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仁人家园上海室内改造项目目前正在顺利进展之中,已经有十余户家庭参与了改造。其中外滩街道无锡社区共有5户家庭接受了改造,为今年仁人家园室内改造项目最多的社区之一。日前,无锡街道居委会凌主任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和大家聊一聊仁人家园和社区的故事。
凌主任(图左)现为外滩街道无锡社区居委会主任,曾负责社区内的帮困扶贫工作四年;
无锡小区
无锡社区属于外滩街道管辖,所处的地段离南京东路的繁华仅有几步之隔,与繁华现代化相对的是,社区内的房屋都是有百余年历史的老房子,缺少现代化的厨浴设施,大多数房屋都没有进行现代化的修缮。充满历史的老房子,各式加盖的遮雨棚加上那些伸出的晾衣杆和随处停放的电动车更增添了曲曲折折弄堂里的逼仄。
简单介绍下无锡小区和居民们的情况?
其实你走近我们社区,就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我们社区和现在外面的那些楼房不一样,我们社区的房屋都有很长的历史了,所以一些基本的卫浴设施是没有的,很多也都是后面陆陆续续自己加的或者改造的。居住条件不是太好。但是相对现在商品楼房里,邻里之间互不打交道,我们这不一样的,邻居之间了解是很深的,你家几口人,在哪工作,在哪上学,互相都知道的。平时见面大家都打招呼的。
我们无锡小区在外滩街道算是比较困难的街区之一了,所以一直以来,街道救助和社会组织的帮困比较多会向我们社区倾斜。这次仁人家园也在我们社区选择了五户家庭,应该是外滩街道最多的社区了。我们社区的常驻人口组成比较复杂, 留在这里居住的居民大多为老人或者生活较困难的人。户籍人数有5300余人,其中有就有1600多名老人,精残障碍人员近200人,低保户也有90余户,还有相当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在这边。
图为无锡社区周末的儿童艺术工作坊活动
与仁人家园合作中,主要承担什么职责呢?
在与仁人家园合作之前,我们社区也一直也有在做不同类型的帮困扶贫项目,从传统的福利发放到专业对口的服务项目。 三年前,因为‘桥计划’的渊源,我们就和仁人家园有过合作。仁人家园的项目和传统的扶贫项目不一样,这也和现在社区发展的大趋势类似的,社区工作正在从’救助性‘向’发展性“转变。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社区主要承担了前期家庭筛选和评估的一些工作,还有邻里之前沟通的工作。
我们结合仁人家园的项目理念走访了很多家庭,来选择最合适的家庭。 除了考虑到家庭收入这个经济指标外,一对一的沟通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评估家庭关系结构,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家里小孩和老人的情况等等来综合评估家庭。除了找到有真正需求的家庭之外,我们也希望能支持更多有改善希望,那些积极进取的家庭。因为我们社区也认为仁人家园的项目不仅仅只是改造居住环境,或者只是’装修‘而已。其实居住环境的改善,会有更大的意义。比如有些有小孩的家庭,环境改善好了之后,小孩子有了学习的空间,学业也好,成长也会更加健康的,这个背后的意义就不仅仅只是刷了墙,铺了地板而已,更是让他们能够感受来自于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与伙伴家庭,房屋改造完成后合影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有遇到什么挑战和收获吗?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困难还是挺多的。毕竟我们社区里有房屋改造需求的家庭是很多的,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一次性满足所有家庭,有些地方沟通可能没有一次到位,这方面还是有挺多挑战的。改建的家庭,邻居们,街道上其他的居委会,施工队,还有你们仁人家园,这个中间我们还是做了大量工作来协调沟通,反馈讯息给相关方。 具体的困难我也不多说了,因为我相信真诚的沟通,互相的理解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的团队来支持我们的社区发展的。
收获的话,其实也和我这么多年坚持做社区工作有关的,我很乐意与社区的居民沟通,聊家常的。看见这些家庭搬进了明亮整洁的新房子,你看尚阿姨和马阿姨家都收拾的清清爽爽,干净整洁的,我也很为他们开心的,他们也非常理解我们居委的工作。我们都是拿出了真心做这份工作的,当我们真的看到有好的,积极正面的改变时,我们是真的感动开心和有收获的。我们在社区做这些工作,不仅仅希望能实实在在的改善居民们的居住环境,也很希望能塑造一种邻里和谐的氛围。此外,我们也很感谢街道对于改造项目的重视和关注,也给予我们很多机会来对接到到优秀专业的公益团队和社会组织。所以不仅仅有仁人家园的改造项目,我们希望将来能联合更多的专业服务机构,一起来焕发老社区的新活力。
伙伴家庭尚阿姨家改造后
仁人家园上海地区室内改造项目还在继续进行之中,我们也将会陆陆续续分享更多的故事给大家。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城市改造项目的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仁人家园
Habitat for Humanity China
微信:habitatchina
愿世上人人得以安居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