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2016年9月
浦东新区又有5位好人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王 芳 敬业奉献
倪 凤 助人为乐
刘晓荣 助人为乐
樊锦秀 孝老爱亲
敬业奉献 279号
王芳
王芳,女,1979年2月生,中国党员,汉族,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7年,王芳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在韩国釜山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9月至2013年5月,在中船重工702所进行“蛟龙”号7000米、国产化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关键技术研究;2013年6月至今,在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彩虹鱼项目万米潜水器结构安全技术研究。出版英文专著1部,参编英文专著4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论文入选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中国竞聘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曾获无锡市五一巾帼标兵、第十届无锡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中船重工702所三等功等荣誉。
南汇新城镇推荐
助人为乐 121号
倪凤
倪凤,女,195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居住在金桥镇金葵二居。
在金葵二居有一对老党员夫妇,妻子叫倪凤,今年65岁,已有40年党龄,是金葵二居的楼组长兼平安志愿者;丈夫叫俞泉根,今年也已经67岁了,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夫妇两人热心小区事务,每逢居委有大小活动,夫妇俩都积极参加,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一年多前的一个周一的上午,倪凤阿姨一早赶到居委会,急切的向居委干部表达了她想在“百年”以后,捐赠角膜等器官给需要的人和捐赠遗体用于医学事业的愿望,希望居委能为她联系相关部门。这在当地是一件非常“大”的事,因为,在我国的风俗民情中,都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鲜有主动要求捐赠器官、捐赠遗体的。
金桥镇推荐
助人为乐 224号
刘晓荣
刘晓荣,男,63岁,中共党员,上海炬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几十年来,他自强不息,长年累月奋战在科研战线上,研制发明的科技项目有3项获得国家专利,十多项列入国家和市科技产业化项目,其中2项获得国家星火奖,3项获得上海市星火奖,5项获得国家新产品证书,8项获得上海市新产品证书。为公司创造上亿元的产值,上千万利润。
他曾获得“七五”全国星火计划管理先进工作者、、浦东开发建设特殊贡献奖、浦东新区科技功臣、上海市科技致富带头人、第四届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1997、2000年上海市劳动模范、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殊荣。为开拓国内阻燃装饰面料、阻燃特种防护面料、阻燃军服面料市场前景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合庆镇推荐
孝老爱亲 22号
樊锦秀
樊锦秀,女,1979年11月生,祝桥镇邓二村一组村民。
她来自浙江丽水一个偏僻的小村庄。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樊锦秀就是这样一支蜡烛,在黑夜中,燃烧着自己,给她的家庭带来了光和热。
2003年,离婚后的樊锦秀带着儿子来到上海打工,没想到与邓二村村民储春华结缘,从此走进这个贫困而特殊的家庭。一年后,她与储春华的女儿也来到了这个家庭,儿女双全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许多欢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2009年重阳节那天,一场车祸夺走了她丈夫的生命。那时,谁都感叹命运不公,家里的顶梁柱没了,留下一个女人、九岁的儿子、四岁的女儿,更糟糕的是还有智障的婆婆和小叔。邻居、亲戚都议论纷纷,担心这个女人会撇下这个家改嫁。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她不但没走,反而毅然挑起了这个特殊家庭的重任,扮演了各种角色——儿子、儿媳、女儿、爸爸、妈妈……
祝桥镇推荐
敬业奉献 48号
顾恒正
顾恒正1948年3月生,退休教师。
她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不求回报,执着地热爱公益事业,热衷于社会事业;她是平民中的领导者,兢兢业业,乐此不疲,她就是新场侨联分会主席——顾恒正,是新场侨联事业的开拓者。
作为退休教师,人们习惯地称呼她“顾老师”。也因为她的海外关系,她成为新场侨联的一份子,身为侨联分会主席的她,除了自己的教师工作外,还一直心系侨联的朋友,嘘寒问暖,总有她的出现。十几年前,她从学校退休后,她更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侨联的工作上。凭着她对侨联工作的执着,对侨眷们的热情,在顾老师的带领下,新场镇侨联始终坚持“五必访”的工作制度,即重大节日必访、重要事情必访、海外亲人回镇探亲必访、侨眷患重病住院以及重点对象必访;贯彻“关心侨、服务侨、凝聚侨”的九字方针,为新场镇的侨眷们筑起了另一个爱的大家庭。
新场镇推荐
打开中国文明网9月“中国好人榜”网址:
http://aaq.wenming.cn/seniorset/data/vote/index.html?token=66e177b87ede4bd95fac4cffa6c4f40f(或直接点开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