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USONEDAY
写在前面
中医讲究,不论养生,还是治疗护理,我们一定要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形体的肥厚瘦弱,以及不同疾病的各个阶段,去辩证施治、辩证看待。家长需要细心观察,根据孩子自身的具体情况去判断,不盲从,不病急乱投医。在此,我们例举一些儿童健康常见误区,谈一些养生原则,仅供家长参考。
误区1 :冬天娃娃吃得越多越好
正解:娃娃吃七分饱就可以了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饿着,有的家长嫌娃娃长得不够高、不够壮,总想娃娃多吃一点,以为吃得越多,长得就会越好。其实,家长往往忽略了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他们天生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功能还没发育完善,加之大多数娃娃天生脾胃较虚弱,如果吃太多,超过了脾胃所能承受的范围,消化运转不了,食物停滞在体内,不但转化不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反而还损伤脾胃。另外,有的家长看到娃娃胃口好,就不加限制让娃娃进食。娃娃太小,没有自制力,家长应该观察把握分寸,娃娃吃七分饱就可以了。
建 议
尤其是晚上正餐,不要给娃娃吃太多,7点后不要再吃零食水果。本身晚上肠胃消化功能会下降,吃太多,身体无法消化吸收,晚上会睡不安,出现积食积热现象,第二天一受寒,夹热夹寒,很容易感冒咳嗽。
误区2 :娃娃吃得越好,长得越壮
正解:主食应是五谷,而不是肉类、水果
很多家长常常向医生抱怨:明明我经常绞尽脑汁,花心思找各种办法,给孩子炖鸡汤鱼汤,煮虾蟹等等“大餐”,为啥孩子还是不长个,反而越长越瘦弱?实际上,家长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娃娃的主食应该是五谷,而不是肉类或水果。吃太多肥腻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会造成娃娃脾胃受伤,脾胃受伤之后,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变成有用的物质被吸收,反而形成痰湿等物积累在体内,所以孩子不宜吃过多厚腻的食物。
建 议
大人所谓的高营养食物不是不可以吃,但绝不能多吃。“仅和五味,饮食清淡”,孩子的食物一定要以清淡为主,以易消化为宜。
误区3 :冬天吃羊肉,对孩子好处多多
正解:娃娃体质与成人不同,不宜过多吃羊肉
羊肉是我们传统的冬季进补食物,但羊肉并不适合孩子食用。羊肉性温热,虽能益气补虚,但孩子体质又与成人不同,他们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速,中医称之为“纯阳之体”,因此孩子一吃羊肉,就易燥热,引起大便燥结、口鼻干燥、流鼻血,尤其孩子嘴唇发红、舌头红、舌苔黄、小便黄,这些情况一吃羊肉更易诱发咳嗽、流鼻涕、咽喉肿痛等,吃得过多,甚至可能出现小儿抽动、多动等症状。
建 议
冬至后,除个别体弱、特别怕冷的孩子可适量吃点羊肉,大部分孩子少吃、最好不吃羊肉。
误区4 :生病期间,吃得越好,病好得越快
正解:生病时或大病初愈,饮食宜清淡
但凡是生病,饮食上都要求忌油腻、辛辣、生冷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因为即便你不是消化道方面的疾病,消化道功能也会很容易受到影响。那么,这个定律换到肠胃娇弱的幼儿身上,更加适用。虽然大多数父母都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大原则,但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细节。比如说觉得孩子身体虚,于是进补鸡汤、鱼汤、骨头汤;孩子生病肠胃受影响,导致大便次数多,便给孩子吃核桃;觉得豆浆营养丰富又比牛奶更容易被吸收,便给孩子喝豆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建 议
娃娃生病期间,尤其是咳嗽,不能进补油腻、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否则身体消化不了,便形成痰湿等病理,导致体内痰液越积越多,咳嗽加重,诱发哮喘。
误区5 :冬天给孩子吃白果
正解:5 岁以下的娃娃不宜吃白果
去年无锡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被奶奶喂食20多粒煮熟的白果,结果导致急性中毒。白果确实有滋补作用,中医上也常用于治疗咳嗽多痰、哮喘等,但白果并不能多吃,因为其含有银杏毒素,特别是白果中的胚芽芯含毒量最高。同时,也不要食用生白果,因为生白果毒性更大。
建 议
大人每天食用白果不要超过10粒,孩子不要超过5粒。5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食用白果。
误区6 :川贝蒸梨止咳效果非常好
正解:寒湿咳嗽以排痰化痰为主
这是常见错误的食疗做法。西南地区雨雾天气较多,湿气本来就比较重,普遍以风寒痰湿咳嗽为主,这种咳嗽,需要把体内的痰排出去,而川贝蒸梨用于肺燥咳嗽,更适合空气干燥的北方。如果娃娃一咳嗽,家长给他吃清热生津的川贝蒸梨,结果把痰湿闭于体内,导致身体湿气更重,咳嗽久治不愈。
建 议
咳嗽初期,不能吃冰糖蒸梨、川贝止咳糖浆、冰糖蒸鸡蛋,饮食要清淡,坚持用姜葱泡脚,驱寒健脾。
误区7 :娃娃吃不下,多吃健脾药
正解:吃不下饭根本在于调理脾胃
要让娃娃脾胃好,一定要在饮食上进行调理,这是最根本的一个措施。很多人喜欢给孩子吃山楂丸、健胃消食片、小儿启脾颗粒等,这种依靠药物养脾胃的办法,也许效果不错,但这是一个假象。其实是在用药物帮孩子表现出一个脾胃好,但又不是脾胃自身的真实状态。
建 议
家长真正要做的是在饮食结构上做出一些调整,尽量选择一些脾胃容易消化的食物。
—未完待续—
本文为《育儿周刊》原创稿件,版权归本报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育儿周刊》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想分享给朋友?请点击右上角[…],将我们的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你也可以[分享到腾讯微博],或[复制链接]进行分享。
◎如果您还想浏览过去的内容,请点击育儿周刊的头像打开我们微信公众平台的[详细资料],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可浏览曾经错过的内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微信,请点击[详细资料]右上角的[…],将我们[推介给朋友]。
育儿周刊
长按二维码可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