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维修服务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和方向,这也是世界维修发展的规律。目前在我们国内,几乎个个地级以上的城市,都有几支专业维修队伍活跃着,少的几个人,多的上百人,一般是固定的为几家企业做维修做检修服务。这方面华南华东地区最活跃,这些地区的一些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只保留为数很少的设备保全工和工程师,维修检修工作全部外包。所以这些地区的企业设备人都很忙,却也非常注重培训学习,没办法,这是竞争压力的现实给逼的。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很多培训班都选择杭州、苏州、无锡、南京、上海,原因也在这儿,因为这里的人注重培训,但不能出远门,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敢长时间离开单位。
除地域性的社会化维修外,还有行业性质的大型公司,比如钢铁行业的上海五冶,在业内鼎鼎大名,就是以承担全国各钢铁企业的大修检修为主,比如兰炼维修公司,专门针对石化行业企业进行大修检修。当然了还有专门设备的比如压缩机,比如风机,比如大型轴承,电机,比如润滑油行业。
可以断言,未来一段时期内,专业的社会化维修公司将替代我们企业内部的维修特别是修理工作,成为实施维修的主要力量。
与社会化维修相关联,专业化维修也是一个趋势,一是维修服务内容的专业化,比如只做液压系统维修的,只做检测诊断服务的,只做油液监测的,只做电刷镀热喷涂激光熔覆等表面机械修复的,只做设备安装对中的,还有只针对某种设备的,比如前边提到的空压机风机汽轮机等等,这方面,目前刚刚开展,但绝对会是一种很快就发展起来的趋势,我手边有很多这方面的实际例子,就不讲了。
经济效益要直接,工作效果要明显。
不能像原来那样,讲究什么体系,什么模式,什么设备部门下设科室,下面设组还设车间等等,打住!没那多层级,设备部长下面就是工程师,工程师各抓一片一块,扁平化思想。
无论人还是技术、方法,拿来就用,用就立马见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TPM很火,但很少有完全成功的,5S现场改善就告一段落,至于下面的小组活动、点检等,再说,需要时再搞。点检为什么从TPM中把单揪出来搞?大家想过没有?因为它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可以很快见效。
选用人也一样,招成手尽量不招徒工,不费劲培养,看到维修人工作量不饱满,直接裁人,忙不开时到外面找协作单位。这类思想本身无可厚非,市场经济么,生存和发展是第一位的。
目前从事设备工作的主要有三个人群:负责企业设备工作的主管领导;负责具体设备状态管理的技术管理人员,按张孝桐老师的说法就是设备管家,以点检为主;提供设备维修服务的维修工。
将来的发展趋势,极有可能是这样的:领导还是领导,但可能成为负责设备管理业务的职业经理人;设备管家将成为企业的设备骨干力量;而维修服务,可能会演变成两个群体(以操作工保全工为主的企业内部的设备维护人员,和以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维修公司职工)。这样就会演变成四个群体。
但无论哪个群体,都对工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求高技能高素质,要有综合能力,要有竞争力,对本职工作拿得起来。
以维修工为例。维修人到现场维修,你是维修钳工,但也要能处理一些电器仪表的故障,最好是一个人就能把全部维修工作干了,不能要电焊了,还找电工接线,修好了,还要仪表工参与试车调试,这不行,太浪费人力资源。高技能化还要求我们设备人业务知识面广,发现异常了,出现故障了,你就得立马能想到几套维修方案,根据生产要求,选择一个最优化的应对处理措施,发现轴磨损了,你非要停机大拆下来焊补,否则就没办法,那不行,你必须想到还有别的办法,比如在线进行高分子修补。
所以,将来,除了走向社会专业维修检修的那批人,将来留在企业的,将都是综合能力很强的高手、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