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关注国内投融资信息的创业小伙伴们一定会注意到有一系列的“共享单车”都获得了数千万人民币的投资,“共享单车潮”真的要来啦!当然了,它只是一股前浪,真正的“共享经济大潮”相信也会在不远的将来涌到我们身边。
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下各个“共享单车”的融资信息:
C轮获得1亿美元
综合分析一下,这四家都以共享单车为基本内容,且各具特色。
作为先行者,“摩拜单车”和“ofo共享单车”有着相对的优势,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摩拜”的自行车都是自行设计的,成本从起初的6000到如今的3000,相比“ofo”的转换旧自行车的成本来说会高很多。
“摩拜”依靠前几轮的大额融资,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投放了数万辆自行车,在客户中取得了一定的影响;而“ofo”起步于北京的校园,两年的校园共享单车的经验为他们积累了很大的客户群和社会影响,如今又获得“共享经济成功者”“滴滴”的大力投资,前途一片灿烂。
前面两家都是来自帝都的,魔都的小伙伴看到他们的成绩后,自然嗅到了“共享经济”的味道,在上海也做起了“共享单车”,共同开拓这个未来的市场。
“优拜”最大的特色就是充分利用了政府的资源,在推广阶段上也可以省不少功夫;“小鸣”的模式是吸取了几个前辈的特色,“摩拜”的单车成本过高,车轮都是实心的,“ofo”是回收旧自行车改造,“小鸣”则是将旧自行车进行类似“摩拜式”的改造,成本控制在500元之内,虽然目前尚未上线,但是他的优势也就在“后”,吸收前者之优,前景也是不错的。
其实,如果抛开他们几个项目,我们来谈谈“共享单车”。首先我们肯定会想到公共自行车,公共自行车作为政府便民利民的项目,已经普及到了全国数百个大小城市,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但是几个痛点还是避免不了的:
1、投资额巨大,运营成本高昂,受益人群有限;
2、借还车数据缺乏权威监督,普遍存在虚报骑行人次的现象,夸大项目的社会效益;
3、技术有待完善,设备遭破坏严重;
4、缺乏行业标准和质量规范;
5、各设备供应商实力普遍偏小,质量参差不齐,多以华而不实的“功能”作为卖点。
而现在的几家“共享单车”无不针对这其中部分痛点来制定运作方案。但是,尽管如此,以目前“摩拜”的运营情况来说,很多痛点仍旧难以解决,投资额还是很大,烧钱厉害,破坏仍旧严重,“摩拜”在上海投入1万辆,不足一月就有一百多辆损坏,以3000一辆的成本来说,损失也有30多万。如果以“摩拜”的形式推广到全国,可能又得烧大量的钱,且推广速度极慢。“ofo”好就好在深耕校园两年,以校园为切入点,改造旧车成本低廉且符合“共享经济”的理念,难怪“滴滴”要舍得花这数千万美元来进行投资。
当然,“优拜”的整合政府资源模式和“小鸣”的聚集众家之长模式都有很大的竞争力,但是他们还需加强推广,即使在上海本地,“摩拜”和“ofo”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他们之间的竞争将会变成激烈的“百拜之战”。
希望这四家能够把这“共享经济”的前奏演绎好, 不论未来交通情况如何,“共享单车”和“共享打车”都将会是重要的一环。
话题讨论:
你认为共享经济会实现吗?
#文章下方留言即可#
PS
报名
“2016无锡年度创客大会”
“全球青年大创”
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