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美丽的日光城 - 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绽放在那美丽的草原上。
▲在那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
他,一直在寻找TA
他,九年前与TA结缘
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守护着TA
他,不仅是国网安徽电力培训中心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职员
他,还一直是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的志愿者
他,还是“格桑花西部助学行动”安徽地区负责人
跟随他的脚步,
一起感受寻找格桑花开的幸福!
▲安徽之声记者吴晶晶(右)采访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志愿者杨帆(左)
(建议在wifi条件下观看)
▲六月初,2015年行走的格桑花·安徽探索营开营。
▲杨帆在开营的忙碌中度过了周末,接车安排食宿,这在他的生活中早已是常态。
▲跨越五个省份,行程1972公里。这是三十多名来自青海省东北部门源回族自治县的藏族孩子头一次出远门,脸上难掩对陌生城市的胆怯、兴奋与好奇。
▲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是一个由关注西部的志愿者自发组成的民间公益助学组织,2005年2月诞生在省城合肥。
九年前一个偶然的想法,
他,与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结缘;
那时大学毕业,
他,想要利用工作的闲暇做些事;
就在那时,
他,正好遇上了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的发起人洪波;
▲洪波展示“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的宣传手册和资助证明书
他,因为对洪波做的事情比较感兴趣,
就一直坚持做到现在。
他,一对一的捐助两个孩子上学,
今年他们考大学了。
▲最初,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只是做一些一对一的资助。
住所变仓库 · 关注办学条件改善
后来,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开始关注西部办学条件的改善。
一方面要为西部学校的老师进行支教培训;
一方面要为西部贫困学校募集资金,修建校舍,置办图书室。
说起杨帆,
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的发起人洪波这样说……
▲安徽之声记者吴晶晶(右)采访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的发起人洪波(左)
“我常常带着志愿者去各地跑项目,杨帆负责开车。其中最长的一次跑了二十多天,车子是流动的休息站。白天到一个地方,晚上和老师沟通,学校的走访,项目的调查,也是他开车,日夜兼程。他的后备箱要啥有啥,像个百宝箱,平时很低调很少说,有时候你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这些事都被他干掉了。”
▲杨帆(图中)和藏族孩子们在一起
▲门源师生分享沿途见闻 所思所感
志愿工作之于杨帆,是一份兼职,更是一份愿意用心去做的事。因此,他总是甘愿牺牲休息时间,去完成每一次的志愿工作。一次,无锡的拓展营活动结束,正好是礼拜天,志愿者们工作到很晚才结束。
“一个营做完以后,总有出现问题,要进行总结,把孩子送上火车,我们坐下来开会,一看时间,晚上一点。第二天早上八点要上班,就当天晚上连夜开,困了就在休息站睡个十分钟。”
▲杨帆和藏族孩子一起做游戏
▲小朋友与大朋友在直播间
大家庭 · 最大的收获 · 格桑花精神
一年年春去秋来,
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的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
人数由个位数增长到近百人,
成员遍布全国各地,
而杨帆始终没有离开。
他说,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大家庭,
是九年志愿生活最大的收获。
(图片综合网络)
▲安徽之声记者吴晶晶(右一)采访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志愿者杨帆(左一)和卓玛草(左)
▲杨帆(图左)正在与卓玛草(图右)交流工作
卓玛草,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曾是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的资助对象,如今,也是这个志愿者队伍的一员。
▲安徽之声记者吴晶晶(右)采访卓玛草(左)
“前年,杨帆哥和洪波阿姨是专门来看我,格桑花捐助从04年开始的,给我的并不是说是一年的学费,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转变。我因为格桑花成长,我的行为就代表格桑花,我愿意暑假搞志愿活动,组织大学生到乡下去支教,帮助身边人,去宣传格桑花的精神。”
对于像杨帆一样的志愿者来说,
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
守护西部孩子成长,
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 她们向着天空自由生长
面向着白云和温柔的太阳
哪怕冬季漫长 把她们埋在了冰冷下
可只要春天来到 雪水消融
她们依旧会努力钻出身子,寻找阳光的方向
身处凉寒之地 但她们脸上 看不到风霜
却深深印刻着青藏的阳光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 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格桑花”
他们同所有的孩子一样,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
同样的愿望,不同的是对他们来说非常遥远
我们坚信,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
就能照亮这个世界上任何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爱离我们不远 那或许就在不经意间
一个善意的微笑 一次举手之劳
爱离我们不远,只要伸手就能给予、得到
他们平凡 却把最真诚的爱给予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他们种下善良与爱的种子,耕耘着这片高洁的土地
以上内容由安徽之声记者吴晶晶、王莹提供,部分图片综合格桑花西部助学网,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期值班编辑:朱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