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李强全力支持的健康物联网合作,参与方个个来头不小!

李强全力支持的健康物联网合作,参与方个个来头不小!

2020-12-25 16:02:22

3月22日,无锡高新区、阿斯利康、江苏移动、爱立信共同签署健康物联网战略合作备忘录,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出席签约活动并表示将“全力支持”。


李强书记出席的签约仪式,有何来头?健康+物联网合作将在哪些方面展开?交汇点记者获悉,此次合作将推动健康物联网战略在全国落地,让智慧医疗真正造福广大患者。



健康+物联网可解燃眉之急


据有关方面统计,全球10亿人属于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运动减肥,6亿以上的老人需要得到监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人群在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诊疗、慢性病管理不可能全部诉诸大医院、专家号,燃眉之急何解?


据了解,无锡高新区、阿斯利康、江苏移动、爱立信四家联合签署健康物联网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将开启健康物联网领域的深度合作。四方将共同打造并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诊疗一体化全病程解决方案,推动健康物联网战略在全国落地。




健康物联网能做到什么?据阿斯利康中国总裁王磊介绍,创新健康物联网体系将实现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到愈后随访的全程管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可帮心梗病人快速选择合适的医院,节约排队等待的时间,及时接受手术治疗。物联网医院通过电子监控和合理调度,实现一名护士同时看护50个以上的患者。病人出院后,智能设备将持续追踪病人的身体状态,实现24小时的心率、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实时监测。”


根据备忘录,未来五年,预计推动超过万家呼吸雾化室、千家呼吸综合诊疗室、千家代谢病管理中心及千家胸痛中心的智能化,带动超百家健康物联网企业入驻无锡、引进院士及各疾病领域学术带头人促进健康物联网人才培养与储备,加快形成健康物联网创新产业集群与健康创新生态,提升无锡乃至江苏健康物联网产业整体应用能力与水平。


合作方个个来头不小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无锡是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重镇,早已具备优良的产业发展土壤和资源优势,而参与合作的三家企业也均长期深耕健康物联网产业,此次合作堪称“强强联合”。


公开资料显示,阿斯利康是世界500强生物制药巨头,在消化、心血管、肿瘤、中枢神经、麻醉和呼吸等六大治疗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国生产基地落户无锡,2001年正式投产。历经22年的深耕发展,无锡基地已成为阿斯利康在亚太地区的生产、销售、物流分拨中心。


2016年,阿斯利康宣布“跨界”,将在无锡打造全国健康物联网示范基地,其医疗创新合作平台、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也落户于此。交汇点记者了解到,阿斯利康目前已支持在全国设立约12000家呼吸疾病雾化中心,其中一二百家已实现联网,未来还会实现患者在家雾化和医院信息的联通。此外,阿斯利康将和二代基因测序、生物试剂诊断、医疗器械制造、互联网医疗、挂号网等跨行业、多领域开展合作。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持方,江苏移动在网络部署、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颇具技术优势,特别在医疗健康领域已研发、推广4G远程诊疗、家庭虚拟养老、“和居家”分级诊疗等成熟的信息化应用。


江苏移动相关人士告诉交汇点记者,江苏移动智慧医疗系统形成集视频、语音、文字和数据交互的立体沟通体系,打破传统的专家会诊模式。江苏移动可将采集到的冠心病高清造影影像实时传输至会诊中心,专家们远程为病人进行会诊。目前,江苏移动正在与江苏省中医院合作,将把医院看病就诊流程搬到线上,缓解实体医院看病压力。 


此次合作中,爱立信将支持与阿斯利康合作项目中医疗设备的物联网化改造以及端到端的资源整合,“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将爱立信物联网连接平台(DCP)以及所连接的全球资源用于支撑无锡健康物联网的打造和发展。”爱立信方面表示。


健康物联网的江苏样本


随着“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观念转变,物联网将实现人和数据的互通,将对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



近年,徐州市卫生局与江苏万事达公司联合开发“健康物联网”,为近800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各类慢病患者70余万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检查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云计算中心保存并形成个人健康档案,专家团队里的健康管理师会对数据进行分析诊断,从而干预潜在的健康危机,制定相应的运动和保健计划。


中国移动“和居家”远程医疗诊疗系统在江苏多家医院长期试点,患者可以通过系统与主治医生进行视频沟通,医生或护士也可通过系统随时掌握病人情况。2016年5月,该系统获中国信息通信与“互联网+”应用优秀成果奖金奖。



无锡市疾控中心建立预防接种全程溯源系统,使疫苗的出入库、冷链、配送、接种和接种后不良反应等信息公开透明。家长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互联网查询服务,就能查询到儿童疫苗接种的详细信息。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梦孙认为,健康医学工程需要物联网,未来医学应当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群体化、规模化的系统工程解决数亿慢性病人的健康问题,更好地塑造社区、家庭及个人的健康模式。



来源:交汇点记者  倪方方 

编辑:樊玉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