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品牌家,本土化占位战略运营平台】
这是品牌君为您分享的第108期内容。初见的朋友请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lbppj1关注。 |
创新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对一国如此,对一国的产业也是如此。
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总体经济规模跻身世界老二,在数量型成长之后,质量型成长渐成共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显然正是破解之钥。毕竟,“复制粘贴”式的成长方式已经造成了日益严峻的“投资产能过剩、要素供给约束、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加”难题。
自主创新,早已是理论上的商业共识。然而,事实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自嘿现象早已让“自主创新”的观点,不再吸引人眼球。相信,景柱再次以此为题的呐喊,也难以激起市场共鸣的波澜。毕竟,整个商业社会仍然沉浸于规模与抄袭竞争的丛林文化之中。
然而,自主创新,一定是新一轮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旋律。不然,改革的方向就有了偏颇。
作为一名实业家,景柱显然看到了中国经济的“病灶”所在——缺失自主创新的文化,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商业氛围与实操共识不足。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孔尚任的描述,并非止于戏剧艺术。中国产业的潮汐现象,用这句话描述也并不夸张多少。
君不见,中国多晶硅产业的泡沫,至今仍然说起来是“伤痛”。不久前,洛阳的一位老板仍然在寻找多晶硅生产的合作者。5年前,他被暴利的多晶硅产业所吸引,把自己积累20年的数亿元全部投入到了多晶硅项目之中,结果项目末投产,多晶硅价格就一落千丈,让他血本无归。
还有当年多么牛逼的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全球知名的多晶硅企业,均破产倒闭,沦落成泥。
多晶硅产业不过是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极端案例而已。事实上,在中国“市场换技术”的产业成长之中,已经典型地患上了“路径依赖”症。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正道出了中国产业界浮躁的病态。“机会主义”、“拿来主义”成为产业发展的共性选择。这显然是缺少产业战略的短视行为。
眼下,我们需要产业发展上的战略性选择。比如,战略新型产业的破题。不过,新兴产业存在着大量重复性投资难题依旧。
一个产业,不能放眼全球,决定取舍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那么,这个产业从一布局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然而,我们的大多数产业企业家,最需要补上的一课就是战略文化。
中国企业的管理一课,基本与技术一样,抄袭国外。如果说,中国企业在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上有着“亦步亦趋”的跟随,那么,在战略管理与文化管理上,多数企业几乎空白。
战略与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健康与可持续成长的最大软肋。
特别是管理文化上,大多数企业仍然认为文化是虚拟的,是“软件”,是挂在墙上的标语与口号。
事实上,在发达的商业文明中,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发展中的“硬件”中的“硬件”。麦肯锡在搭建企业组织架构中认为,价值观、结构与制度是企业的三大“硬件”。价值观是排在第一位的。
而价值观是管理文化的核心。
在一家强文化的公司里,公司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保障了企业沿着设定的航向持续航行;它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模式;它是保障企业战略执行的基石;它提供了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
在强文化公司里,文化是神,产品是形,员工为体。产品与员工的行为方式成为文化的生动载体。
我们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存在方式——价值观、英雄人物、礼仪与仪式等并不了解,更谈不上转化为生产力。
声明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侵权必究。
如需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老板品牌家。
欢迎转发朋友圈,欢迎投稿。
联系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留言微信后台
或发邮箱:lcj03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