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旅行、音乐、电影……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让我们感动、感悟、感恩。欢迎每一位书友在以明畅所欲言,与我们一同分享生活中的感悟与思考。
如需阅读原文,可直接点击文章标题跳转至阅读页面。谢谢大家支持!
1. 读书之于我
我一个人住,生活十分安静,工作也安静,不爱上网不爱看电视,空出来的时间多用来读书,有时候一个月可以读十来本。
但这个习惯我也是最近这几个月才养成的,开悟太晚,后悔不迭。
即使完全不读书,生活也可以轻而易举就塞得满满当当,微博上有无数的段子,视频网站上有看不完的美剧,电视上漂亮得分不清的俊男靓女永远热热闹闹。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狂欢。一边精疲力尽地工作,一边日复一日地狂欢,尤其在繁华大都市,这几乎是人生常态。我们的时代是最先进的时代,最发达的时代,最文明的时代,是聪明绝顶的时代——这难道不是常识?
……
成长来得很快,有时候突如其来的回首,才让人意识到,已经过去了的和当下正在经历的成长。
前几天一个妹妹来北京参加美国大学的说明会,刚高中毕业,就要出去念书了。对她而言,一切都是新奇的、新鲜的、令人兴奋的,世界充满了可探寻的奇境,人生充满了可追寻的巅峰。初出茅庐,有一定思想、眼光和能力,急于脱离家庭父母的管束,欣欣然奔向未知的远方,因为那里是自由。或者,那里没有什么,只是没有过往的生活,有一片自己以为可以放开手脚任由闯荡的天地。自由了。
看着这样的她,会想到曾经的我。都是这样过来的。而自己当时并不自知。这就是成长吧。就像现在我依然在路上,也只能在以后才能总结如今。
……
虽道法自然,但道家或多或少提倡精神上和智力上的苦修,这样的苦修颇像禅宗里的冥想。一旦进入这种冥想,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境保持淡漠,就不怕泰山崩于前,也不管麋鹿兴于左。这种淡漠构成了万物生生不息,按自然规律演进的基础,也构成了能够心傲万物的底气。如“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尤木叶于壳。竟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乎”所言,淡漠状态赋予了人以非凡的力量,让人能够超越本体,走向逍遥、走向自由。因此,庄子的弟子可以这样说:“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生不知死,九年而大妙。”
……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和一段难得的时间,在工作最忙的时候被报名来听一个起码现在看来跟我毫不相干的培训,自我安慰的话权当是休三天假了,也忽的想起来还欠了一件事情,一件不知道该怎么还、但又难以拒绝的事情。
前几天无聊刷空间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同学写了一条状态,只有五个字:“时光慰我心”,甚至没有标点。我得承认人多数时候是视觉动物,人们往往认为看人如是,其实看文字又何尝不是。区区五个字,就在稍有无力感的时候带来一丝慰藉,可能自己臆想到的和老同学写下的初衷根本没有关系,但人心里的柔软本应是相通的,所以倒也不觉奇怪,心思能细腻的时候对于见多了麻木的人来说,显得弥足珍贵。没有多想便把这五个字和出处转发到了朋友圈,无非传播一下正能量,或者仅仅记录一下给自己一刻温暖的小感动。没想到却引来几个朋友的留言,想看看原文章。
……
请了假,又去了欧洲一次。这次去了法国、瑞士和挪威。法国只去了巴黎,瑞士是去了朋友家,挪威则是和朋友一起游峡湾。有一些想法,权作记录。
经常有文章说欧美发达国家怎么怎么好,我们中国怎么怎么差。以前我也很无解,但现在我有解了。这是发展问题。美国我没去过,但西欧的发展水平确实比中国高很多个阶段。他们是发达国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虽然我们现在有了北上广深这样比较发达的城市,但整个国家绝对还是发展中国家。
……
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家中,未满百日,便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排行老四,杨绛在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少年时代,她在上海读书。从小就学习好,但淘气顽皮,曾因上课说话被罚站示众,不服两人说话只罚一人而大哭到下课。
……
少年闰土!(和猹……)
语文课本的回忆大概是可以贯彻生命的,无论多少年过去,只要一提起上学时光,那些已经模糊的早晨立即在眼前复又清晰:语文老师在课桌间威严巡视,稚气少年挺直腰板一遍遍朗读古诗词,竖立的课本掩护瞌睡的脑袋,书页间挤满了钢笔的涂鸦,总烦古人啰嗦但毕业又觉得字字珠玑……
……
阅读是为了活着。福楼拜如是说。
阅读是为了活得体面和高贵。
阅读令人睿智豁达、优雅美丽。
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
每个人的思考都有力量,
每个人的思想都有价值。
多向对等交流,
发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