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价格分享> 35个家庭感统训练实用范例,建议家长收藏!

35个家庭感统训练实用范例,建议家长收藏!

2021-05-22 15:52:32


互动式投篮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2一步1级上、下楼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


难度设置:A、成人站在孩子面前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帮助给予:1、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帮助;2、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帮助;3、单手(拇指)给予帮助;4、撤销所有协助。



3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


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0厘米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帮助给予:1、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的腿抬高跨绳;2、必要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4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靠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不要把脚放下;C、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刚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5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黏胶黏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帮助给予:1、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2、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与身体协助;4、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



6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力。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


难度设置:A、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B、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C、逐渐的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助给予:A、身体协调;B、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



7能左右腿交替倒着钻过呼啦圈


训练目的:双脚的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训练者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


难度设置:A、由另一个成人扶持着孩子完成动作,并且呼啦圈的高度要低一点;B、逐渐的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由孩子自己尝试着完成动作,只在有必要时给予帮助。


帮助给予:1、足够的身体协助;2、必要的身体协助;3、偶尔的身体协助。



8能来回滚动身体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A、在训练者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只在有需要时给予协助;3、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



9转椅游戏


训练目的:调解重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靠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10做5次前滚翻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做2-3次;B、要求孩子练习作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1、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2、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11能走完1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独立走完一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B、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


帮助给予:1、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12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踮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


难度设置A、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


帮助给予:1、可以在墙壁上孩子踮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个奖励物,鼓励孩子踮起脚去拿取;2、给孩子数数,让他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13连续拍球3次而求不弹走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A、只拍1次B、拍2-3次


帮助给予:1、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2、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14挥动球拍打悬挂在儿童肩膀水平位置的悬挂物(玩具或挂球)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企划能力,空间概念。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儿童羽毛球拍或者吹涨气的棒球棍,挥拍(棒)打前方孩子肩膀高的悬挂物。


难度设置:A、先让孩子练习挥拍(棒)的姿势;B、手把手地教孩子击中悬挂物体;C、让孩子独立练习;D、让孩子连续练习



15可用双手向前走路


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


难度设置:A、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B、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C、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帮助给予:1、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2、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3、鼓励孩子尝试往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



16用脚尖向前行3米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踮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


难度设置:A、只走2-3步路的距离;B、逐渐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


帮助给予:1、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的双手;2、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给予及时的帮助;3、在终点处放置奖励物鼓励孩子坚持走到终点。



17单脚向前跳5步

 

训练目的: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双腿的肌肉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抬起一只脚,向前方位置跳跃5步路的距离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习惯保持抬起一只脚在空中数秒的姿势;B、鼓励孩子单脚向前跳跃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奖励物;C、鼓励孩子增加跳跃的次数。


帮助给予:1、跟孩子一起跳,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孩子消除紧张的情绪,愿意参加游戏;2、随时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无论是身体或是口头上的帮助;3、及时引入鼓励的方法来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尝试。



18照镜子游戏


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


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


帮助给予:家长边做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孩子无法跟上便用身体指导。逐渐地撤销提示,并且加快动作的速度。



19吊床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


训练要求:让孩子躺在吊床上,两位成人将吊床前后摆动。


难度设置:A、让孩子仰卧在吊床上,必要时请第三位成人协助;B、让孩子俯卧在吊床上,在孩子的前方地上置一玩具,前后摇晃时让孩子拾取地上的玩具。


帮助给予:孩子在初始时可能会紧张,请家长蹲下给予安抚,避免孩子在吊床内挣扎,如果孩子无法取得前方的玩具,家长可把玩具握在手中,等孩子靠近时放到他的手里。



20双脚跳过一条慢慢地摆动着得绳子5次


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训练计划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将一条约2米长的粗绳子固定在离地面10厘米处,上下或左右摇动绳索,使其像蛇一样扭动,让孩子双脚离地从上面跳过。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慢慢地摆动,动作幅度要小允许孩子偶尔碰到绳子;B、快速摆动,动作幅度大,让孩子尽量不要碰到绳子。



21手抱大型物挡住视线还能走至少3米远


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或双手抱着大型物向前走。

 

难度设置:选择重量适中的物品做训练。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着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掉落等情况的发生。



22能两眼睁开双臂伸直(或交叉胸前)单脚站立5秒


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睁开眼睛(或者双手交叉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的站立;B、然后练习双手交叉在胸前站立。


帮助给予:1、如果孩子开始时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可以让他先尝试扶着椅背或握着训练者的手站立5秒;2、一旦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长进,则要求他只在需要时才扶持;3、在孩子前方视平线的位置给予玩具或其他吸引他的东西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4、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



23能两眼闭合双臂伸直(或交叉胸前)单脚站立5秒


训练目的: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闭着眼睛(或者双手交叉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然后练习双手交叉在胸前站立。


帮助给予:1、如果孩子无法自觉地闭上眼睛,可尝试用布蒙住他的眼睛。如果孩子不愿意,先让他尝试习惯不练习的时候蒙上眼睛的感觉;2、充分运用奖励的原则来激发孩子的合作性;3、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



24滚筒游戏


训练目的:调解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在豆球上,前方放置一玩具,让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双大腿贴住豆球,探身取玩具。


难度设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俯卧在球上;B、鼓励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家长应用手扶着豆球,帮助孩子均匀用力,避免球滑离孩子的身体;C、鼓励孩子边划动双手,边向前移动,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让球滑走。


帮助给予:完全身体指导,必要时给予身体指导。



25袋鼠跳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控制过敏信息。


训练要求: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难度设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离;B、撤销身体指导,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离。


帮助给予:在A阶段要求给予全程身体指导,直至孩子技巧纯熟。



26跳数字


训练目的: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和重力感。


训练要求:用不黏胶剪出大的数目字1-10或1-20贴到圆形的不粘胶上再地板上,让孩子从一个数字跨到另一个数字上,以跨到圆形内为胜。


难度设置:A、如果孩子还不懂得数字,可贴不同颜色的数字,然后让孩子按颜色跳;B、让孩子按指定的数字跳或者按单双数跳;C、可玩双人游戏,创造出各种玩法,以最终达到终点为胜。


帮助给予:1、如果孩子跳跃技巧不成熟,可在开始时握住他的双手或夹着孩子的腋下帮助他跳跃;2、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游戏规则,要随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提示。



27打保龄球


训练目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儿童保龄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离,让儿童用黑色的大球击球。


难度设置:A、开始时距离可以很近,以便让儿童容易击中,有成就感;B、要求儿童按训练要求的距离击球;C、逐个地把球摆在地上让儿童击,开始时距离要近一些,5次击球中有三次通过。


帮助给予:1、开始时给予孩子大量的身体协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领;2、每一次增加难度时都需要随时提醒,纠正并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做。



28运小球


训练目的:训练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塑料球拍运送乒乓球,一次放一个乒乓球在球拍上,运到距离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一只手扶乒乓球。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选用其他非圆形的小物品让孩子训练并且把距离设短一点;B、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尝试用大的塑料或布球;C、使用乒乓球,5次运球中有三次球没有掉地通过。


帮助给予:无论孩子处于哪一阶段的开始阶段,都要给予手把手地帮助,要确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戏的规则以后才增加难度。



29跳跃


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


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


难度设置:A、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B、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C、单脚跳;D、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


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的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她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



30拍气球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划能力


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让气球落到地上。


难度设置:A、双手轮流拍打;B、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


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的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调;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



31摇摇船

 

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20下,或左右滚动20下。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或摇不动,家长需要给予身体协助,从侧面轻推孩子的肩膀或臀,示意孩子顺着给予的外来力量摇动身体。一旦孩子掌握了要领,及时撤销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摇动身体。



32糊壁纸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改善计划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靠墙站立,以身体当作滚筒贴着墙壁滚动,好像在糊墙纸。先向一个方向滚动,然后再相反方向滚动。


难度设置:A、只滚动3-5下;B、从墙壁的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注意头不要碰到墙壁,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如:孩子滚动时离墙壁太远。



33压马路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


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笼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



34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难度设置:A、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B、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


帮助给予:1、由始至终的身体协助;2、口头指导或提醒。



35滚筒式时光隧道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以及调节前庭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脚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里。


难度设置:A、开始时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养孩子对隧道的兴趣,把球滚到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捡球,表扬他的勇敢尝试;B、协助孩子双脚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里,边帮助边给予口头提示,语气要轻柔,以免引起孩子紧张而拒绝合作。


帮助给予:1、由始至终身体协助;2、由始至终的口头指导及适当的鼓励表扬。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导的不同感觉在脑干部份做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

例如剥橘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成熟时)、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有芬芳的气息,味觉告知我们它是酸酸甜甜的,以手掂它的重量时,运动觉告诉我们它重重的。综合了这些个客观的感觉,才能形成对橘子整体的主观知觉,孩子透过这样的认知,知道橘子是圆的,可以当球玩,它重重的可以使人感到疼痛,也知道它多汁可口,可以解渴。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重力与运动)、本体感觉(肌肉与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正确的概念是「脑功能的神经功能」。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1、母亲在孕期工作紧张忙碌、压力过大、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过多或姿势不佳,导致胎位不正等情况,进而影响到胎儿平衡的学习,重力感不足;

2、母亲在孕期被动吸烟或者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引起胎盘血管萎缩,影响胎儿营养摄入,从而影响胎儿脑神经发育,导致出生后感觉发育不良;

3、早产、剖腹产的婴儿由于受产道挤压不足而影响出生后关节、触觉等方面的感觉学习不足。

环境因素:

1、 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2、 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3、 过早用学步车 , 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4、 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5、 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 延误矫正 , 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5、 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