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堂堂左宗棠,岂能做鸡?

堂堂左宗棠,岂能做鸡?

2021-10-30 08:36:11



上周带孩子回湖南,好奇心一上来,就带着他们杀向岳阳湘阴的左宗棠故居,叫做“柳庄”。

左先生出仕较晚,靠去湖南安化给陶澍的孩子当了八年家教,攒下了900两银子,1843年回到老家湘阴购置了70亩田产,并盖上了房子在那安居,房子不多,才48间而已。

可能是左先生有湖南人性格里那种“霸蛮”的基因,他喜欢柳树那种不折不挠的性格,所以给新建的宅子取名叫“柳庄”。


各位,你们上大学或刚毕业时也当过家教吧?你看看人家左先生,是不是眼红了,或者你也在纳闷,为啥人家当个家教能挣这么多。嗯,人家教的是陶澍的孩子,陶澍是谁?抽空上网搜搜哈。

左先生在柳庄这里住了十几年,看起来跟个农民、小地主没啥区别,各种农活基本上都亲力亲为,也没觉得自己有多憋屈,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内心里那个“学霸”才会探头探脑钻出来。

这时的左先生开始偷偷地研究天文、军事、历史、时事,开始“读破万卷”、“心忧天下”,为了将来离开柳庄大展身手先修炼内功。

这样看来,柳庄其实就是左宗棠人生的一个备胎而已。只是左先生自己也没料到自己大器晚到,居然套上备胎跑了十多年。


在柳庄这些年里,耕田种地,养鸭喂鸡,是不是顺带手,就发明了这道后来成为很多湘菜馆里菜单头条的左宗棠鸡来呢?不,不,没有什么迹象能证明左宗棠像袁枚、像苏东坡一样,是个吃货。

左宗棠鸡跟左宗棠没有一毛钱关系,完全是另一个湖南人玩的把戏。

,?不是,这位湖南老爷子叫彭长贵,1918年出生在长沙县沙坪镇。我这次从“柳庄”完事返回长沙时,就先路过了沙坪镇,两个地方离得很近。

20来岁时,他就心里装着一个厨师梦,,当了连长私厨。因为手艺了不得,、蒋经国的家厨,并且在1949年跟着老蒋去了台湾。

如果没有在1952年发明了“左宗棠鸡”这道菜,即便是做了蒋家王朝的私厨,彭长贵在吃货界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据他自己介绍,刚去台湾时国共对峙,协防台湾的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司令雷德福特(Redford)访台四天,台湾负责接待的海军总司令梁序昭连续三天设宴款待,并请了彭长贵来负责掌厨。

“前两天,客人都很满意,第三天总要有些不一样”,彭长贵开始琢磨变变花样,他试着将鸡肉切成大块,先炸到金黄半焦状,再下酱汁佐料,炒成一道新菜。雷德福特品尝后问这叫啥菜,彭长贵随口起名:“叫,叫左宗棠鸡吧”。


96岁时的彭长贵(中)

他怕“吧”字一说出来,让人误以为是一道壮阳菜,便活生生地把“吧”字咽回到肚子里。

作为湖南人,自然容易以常胜将军左宗棠为荣,他做的又是湘菜,估计当时被问起菜名的时候,潜意识里就随口跟左宗棠先生扯上了关系。

不管左先生愿不愿意,彭老爷自己做了鸡,却把牌坊立给了左宗棠。

本来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彭长贵去美国开了“彭园”餐馆。,吃过“左宗棠鸡”后发贴点赞。

,轮番“炒作”,于是,左宗棠鸡就这样炒成了十大名鸡。

这事一开始我是听我的湖南小老乡无恙说的,他也是长沙人,一个能吃能写的资深小吃货,但讲的版本有些出入,我要不是这次去左氏故居顺便查了一下,差点就以他说的版本为准了。

反正我是看出来了,霸蛮的湖南人一旦掌握了一门手艺,要么能打仗要么能炒菜要么能写文章,就容易由着自己性子来。碰上这种人千万别欺负人家,人家会像柳树一样压不垮折不断打不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湖南人石声淮,也是长沙人,,钱老爷子一欢喜,就把自己家千金许给了他。按理说很美满的一件事啊,但是钱老爷子有个不好说话的儿子,叫钱锺书,他嫌石声淮长了暴牙颜值不高配不上自己的妹妹,而且嫁到湖南离家太远,就极力反对这件事。

不过反对无效,石声淮还是不屈不挠地娶到了钱家小姐钱锺霞,后来每次当别人知道他有个牛逼小舅子叫钱锺书时,都要好奇地跟他打听,我们这个湖南老乡是啥反应呢?

一律回复:“呵呵。”

这个小故事,我在年前去无锡钱锺书的故居录《路边摊》讲到任性的钱锺书时有讲到,那一集的完整版可以点开视频观看:



我这么帅,绝不做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