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登有话说】
这是栗子在坚持成长棒棒团总群做的一次分享,关于亲情,很少谈及,但却接触最多。或许对于最亲的人我们更应该好好的对待,多多的交流。
【分享大纲】
1.今年过年我与家人做的几件事
2.我与父母曾没有相爱,只有相杀
3.记住这几点,重建亲情会变容易
新年过去了,我想大部分伙伴都陆续离开了家,远离了亲人,重新呼吸上了自由的空气。为什么这么说呢?毕竟每逢过年,空气中除了年味就是父母积攒了一年的关爱了。
老实说,在这种关爱紧紧包围中,有时候我也感觉无法畅快呼吸啊!尤其是今年因为还没有对象,成为了家族目前最急需解决的心病,被所有亲戚操心,还“被相亲”两次。每天都要面对爷爷奶奶父母的唉声叹气,我都想明年如果还单着,就直接逃离——不回家过年了。
当然只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才这么想的,家还是要回的,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家人的操心嘛!毕竟,如果一年只能见一次,只剩40次了呢。
1.今年过年我与家人做的几件事
正因为意识到时间如此紧迫,今年过年之前,我就制定了一些与家人相处的小目标,比如一起运动,一起做饭,一起探讨2018年的家庭旅行,与他们沟通找对象的事情……时光匆匆,有些计划未完成,但也有重要成果:比如我主动约父母外出散步,比如在1.26晚上主持了一场家庭会议,一起探讨了弟弟的未来,还带领他们进行了个人生命线的绘制,一起分享和倾听彼此最重要的生命故事。
在家庭会议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弟和父母几乎没有很好的沟通,他们的对话往往是通过指责进行的。比如弟弟指责爸爸妈妈不关心他,不知道他的优点不记得他的生日,爸妈指责弟弟只会玩手机不好好学习,他们有很多真实的需求没有被倾听,也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所以我作为中间人,引导他们只表达自己,不评判他人,效果还不错,至少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需求,也进行了很好的协商。
在生命线的绘制和分享中,印象最深的是,即使是一家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也许并不为人所知。从他们分享的故事里,我可以看到他们经历的欢笑与不快,也可以读到他们的价值观。
比如爸爸妈妈的人生大事,基本都是和经济有关,第一次打工挣钱,第一次组建家庭外出务工挣到8000块,炒股输钱生意不好了,重新开始生意好转……上一代人的重心,还在为生存操心。让我很感动的是,自从结婚之后,父母的重要事件就几乎重合了,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共进退,共喜乐的相濡以沫。
再比如妈妈的生命故事大多数是正向的,说明她非常单纯乐观;爸爸的生命故事背后是对和睦家庭关系的渴望;我的故事体现了独立意识觉醒的意义;弟弟的故事里,可以看到他很在意成就感和自主性……一条生命线,连接着一家人的心。
2.我与父母曾没有相爱,只有相杀
看到上面我说的,你一定觉得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好的,其实不然。
曾经的我,和父母之间感受不到相爱,只有相杀,尤其是和我的妈妈。关于家,曾经的我,迷茫,孤独,总感觉自己没有依靠和港湾,有什么事情愿和朋友说也不会和爸妈说,当我支教出意外的时候,我都不敢告诉他们,因为怕他们“落进下石”不接纳我。
心里的感受基本上是,除了没有父爱母爱,一切都很好。也正因为此,我觉得自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找不到归处。
很多朋友看我这么不恋家,都会以为我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但实际上,我从三四岁开始,就被父母接到了江苏无锡,那之后直到2009年读高一下学期的时候,我转回江西老家读书,那之后才算远离父母。
我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们在我成长过程中参与的比较少。比如我小学初中的时候,他们喜欢打牌,都是我和弟弟相互陪伴。所以面对大学选学校和专业以及毕业后决定去支教这些人生比较重要的决定时,他们无能参与,几乎也无法干预。
关系好转始于高中,我离开父母后,开始慢慢感受到他们的关爱了,尤其是妈妈的嘘寒问暖。一直到上大学,我和他们的联络也多了起来。真正的转变是我和一位姐姐聊到家庭,她说,每个人都在学习如何去爱的,恋人是,父母也一样。那一瞬间,我释然了,我意识到,每一个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都是没有经验的,他们也在成长和学习。
不知你是否能够观察到父母的成长?我能够感受到的,是以前妈妈从来不会跟我说的“肉麻话”,现在说得我都不足为奇了,哈哈。
我也一样在慢慢长大,所以,对自己和父母都少一些责难多一包容吧,就像对待孩子一样。仔细想想,在爱人这件事情上,难道谁又敢说自己不是孩子吗?
3.记住这三点,重建亲情会变容易
从对家的淡漠到重建与家人的亲情,过程并不容易,有回应很少时的失落,有不被理解的伤心,也有不断调整的尝试,我想,亲情是一辈子需要用心经营的事。
有几点心得体会想与你分享,或许有助于你重建亲情:
1.主动!主动!!主动!!!分享一切。
我们很容易与朋友分享很多东西,开心的不开心的,梦想和成长,但是和父母却只说多穿衣多吃饭注意身体。其实,与朋友分享的一切,也可以试着主动与家人分享,有些东西,他们不问我们不说,那可能就不会有机会交流了。我在大学的时候有次给爸妈打电话时与爸爸分享我参加的活动和我的收获,我对未来的计划,那次交流特别开心,最后爸爸与我分享了他的梦想,我以前从来不知道。
不过,需要了解的是,与家人分享衣食住行之外的东西其实是有风险的,因为会遇到不理解和反对,但我觉得没关系,这也是一种交流方式,与其回避不如直面问题。2015年寒假,我曾经带麻麻去旅行,这个行动其实就是直面与妈妈的冲突和沟通不顺畅,虽然途中母女两人还是会有争吵,但是却给我们创造了独处的机会和别样的记忆。
2.抛弃理所应当,尝试非暴力沟通。
我们常常能够温柔耐心地对待他人,却不能如此对自己的亲人。似乎心中总是有种理所应当,无论是否相互理解,我们都一定会被包容。然而实际上,在与家人沟通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用心。
可以尝试用非暴力沟通,描述观察,表达感受,发现需要,提出请求,试着真心地赞美和鼓励家人。非原则问题可以顺着父母,适当撒撒娇也是可以的哈哈,这一点我也是学了很久,前两天妈妈妈唉声叹气说被我愁死了,于是我立马放下手机给她捏捏肩捶捶背,一直到她不叨叨了为止,愉快地度过了危机。
3.幸福就像鸡尾酒,内容需多样。
与家人相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就像鸡尾酒一样。除了日常电话或微信语音问候,还可以定期视频,让他们看看你的学校或住处,看看你在逛的公园或在试的新衣服。条件允许,常回家看看,即使什么也不做,只是一起吃个饭。我上大学的时候,只要有机会,也都会经停无锡,回家呆几天。
我还用过的沟通方式有:写信,带麻麻旅行,四人家庭会议等。
还可以用的方式有:一起做饭/运动/看电影/玩游戏/拍很多照……
未来两年计划的互动方式有:做健康体检和2018家庭旅行。
每个人都在学习如何去爱,父母也一样。我们都在学习和成长,对自己和父母少一些责难,多一包容,就像对待孩子一样。期待你能够主动与家人互动,能够非暴力沟通,拥有鸡尾酒般的多样幸福!愿我们都能经营好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