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价格分享> 全国政协发言人王国庆:不止留下“金句”,要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

全国政协发言人王国庆:不止留下“金句”,要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

2023-05-25 17:04:50


,,。

 

  去年3月2日,是“老新闻人”、。最近几天,与王国庆关联最紧密的一段话就是“不怕敏感提问,尽量更多回答公众关心的问题”。这一点,在下午的发布会中的确得到了体现。

 

  发布会上,关于精准扶贫、、香港特首选举、政商关系、、营改增等涉及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被媒体一个个抛出,王国庆对答如流、掷地有声。整场发布会,他回答了中外记者所提的18个问题。

 


  不仅如此,王国庆还奉献了好多“金句”,有引经据典的如“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信,国之宝也”,也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这类生动的歇后语,在回答记者关于时,用一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优雅地“怼”了回去。更是秀了一把英文,用“close”和“clean”解释新型政商关系。

 

  能如此沉稳应对,这与王国庆在国新办工作长达13年、长期多次担当新闻发言人的经历不无关系。


发言人原是“老记者”



  此前,,他们都曾在发布台上展现过鲜明个性风格,而王国庆可能和“新闻”这两字距离更近

 

  1952年10月,王国庆生于江苏无锡。在黑龙江做过知青,1975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后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留学两年。

 

  在2000年11月任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之前,王国庆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了20余年,曾担任该台驻华盛顿首席记者,可以说,是位采访经验极为丰富的媒体人。

 

。当时,王国庆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他曾回忆道:,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他们思维开放,见解深刻。。”

 

  王国庆曾在采访中提到,1992年,他被国际广播电台派往华盛顿,在那里常驻了两年多。当时,处在比较紧张的阶段,克林顿刚上台,王国庆和同事想采访个部长都很难联系到,但他还是对那段经历非常难忘。他笑言那两年时间还是很有收获的,因为在驻站的2年多时间里,他采写的稿子将中国新闻奖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全部获得了。

 

  2012年11月12日,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第四场记者招待会。当时有四位部长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一个重要的细节值得注意:主持人是王国庆。

 

  那次的主持,,一路走来的40多年职业生涯,。



建立发言人制度的推手



  对“新闻发言人”一职,王国庆再熟悉不过了,他其实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与完善的重要参与者。“在创立、推行、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方面,王国庆’功不可没’。”有同业如是评价。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才全面确立。而王国庆从2000年开始,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在其任职的13年间,适逢中国全面建立新闻发布制度起步阶段。政府的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那时国新办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王国庆全面见证了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据媒体报道,2003年之后几年,每逢一些重大事件发生,部长们被请到国新办开新闻发布会,王国庆都是发布会主持人。对如何办一场成功的新闻发布会,王国庆很有经验。

 

  十八大期间,王国庆就分管各场记者会的内容策划与主持工作。对于新闻发布会的流程非常熟悉。,王国庆也并不陌生,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年在国新办一直做这些。尽管这些年我们自己出来说话很少,但是从主题策划、现场组织,从媒体报道评估整个这一套程序性的工作,应该说心里还是很有底的。”

 

  对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很有心得。他认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发言人,首要素质是诚实,此外还要懂政策、懂业务、懂新闻规律。他曾公开指出,2010年3月山西被媒体报道,当地虽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回应,但由于新闻发言人的回答不专业,所以没能及时解惑答疑。

 

  “有的新闻发言人只是把头衔印在名片上,并不’发言’。”王国庆曾对记者指出,新闻发言人不仅要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面对记者。尤其是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或敏感问题时,最能挑战一个新闻发言人的能力。在他看来,新闻发言人万万不能做“花瓶”,得“内晓国情、外晓世界”。

 

  据悉,王国庆准备编写《政府新闻发布会风雨十年路》一书。他把2003年一直到2012年这10年,我们国家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等,归纳成“风雨十年路”。



提问越敏感越要说清楚



  近日,63岁的王国庆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如果媒体提出一些敏感问题,怎样应对?他回答:“越是敏感问题,越要想办法说清楚。,一些问题为什么不能说?”昔日发问的记者,,完成角色大转换的王国庆似乎并不担心被“刁难”。

 

  为了今年的首场发布会,他已准备一个多月,经常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已收集1400多个问题,听取60多个部门介绍情况。

 

  他透露,最近他还与主流媒体、都市媒体、网络媒体、外国媒体等沟通,了解他们关注的问题。“我把这些看作是’供需对接’,毕竟发布会只有1个多小时,要尽量在有限时间,回答更多公众关心的问题,释放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王国庆的回答是:记者提问宽泛。,由34个界别组成,涉及、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民族、宗教、港澳台等方面。国计民生各领域的事务,,因此媒体的提问涉及广泛。这要求发言人必须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沟通能力。

 

  他就曾评价他的老领导、:“我非常佩服他,他知识面很宽,我开玩笑说,他那个大脑就是一个大容量的计算机,什么东西都很快,进去一个关键词就出来了。那几年大家对他高度评价,不是没道理的。”

 

,都曾在发布会上展现出自己鲜明的风格,“你懂的”、“有老虎大家挖,大家都很任性”成为经典。对于新闻发言人的个性化表达,王国庆则认为,新闻发言人是代言人,站在新闻发布平台面对记者的时候,不是自己个人。他曾说:“每个人说话的姿态、用语习惯、讲话方式都不一样,我觉得,在个性化表达上,顺其自然,本色是最好的,不要刻意追求个性。”

 

  奉献一场高质量的发布会,让媒体不虚此行,这是王国庆每次会前的“小目标”。对于这份并不陌生的工作,他一直用“诚惶诚恐”的态度去对待,他曾说:,我不仅是对中国媒体、中国公众说,也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希望通过与记者的问答,讲出一个真实的中国。”


来源:、人民网、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网等


编辑:赵汉琪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