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价格分享> 无比尊重,无比难过

无比尊重,无比难过

2020-11-17 12:37:14

 

 

杨绛

杨绛(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的《一百岁感言》



 

今天第一次打开手机,微博推送的消息是韩寒发的,他引用了杨绛先生这一句话,短短的说了一句:杨绛先生走好,你们仨团聚天堂。

 

说来很巧,第一次知道杨绛先生的名字也是通过韩寒。初中时从发小哥哥那里借来了韩寒的书,一本是《三重门》,另一本就是《零下一度》吧,好像就是在这其中一本书里,我得知了偶像的偶像是钱钟书。

 

就像村上村树所说,我们总是按图索骥地根据喜欢的作家的书爱上了其他作家。更有甚者,如我,不光是爱上了钱钟书先生的书,顺藤摸瓜也爱上了他的贤妻,杨绛先生。

 

老实说,我并没有细读过杨绛先生的书籍,最多的还是从老人家的名言辑录里了解其人。但也能感受到先生的文笔就像一泓清泉,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道理,但却清澈见底、深远绵长。和她的人一样,温婉从容,深谙世事,从不相争。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身为女性,我也格外关注杨绛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和婚姻,恰如他们的作品,同样给人以启迪和回味无穷的想象。

 

19323月初,杨绛先生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两人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瞥,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

 

后来,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传书。“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得:“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这是fall in love了。”

 

有人说,女人的一生,总是容易在爱情和物欲上摔跟头,张爱玲也好,陆小曼也好,中国的女性作家少有像杨绛先生这样在爱情、工作和物质生活中做到这样不谦不卑、淡定从容,一生幸福美满的。正如钱钟书先生对杨绛女士的告白一样: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我想,这和杨绛先生清冽“不作”,慧净“通达”的人格修养有极大的关系。

 

最令我动容和钦佩的还是杨绛先生通过其亲身的经历诠释了什么叫做“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面对丈夫的逝去,她以其亦妻亦友的身份延续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和生命:“钱钟书六十年前曾对我说:他志气不大,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做学问。六十年来,他就写了几本书。本《集》收集了他的主要作品。凭他自己说的“志气不大”,《钱钟书集》只能是菲薄的奉献。我希望他毕生的心虚和努力,能得到尊重。”

 

面对丈夫和女儿的相继去世,杨绛先生以极尽克制和隐忍的笔触传达她内心的悲凉孤寂,“他们俩都走了,留我一个人活着这世上,我总感觉还是我们仨。北京的家里一切摆设都没有变,保持原来的样子,我就是感觉他们都还没走。”

 

面对独活的寂寞,她也只好用那柔软的文笔叙述令人心疼的坚强,“从此咱们只有死别,不再别离”。

 

面对纷繁的世界,杨绛先生早已参透生死荣华,“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我一直认为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小幸运”,和许多天才一样,钱钟书先生也是一个“学术上的大才子,生活上的纯白痴”。正如外界所言的那样,钱钟书能够专心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正是得益于贤妻杨绛先生对其生活无微不至的照料和精神世界体贴备至的通融。

 

有一个小故事是讲钱钟书先生《围城》创作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杨绛先生是如何身体力行的为丈夫的事业奉献自己的爱和帮助。

 

一九四一年,钱钟书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甚是欢喜,说那就写吧,这部小说便是《围城》,为了能让钱钟书安心写作,杨绛更是让他滴水不沾,几乎所有的家务活都是杨绛一人包揽,每次钱钟书写完一章,杨绛就忍不住拿来读,读完又催他赶紧写。所以,在《围城》的成就里,杨绛功不可没。钱钟书也在其书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我也一直认为杨绛先生是我们这些新时代女性的“大幸运”。因着杨绛先生的书,杨绛先生的骨性,杨绛先生的音容相貌总能给我这样无法在世界里“心悠然”的女性以无尽的启发。


我相信任何年龄段和性格的的女性只要能够花点时间读读杨绛先生的字句,品品杨绛先生的人格,都能从中发现如何经营婚姻、对待外部世界以及精神内省的智慧和经验。

 

这篇小小的纪念文章就写到这里。还需严明,论年纪、阅历和文笔,我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资格去怀念杨绛先生的。平心而论,不过是借着世人对杨绛先生的追思,顺道提醒自己,如何做一个拥有自己精神世界的女子。

 

最后一句,怀念杨绛先生,不妨就去读读她的作品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