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市场冷暖“数”最知,天星资本研究员告诉你无人机行业这三大趋势

市场冷暖“数”最知,天星资本研究员告诉你无人机行业这三大趋势

2021-11-03 08:45:25


无人机作为高科技智能化产品,早已不仅限于早期的军事装备,如今已在航拍、农业植保、测绘等商用领域大展拳脚,甚至已经成为普通消费者手中的“玩物”。随着无人机市场与行业竞争的扩大,无人机厂家对于市场需求与技术的发展也变得格外敏感。经历了2015年的火爆和2016年的趋冷,2017年春季伊始,无人机行业又将迎来什么发展趋势?天星资本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晓昱撰文分享了她的观点。


透视Parrot财报感受无人机市场的“冷”与“暖”


Parrot是全球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市场领导者之一,同时涉足消费级市场和商用级市场,全球市场份额紧随大疆之后位列第二。可以说,Parrot的业务表现从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


2015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引爆吸引了大量企业的觊觎,许多初创企业、传统的消费电子类巨头、传统的互联网行业巨头等纷纷计划推出消费级无人机产品。天星研究员此前判断,市场竞争加剧及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将使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2016年从蓝海迈入红海。这样的判断在2016年Parrot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策略及营收表现上得到了印证。



2016年2季度,Parrot推出最新一代产品消费级无人机Parrot Disco,而当季消费级无人机业务营收只有1830万元,甚至低于2014年同期营收水平。Parrot在Q3时对产品开始降价促销,略有回升的销售量仍不尽如人意。在财务数字背后反映的是日益增多的市场参与者和产品差异化低的市场环境,切蛋糕的企业增长远远超过整个蛋糕大小的增长,从2015年的“热”到2016年的“冷”似乎在一个季度中市场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Parrot在商用级无人机领域的业务表现同样也很有代表性。根据高盛对全球商用无人机领域的市场预测,建筑、农业、保险、能源、和警用将是无人机渗透速度最快、市场规模最大的前五大行业。Parrot在商用级无人机领域采用外延式增长方式,通过收购相关公司进入无人机测绘、农业、巡检三大领域,提供包含硬件、机载设备、软件和最终服务在内的行业系统性解决方案。Parrot已经收购的公司包括测绘软件SaaS企业PIX4D、农业无人机企业SenseFly、数据处理软件SaaS企业AIRINOV和MicaSense。


Parrot商用无人机业务自2014年开始季度营业收入一直处于缓慢的增长过程中,2016Q3的营收(780万欧元)相比2014Q2的营收(340万欧元)仅增长了1倍左右。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无人机的行业应用虽然潜在市场空间很大,但2016年产品技术与市场培育整体仍处于“量”的积累阶段,无人机在很多行业中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期。全球商用级无人机企业,无论是新的初创企业还是无人机领军企业,2016年基本上不外如是。


消费级无人机:小型化、便携化与智能化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CES展上,无人机相关企业共有42个展位,其中中国企业占到22个展位。虽然2016年整个市场竞争分外激烈,但全球的消费级无人机销售量也同时创了历史新高,出货量合计达到240万台。以3000元的市场均价计算,2016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销售额达到72元人民币,消费级无人机继续占据民用无人机市场的绝大部分。



小型化与便携化是消费级无人机主流发展趋势之一。2016年市场新宠如零度Dobby口袋无人机、Hover Camera、DJI Mavic等都比之前的无人机更小、更轻、更便携。根据IDC的市场统计,我国小型航拍无人机(轴距小于250mm的航拍无人机)在2016Q3首度大规模出货。Parrot之前主打的小、轻的差异化产品策略今年优势不再,市场份额缩水;而面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DJI在航拍无人机领域的市场份额亦从70%降至50%。 

过去几年厂商的产品卖点大多会突出无人机+AR/VR、FPV、360°摄像头等,一些厂商也会在材料上寻求突破,但人工智能+无人机无疑是最吸引人眼球和体现厂商技术实力的部分。目前,部分消费级无人机已经能够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进行自动避障,也能依靠机器视觉对飞行环境进行检测并实现自动规划路径,编队飞行也成为部分消费级无人机企业的盈利方式之一。未来,无人机智能化将是最具想象力的发展趋势。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需求缓慢释放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大多采用招标方式完成采购,招标数量也就反映出工业级无人机的市场需求变动趋势。根据中信证券对中国招标与采购网的数据统计,2016年市场对工业级无人机的需求稳步释放,尤其在测绘航拍和警用安防细分领域的招标数量最大且增长速度最快。而根据广证恒生的数据统计,2017年1月份工业级无人机招标数为486次,其中警用无人机占比最大为30%。预计2017年工业级无人机的市场需求仍然会呈缓慢增长的趋势,警用、测绘航拍仍然会是需求稍旺盛的细分领域。

 


植保无人机:摸索中前行


与其他工业级无人机领域不同,植保无人机的大多数终端客户是农户而不是B&G。基于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植保无人机行业的盈利模式可分为三个部分:植保无人机销售、无人机植保作业服务、技术与数据服务。当前来看,卖飞机为主卖服务为辅的无人机企业财务状况更好一些,但我们认为长远来看卖服务为主卖飞机为辅的企业将更具发展潜力和爆发力。首先,从市场规模的角度来看,植保无人机的更换一般是3-5年,无人机植保服务的市场规模要大于植保无人机销售的市场规模。其次,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植保无人机性能和最终的植保作业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需要持续的技术迭代。而通过植保服务来在实践中总结植保经验将更有利于公司把握行业痛点,并对无人机进行技术改进。未来一旦公司植保无人机的核心技术取得市场领先,产品的植保效果优于市场其他产品,则产品更具后发优势,其销售量可能会自然提升。第三,重服务的植保无人机企业会更重视终端服务的产业配套,提供更有效的人员培训、产品售后和维修网络等,以服务建立起的口碑与品牌将成为公司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据公开数据显示,极飞科技2015年和2016年植保面积分别为56万亩和256万亩;大疆创新2016年进入农业植保领域便销售2500架MG-1植保无人机。在新三板上挂牌的涉足农业植保领域的无人机企业,全丰航空以油动单旋翼无人机销售为主要营收来源,主要营收来自河南,2015年营业收入为3072.2万元;艾森博采取以植保服务为主无人机销售为辅的模式,植保作业主要集中在江西,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56.57万元和716.12万元。根据德奥通航的对外投资协议公告,无锡汉和2014年和2015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92.73万元和950.28万元。由此可见,目前以无人机销售为主的公司营收规模稍高于以植保服务为主的公司,整个行业的市场参与者还是处于早期的技术与市场积累阶段,盈利能力逐年提升。


(本文作者:天星资本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张晓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