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抱海站在台阶上,斜睨着华大龙,冷笑一声道:“大龙叔真是来自首的吗?你一身好武功,我五弟又不在家,我哪里敢靠近你呢?我听老五说过,有武功的人可以自己用刀穿了琵琶骨,自废武功。我看你肩头光滑,刀在哪儿呢?本人很怀疑你的诚意啊!”
江湖上常见的功夫,大多是外家功夫,也就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所谓“一口气”,俗称“蛤蟆气”,也就是混元气,虽然也算是内气,但练得只是皮下之气,与内家功夫的经脉、中脉之气完全是两回事。混元气是有罩门的,对这罩门戳上一刀,即是废了武功。
而琵琶骨是位于胸廓后面的三角形扁骨,即肩胛骨。以刀穿琵琶骨,可以限制双臂基本活动范围,刀取下后,功夫依旧。哪里能废了武功?不过此法无论对内家、外家均有防范效果。
华抱山很诧异,心道我什么时候跟三哥谈论过武功啦?
华大龙道:“若是老五在家,他知晓我华大龙的为人,我们双方怎会闹到如此剑拔弩张的地步?老五可不像你这样子为富不仁,强横霸道。老三,你可不要欺人太甚。”
华抱海阴沉沉地笑道:“你带着这大伙水贼上门寻事,反倒怪我欺人太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华大龙身后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扬声道:“华三爷,你不要血口喷人了,我们皆是梁溪附近普通的渔夫,正是为了防范太湖里的水贼,大伙儿才结社自保。你到处宣扬我们是水贼,大龙叔是什么水贼头目,用心狠毒。你私底下又贿赂衙门,要把我们当水贼办,说到底,不就是贪图梁溪的渔源和两岸的几千亩鱼塘吗?而我们不愿意贱卖自家鱼塘,就成了你眼中钉,肉中刺!愧你还有脸提华五爷?他是江湖上响当当的大侠,若是知晓此事,也必不能容你!我劝你还是放了小龙,大伙儿和气收手如何?”
华抱海道:“夏子元,你一个秀才,不懂得洁身自好,自甘下流,竟然跟匪类混在一起。我要禀明府学,革了你的秀才。”
夏子元哈哈一笑道:“你还把自己当巡按御史吗?一个贪脏革职的滥官,以为府学大人会听你的?”
华大龙举起双手道:“不要扯远了。老三,请你放了小龙,我随你办了。鱼塘的事,我们再谈。只要不是强买强卖,恃强凌弱,没有谈不拢的。”
华抱山挠挠头,实在不晓得该如何办。就从这几句对话中,他已基本搞清状况了。事情要从梁溪说起。
梁溪为流经无锡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古称“梁清”溪,南北长三十余里。其源出于无锡惠山,北接运河,东流至西水墩与环城河分流,经蠡桥、小渲、大渲,往南流入太湖。
华府在梁溪两岸确实有不少鱼塘,都是陆续零散买进的,但每块鱼塘相隔甚远。华老太爷早有个主意,要将自家的鱼塘连成一片,这样规模养殖,获利更丰。这事在他致仕后就着手进行了。老太爷的办法是买。但鱼塘可谓梁溪两岸乡民的命根子,不到绝境,出多高的价也不会出手。因此这事一开始进展的并不顺利。
华老太爷是高官,现在是巨绅,这样的人物自然有上自衙门官员胥吏、下有地方劣绅无赖的巴结。于是种种歪点子就出来了。
比如有某无赖冒称某口鱼塘是自家祖业,伪造契约,转卖给华府,华府付了钱,自然要经营。原主人当然不依,和华府打官司。不过无赖和衙门师爷、讼棍都是一伙人,这官司如何打得赢?甚至以衙门名义公然出面,指称某块地是无主荒地,现在要收回。那地最初可能确实是荒地,但人家己经开发了,自是经过衙门允许的。不管,收回,再转售予华府。更有人已将鱼塘售出多年甚至一两代人了,贪图华府重金,于是反悔,向现主人索回。不肯,那就打官司,现主人必输……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华府鱼塘遂由寻及丈,跨亩连蹊了。
这其中的种种花样,不能说华老太爷一概不晓得。他老人家是读书人,进士出身的大官儿,人品自然是很不错的。反正他又没指使人家去杀人,也没亲自操刀杀人,一切都有“正当”手续,良心上很说得过去。不过有压迫就有反抗,这事终于触怒了华大龙。
华大龙在梁溪捕鱼为生,自已也买了好几亩鱼塘。后来鱼塘原主人反悔,要收回鱼塘,转卖华府。华大龙便找到华府求情。凭他也是华氏一族,与华老太爷是同宗兄弟,老太爷是会给他面子的。但那几天华老太爷恰好出门做客,等官司打完了才返回,这时一切都尘埃落定了。
华大龙一气之下,与本乡穷秀才夏子元合计,召集鱼户起来反抗。夏子元一向急公好义,又会武功,早看不惯华府的霸道,慨然相助。不过他们并不是打土豪、分田地那样子硬干,而是成立了一个“护塘社”,公推华大龙为掌社,夏子元为副,联手抗衡讼棍、无赖、劣绅的无耻行径,并向常州府和南京各大衙门控诉。他们人多势众,衙门也怕激起民变,不敢太过分,自此以后凡是涉及到梁溪鱼塘的买卖纠纷,慨不受理。华老太爷的扩张计划因此受阻。
华老太爷也并不很贪心,阻就阻吧,反正华府鱼塘也够规模了。他也不甚恨华大龙,比如华大龙多年前曾向他借了十几两银子,一直未还,老太爷也并不催债。
但是自华抱海回家之后,形势就变了。,革职罢官,憋了一肚皮鸟气,回乡后就见到“护塘社”泥腿子如此“猖獗”,都欺到自己家门口来了。这还了得?一怒之下,继续起老太爷的事业,于是风云再起。一个回合后,华府与“护塘社”不分胜负,但华抱海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借条。
华大龙几年前借的银子如今已滚到五十多两了。没说的,还钱!还不起,拿鱼塘抵债。
自华府停止买鱼塘后,鱼塘价格迅速回落。华大龙就是拿鱼塘抵债,也仍然不够数。于是只好跑路。他没想到华抱海早有准备,率家丁堵在半路。一场混战之后,华大龙寡不敌众,弃子而逃。如今,他带着“护塘社”来找华府评理。他自以为理直气壮,人多气势大,却没想到已跌进华抱海精心布置的陷阱里了。
华抱山对华府与乡民对立的大势比较了解,因为与这时的整个社会趋势也差不多。但对细节不甚了解。他与华大龙很熟悉,因为这位叔叔几乎是华氏一族除了华抱山外,唯一的一位江湖人,是武当功家南派弟子,擅使红砂手。为人性格豪爽,与华抱山很谈得来。
他当时想到的,便是怎么帮华大龙脱困。他对自己的三哥太了解了,此人贪残酷虐,鬼点子很多,但胆子不太大。这次竟敢把华小龙绑在牌柱上,说明他有所依恃。这应该是他的第一步棋,是为了诱捕华大龙。第二步棋怎么走,几乎呼之欲出了。
“三哥,你这简直是逼良为娼嘛!尤其这个‘良’还是本族长辈。”华抱山很快想通了一切,十分气愤,“你让族人以后怎么看我们一家?我们还要不要留在这里?抓了一个华大龙,以后就没人胆敢反抗了?‘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亏你还是进士出身,连这道理也不懂?”这样想着,当时就一挺胸膛,准备站出去。就算与兄长破脸,也不能寒了华氏一族的人心。
本章与下一章对应评书大致是194集。
前情回顾:第二百六十章、大杖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