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对书上的一些定理进行过证明吗?
这个过程很重要哦
自己证明一遍
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死记硬背一遍
只是一个搬运的过程
并不属于自己
让我们来看一下
一个在初二学习到的
但是在整个初中都很重要的定理
是不是很简单,也很好记住,但是你会证明吗?
【证明一】
利用矩形
倍长CD至点E,连接AE、BE
因为AD=BD,CD=DE,所以四边形ACBE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ACB=90°,所以四边形ACBE为矩形
【证明二】
过点D作DE⊥BC,所以DE∥AC
所以AD:DB=CE:BE=1:1
所以DE垂直平分BC,所以BD=CD
因为BD=AD,所以CD=AD=BD
【证明三】
在圆O中,AB为直径,点C为圆上任意一点
这张图是不是更明朗了呢?
但是上面几种方法都是初二下甚至初三才开始学的
有没有适用初二上的解题方法呢?
当然有
【证明】
在AB上取一点E,使得BE=CE,所以∠2=∠B
因为∠2+∠1=90°,∠A+∠B=90°
所以∠A=∠1,所以AE=CE
所以AE=BE,所以点E为AB的中点
因为点D为AB的中点
所以点E和点D重合
猜想一:如图,在Rt△ABC中,当CD=BD时,是否成立?
【证明】
因为CD=BD,所以∠2=∠B
因为∠2+∠1=90°,∠A+∠B=90°
所以∠A=∠1,所以AD=CD
所以CD=AD=BD,所以
猜想二:如图,在△ABC中,CD为AB边上的中线,当 时,∠C是否为90°?
【证明】
猜想三:如图,在Rt△ABC中,当 时,CD是否为AB边上的中线?
很明显不成立
如下图反例,点D为斜边中点,以点C为圆心,CD为半径作圆,交AB于点E,满足,此时CE并不是中线。
那么,Rt△ABC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个结论是成立的呢?
既然上面是通过画圆找到了这个点E,
所以只要使得这个圆与线段AB没有交点即可(注意是线段)
首先,CD必然≥点C到AB的距离,所以这种情况必有交点,所以只需使得CD>AC即可.
如下图
所以要使猜想三结论成立,需要满足60°≤∠A<90°
若有错误,欢迎指出!
通知!通知!
无锡数学教师教研群已建
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入!
老师长按以下二维码即可
家长及学生长按以下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