,艾灸最大的作用就是补阳升阳。阳气足了,就能“阳密乃固”,对外能抵御外邪,对内能让脏腑各司其职,内外通调,人就难以生病。即便有点儿小毛小病,也会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早早退去。
综上所述,养肝首选艾灸!
五、三伏,如何艾灸养肝呢?
有人可能要说了,“春养肝”,现在又不是春天,养肝干什么?小编要说,“春养肝”只是说春季是最适合养肝的季节,但肝脏出故障可不会挑季节哦,因此无论哪个季节,都要注重养肝。尤其对于“以肝为先天”的女性朋友而言,肝好比女性容颜不老的“发动机”,肝好,体态发肤才能充满活力。
正值三伏,天气阳热,人也跟着肝火过旺,烦躁易怒,这就加剧了肝气的郁结,影响了肝脏的解毒功能,导致肝脏毒素瘀积。此外,夏季人体阳盛于外,阳气浮越,内里虚空,肝血容易不足。也就是说,肝脏最怕的4个问题——肝火过旺、肝气郁结、肝毒瘀积、肝血不足,夏季通通都有!
故而,夏季养肝应当从这4个方面做起:降肝火、疏肝气、清肝毒、养肝血。
降肝火:维持阴阳平衡,体内不焦则皮肤滋润;
疏肝气:通畅全身气机,体内不堵则脸上无斑;
清肝毒:消除体内污染,体内无毒则脸无暗色;
养肝血:滋养全身脏器,肝血充盈则体表光泽。
一般建议取穴如下:
疏肝气
肝气郁结最应该艾灸太冲穴、期门穴。
降肝火
肝火过旺最应该艾灸然谷穴和行间穴。
此外,建议加灸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以补脾气,因为“肝随脾升”,脾气升是关键。
清肝毒
最应该艾灸肝俞穴和章门穴。
养肝血
最应该艾灸关元穴、血海穴、三阴交穴、太溪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