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马斯克在推上分享了50个常见的认知误差?“就该从小教给所有人!”

马斯克在推上分享了50个常见的认知误差?“就该从小教给所有人!”

2022-01-23 08:30:28
话说,马斯克不只是科技圈的红人,也是推特的忠实用户。他除了会发一些特斯拉和航天相关的内容之外,也会分享一些奇怪的东西(就比如前段时间用中文发了首《七步诗》)。结果昨天他突然又在网上分享起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次可真的是“世界首富分享给年轻人的50条知识”了(手动狗头)。一起来看看,这些“从小就该学”的认知误区都说了啥吧……自私偏见:失败总是有原因的,但成功全靠自己。(你觉得得奖是因为自己努力工作,而不是靠别人的帮助和运气。组内偏爱:我们会更喜欢圈子内,而不是圈子外的人。(FRANCIS跟你一个教堂,所以你喜欢他多过SALLY。)从众效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收到某些理念、时尚和信仰,这些理念的影响也会随之壮大。(SALLY觉得指尖陀螺对孩子挺好的,FRANCIS也这么觉得。)群体思维:人们更希望与团体能保持一致与和谐,为了尽量减少冲突,我们偶尔会做出一些不合理的决定。光环效应:如果你认为一个人有积极的特质,这种积极印象就会辐射到那个人其它的特质当中(同样适用于负面特质)。(TAYLOR这么可爱,她肯定一点也不刻薄!)道德运气:一个更好的结果会提高人们对其道德的评价,反之亦然。(XX文化赢得了XX之争,是因为他们比输掉的人更有德行。)错误共识:现实中支持我们观点的人,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少。知识的诅咒:一旦我们知道了某件事,就很容易假设其他人也同样知道这件事。(ALICE是一名教师,她很难理解新同学们看事情的角度。)聚光灯效应:我们会高估人们对我们的行为和外表的关注程度。(SALLY很担心大家会注意到她的冰淇淋T恤有多丑。)可用性启发式:我们在做出判断时,通常都依赖于脑海中出现的最直观的例子。防御性归因:一件事故中,目击者会隐秘地担心自己也受到同样的指责,如果目击者与受害者的经历更相似,他们就会更少地责怪受害者,转而去攻击加害者。反之亦然。(SALLY等绿灯时一直在车里玩手机,结果被追尾了。目击事故的GREG也有开车发短信的习惯。所以他下了车,对撞了SALLY的人大吼大叫。)世界公正假设:人们倾向于相信世界是公正的;因此,我们会认为出现不公正的事是有原因的。(“SALLY的钱包被偷了,看,她总因为T恤的事批评FRANCIS,遭报应了吧。”)朴素现实主义:我们习惯相信自己观察到的是客观事实,而其他人是不理性,不知情的或者有偏见的。(“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面目,其他人都很蠢”)朴素犬儒主义:相信自己观察到的是客观事实,而其他人比他们表现出来的还要更加以自我为中心。(“这人对我好的唯一原因,肯定是想从我这得到点什么。”)福勒效应(又名巴纳姆效应):我们很容易接受一些含混不清,用途广泛的词来形容自己的性格。邓宁·克鲁格效应:你知道的越少就越自信,知道的越多就越谦虚。(FRANCIS自信地向大家保证,冰淇淋里绝对没有海带。海带也没有被用于乳制品行业)(“这东西写着打五折?那肯定老便宜了。”)自动化系统偏差:我们很依赖自动化系统,甚至有时候会过于相信,导致真正正确的决策被修改了。(你的手机会自动把“ITS”改为“IT`S”,所以你会以为这是正确的用法)谷歌效应(又名数码健忘症):我们经常会忘记在搜索引擎中很容易找到的信息。(“那个喜剧片里的演员叫啥来着??我都查了8次了”)(老师和家长越让孩子去做作业,他越是不肯去)确认偏差:我们倾向于找到并记住能证实我们想法的信息。逆火效应:当一个错误的信息被更正时,如果更正的信息与人原本的看法不符,反而会无端加深人们对错误信息的信任。(推翻你的证据,很可能是政府伪造的!)第三人效应:我们会认为别人比自己更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你显然是被媒体洗脑了!”)(“SALLY说她也支持你那个。但她没说出什么证据来。”)可用性级联:某些事情越是被公开和重复讨论,为了融入社会,我们就越会相信这件事的真实性。(一个糖果里藏了剃须刀片的故事广为流传,最终许多美国人不再在万圣节时提供自制糖果)衰落主义:我们会更倾向于将过去浪漫化,并消极地看待未来,认为全世界都在走下坡路。现状偏见:更倾向于保持不变,认为即使是有利的变化也是一种损失。(即使一个APP的服务条款侵犯了SALLY的隐私,她也不愿意换另一个程序)沉没成本谬误(又名承诺升级):即使面临着负面的结果,人们也不愿意放弃前期投入,反而会在这些注定失败的事情上投入更多。(“来都来了,一不做二不休!”)零风险偏差:人们会追求让小风险趋于零,却不会通过某种方式降低大风险的概率。(注:或者是“疫情来了,快多囤点厕纸”)框架效应:人们经常从相同的信息中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取决于信息呈现的方式。(ALICE听说最喜欢的候选人以45%的支持率“大获全胜”;SALLY听说候选人的支持率45%“让全国失望”;他们对相同的统计数据有不同的解释。)刻板印象:人们普遍认为,尽管没有具体的个人信息,但一个群体的成员肯定有某种相同的特征。(那个留着精致小胡子的人肯定是个嬉皮士,估计还收集了一些黑胶唱片)外群体同质性偏差:人们会认为圈外人千篇一律,而自己圈子里的人各个不同。(ALICE不打游戏,但她觉得玩游戏的人都一样。)安慰剂效应:当我们相信某种(原本无效的)治疗会奏效,它通常就会产生一点点生理上的效应。(ALICE服用了一种安慰剂来止痛,结果疼痛真的减轻了)幸存者偏差:人们更倾向于关注那些幸存下来的事物,而忽略那些失败了的。(GREG告诉ALICE,她的包包生意肯定很好,因为有一家成功的时尚公司运用了同样的策略。【但其实其它10家倒闭的公司也用了同样的策略】)(当汽车差点撞到我的时候,时间都慢了下来……)琐碎法则(又名自行车棚效应):人们通常会对琐碎的问题给予不成比例的重视,同时又避免面对更复杂的问题。(当地政府没有考虑如何解决流浪人口问题,而是花了大量时间讨论修建自行车道和车棚的问题)(GREG因得自己什么事都没做而感到很沮丧,直到他看了自己的任务清单上已经划掉了很多项)(“你喜欢我花20块钱买的这个盆吗?我自己上的色。”)本·富兰克林效应:人们喜欢帮助别人。如果我们已经帮了别人一个忙之后,我们会更期待去帮他另一个忙,而不是从他那得到一个回馈。(GREG给FRANCIS借了一支钢笔,等FRANCIS又向GREG借5块钱时,GREG很爽快就借了。)旁观者效应:周围人越多,我们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就越小。暗示感受性:我们,尤其是儿童,有时候会将提问者的想法误认为是记忆。(“你从沙发上摔下来是在你妈妈打你之前还是之后?”)(注:此处为陷阱式提问,很可能妈妈并没有打孩子,但孩子的回答极易被误导。)虚假记忆:我们会把想象误认为是真实的记忆。(GREG确定SALLY说了一个关于菠萝的笑话,但这个笑话其实是他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潜隐记忆:我们也会把真实的记忆误认为是想象。(GREG以为他去了墓地,但他确定自己只是做了个很可怕的梦)聚类错觉:我们会在原本随机的数据信息中发现模式和规律。(ALICE!你看那朵云彩好像你的猫啊!)(“水只剩半杯了,啥都不会变好了。”)偏见盲点:人们不认为自己有偏见,还会觉得别人比我们自己更偏激。月趋月趋月:我BELIKE:就还蛮心理学啦LINGO西打:很有道理,都是人性事实,但是改变不了,只能尽力了解西西漫谈录:知道比无知无觉要好很多。对啊对啊没在怕:笑死,都说MUSK是INTJ人格,我信了事儿君也不得不跟大家求个三连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和赞这样事儿君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与大家继续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房子装修流程步骤与技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