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市的水果,几乎都离不开催熟剂,不能随便吃。
我家楼下的小区水果店,新进了一批大个鲜艳的无锡水蜜桃,售价24元/斤。老板说这是良心价,其他地方的水蜜桃光是进价就是24呢!我仔细察看了一下这批水蜜桃,果肉坚挺,颜色亮眼,但几乎没有任何果香。
结合常识与之前了解的水果业内幕,以及这家水果店的水果历来是头天晚上刚到货的情况,综合判定,这批水蜜桃应该是施用过乙烯利的,而且残留的乙烯利很可能在10mg/Kg以上,对人体绝对有毒。
什么是乙烯利?
它是可以缓慢放出乙烯气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自身也会产生乙烯气体,这有助于果实的成熟。为了便于运输,桃子、香蕉、菠萝或猕猴桃等一些水果,必须在未成熟时即行采摘。长途运输中,还要使用抑制乙烯的包装,因为摘下来的果实仍会产生微量的乙烯。
等运到市场,果贩是希望它们立即成熟的,不然库存成本太高。但靠果实自己产生的微量乙烯不知要等多久,怎么办呢?好在人类早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这是一大批可以起到代替乙烯等植物激素作用的化学类似物。
乙烯利就是其中之一,它被果实吸收后,可在细胞液的作用下缓慢放出乙烯气体,大大加快果实的成熟。具体操作,就是把乙烯利用水稀释,然后喷洒在水果上。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是高效性,极其微量的浓度便可以起到极其显著的效果。
但实际操作中,没有任何部门规定乙烯利的安全使用浓度,为了让水果一夜之间熟到红艳诱人,有的果贩会用1000-2000份水兑一份乙烯利稀释,有的甚至用200份水稀释。
如此高浓度的乙烯利,一般会在水果上残留20天左右,才能降解到安全浓度,而这个安全间隔期显然是不可能有保证的。
除了乙烯利,还有膨大素,也叫膨大剂或膨果剂,学名叫做氯吡脲。
氯吡脲的主要作用是模仿另外一种植物激素即细胞分裂素,它比细胞分裂素6-BA的活性高二三十倍作用。所以,把氯吡脲施用在水果上,可让果实短时间内变得更大。
实际上,葡萄、猕猴桃、西瓜、桃子是氯吡脲泛滥的重灾区。
有人会问:乙烯利、氯吡脲这些植物激素,真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
部分不太负责任的专家会说:植物激素只对植物起作用,对人体不起作用,因为人体内没有植物激素的受体,这就好像小女孩吸入大量乙烯,并不会性早熟一样!
但这种说法是极其有误导性的。
首先,乙烯利和氯吡脲确实有毒,特别是乙烯利,在较高浓度下会造成消化道溃疡,和免疫系统伤损,还会破坏青春期小鼠的生殖细胞活力。2006年,我国科研团队还发现它可以诱导突变,也就是有潜在的致癌作用。
其次,错的不是乙烯利或氯吡脲本身,而是滥用它们的人。按照国标GB2763-201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必须遵循安全间隔期的规定,比如猕猴桃,最后一次用药到上市必须间隔30天以上。葡萄和枇杷的安全间隔期也不得少于30天,西瓜则不许少于40天。
只要安全间隔期合法,植物激素的残留量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的。我注意到去年云南省质检部门和浙江农药检定所,各做过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安全间隔期在七天以上的草莓,氯吡脲残留量远低于0.02mg/Kg的安全标准。安全间隔期只有20天的枇杷,也几乎检测不到氯吡脲残留。
2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测定: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什么部门会专门检测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而且,这些调节剂的残留检测标准也是空白,氯吡脲的检定标准草稿去年底刚刚通过审定。
所以我们还是要靠自己,可以做的包括:
尽量不吃过早上市的反季节水果;
即使吃,不要一次吃太多;
买来后,多用清水冲洗几遍,最好放上一天再吃。像乙烯利的半衰期是很短的,放上一天就可以下降很多。
最后,说一说吃催熟剂催熟的水果,到底会不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先说结论:极有可能会,而且最有可能导致女童性早熟。
原因:有些植物激素具有动物激素样作用,比如豆类食物中广泛存在的大豆异黄酮,这就是一种雌激素类似物,完全可以起到比较微弱的人体雌激素的作用。所以,女性吃豆类食物是好的,甚至上个月科学家发现,乳腺癌病人吃大量豆类食物可以延长生存期,即使体内高雌激素水平是乳腺癌的高风险因素。有关这方面的详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请在下方留言,也许可以下一次专门讲乳腺癌、豆类食物与延寿的真正关系(这方面的保健品很多)。
有意思的是,小女孩吃大量豆类食物,却可以推迟青春期的到来,即并不会性早熟。须知,提早进入青春期(月经来潮),也是乳腺癌的高风险因素之一。
但如果她吃了过多乙烯利残留量大的水果,就很有可能性早熟了。
造成性早熟的因素很多,比如吃太多动物源补品,光污染,接触过多性有关的电视电影或图书,吃太多含锌量过高或塑料包装的食品,以及吃太多的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2011年复旦大学的团队专门研究过这一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般而言,儿童吃反季节水果并不会导致性早熟,但是,有几种反季节或者催熟剂催熟的水果,如果吃多了真的有可能导致性早熟,它们是:草莓、樱桃、芒果、橙子、桃子,尤其是葡萄。
最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如果本文阅读过程中,你有任何疑问,或者纯粹的好奇,都可以在下面留言,有机会我们一起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