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苏作,所谓品质生活,不过一玉一木一绣、一扇一锦一灯

苏作,所谓品质生活,不过一玉一木一绣、一扇一锦一灯

2020-11-23 08:51:35

“江南首都”多能工巧匠

——

        苏作品牌有“玉石制品、竹木制品、刺绣缂丝”等工艺品类,因精美、隽秀、极富人文特性而享誉世界。《天工开物》说:“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苏州工匠技艺精湛,其对玉雕、刺绣、红木家具等手工艺的传承不容忽视。

 

         明清时期,苏州高端的苏作手工商品,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高度,堪称行业翘楚。苏吴之地雅俗文化合流,逐渐成熟,苏作这文人意识世俗化的产物成了江南手工技艺的典范。“江南首都”苏州引领着时尚潮流,工艺上追求精细化,表达上力求雅致精美。

 

玉雕X 玉雕界发起「苏作」品牌

——

        苏作玉雕创意新颖而注重立意,继承传统的“精、细、雅、巧”工艺外,还注重文化审美的精神层面表达及题材所展露的气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雕刻者秉承江南文人画的写实,立意高雅,追求深邃的思想内涵、酣畅淋漓的笔试,赋予玉料独特的艺术品位。

 

         空灵飘逸的苏作玉雕,清新雅致、构思精巧;花鸟鱼虫、山水人物,所涉题材非常丰富;圆雕、镂雕、浮雕等技法灵活运用;水巷小景、古典园林,城市风景转变为玉雕设计元素,这是其它玉雕派别所没有的,这是苏州城对苏作玉雕艺人的丰沛给养。

 

        玉雕工艺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地域、经济、风俗、文化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多个流派,有“京作、苏作、扬派工、西番作”等,其中苏作工艺品的影响力较大。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苏作不时被提及,作品倍受推崇,苏作玉雕渐渐成了收藏界家喻户晓的品牌。

 

        然而玉雕市场巨大,难免鱼龙混杂、以假乱真,这严重损害了苏州玉雕的声誉。因而,苏作商标应时而出,规范了它的实用,也为日后开发苏作这个品牌,放大玉雕的影响力打下坚实的基体。


家具 X 线条的极简 艺术

——

        苏作家具(也叫苏式家具)是指以苏州、无锡等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制作的红木家具,其造型简约清秀,在设计上吸收了宋代、明代家具风格。用料上以黄花梨、紫檀、铁力木等为主。

 

        苏作家具的线条流畅,比例均匀,不管是放置在园林的亭台楼阁,还是普通居民家中,都显得非常协调。家具的装饰部分也简朴无华,往往点到为止,有大写意风格,仿佛寒门学子在朴素中透出的孤傲之气。

 

        苏作家具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丰厚,在造型、装饰、工艺等诸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主要装饰手法有雕刻、镶嵌、髹漆装饰等;最常用浅浮雕和透雕两种技法,讲究圆润流畅,棱角分明,有口诀:“雕刻要气韵,层次要分明,光滑要和顺,棱角要出清。”


木器如人

——

         受地理条件制约,苏南地区的硬木主要靠海运而来,材料来之不易。因而工匠们用料精打细算,惜木如金,同时开动脑筋,创造出许多工艺手段。苏作家具既要造型优美,又要省料的作法使家染上了俊秀风格。“掉五门”就是行家对家具制作精细的赞美。

 

         苏作家具造型多样、雕刻图案文化气息较浓,制作精致、打磨到位、基本全部擦生漆。经典之作有博古架、太师椅,还有秀美的香几、花架,古朴大气的罗汉床、小巧的盘景架等。江南的小桥流水等人文风光,造成了文化艺术上的清雅、委婉之风。

 

         苏作家具的点睛之笔在装饰上,其装饰题材非常广泛,有草龙、灵芝、缠枝莲、竹节梗、芝麻梗等,也有通用的绳纹、如意、鱼草、什锦、、、苏式家具正是传递着“器以载道”的思想。


 中国苏作家具博物馆

——

        《中国苏作家具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苏作家具博物馆,也是民营企业创办的第一所传统家具文化博物馆,在家具史上有里程碑意义。博物馆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以家具发展史为脉络,以苏作家具为重点,包含了京作、广作等流派,兼收并蓄,全面展示了传统家具的风貌。

  

刺绣 X 全世界都知道的手工艺

——

        苏作刺绣即苏绣,苏绣地方特色浓郁,有着图案秀丽、构思巧妙、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绣技特点鲜明:“平、齐、和、光、顺、匀”。清代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中,苏绣居首。

 

         苏绣注重运针变化,常用的苏绣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戳纱、滚针、擞扣针、集套等。从原来常用的10多种发展到如今的50余种。

 

         “江南三织造”其一的苏州织造在清代皇宫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故宫典藏的18万件织绣藏品中,苏州织造占了一半,近10万件,丰富精美的藏品彰显了苏绣高超的工艺水准。 


女红巧手绣出十指春风

——

        苏绣品种分日用品、欣赏品两类。在用色方,苏绣一向讲究秀丽素静、随物赋彩,华而不俗、秾而不艳,有别于其它绣品。这与苏州人民喜爱淡雅、素丽的生活习性相一致,也与苏绣能够形成精细、雅洁的特点脉脉相通。

 

         苏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那些绣花用的绷布、苏针、花线,它们依恋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水灵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孩。在江南,任伊老了,刺绣也不离开,苏绣对江南女孩是天荒地老般的爱情。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苏州有一种工艺名叫:苏绣。


苏扇 X 雅士身份的象征

——

         苏扇是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的总称。最负盛名的是檀香扇、绢宫扇和折扇,均以制作精巧而闻名。折扇由收则折叠而得名,又因用时需撒开,故又称“撒扇”。

 

         扇骨材料以竹片为主,精工细作,达数百种之多,水磨扇骨更为上品。扇面大多用棉料宣纸裱成,有“素面”和“画面”两种。画面由名家作各种书画。素面有仿古白素面、金面等多种。苏扇不仅是生风用具,更是人们的收藏珍品。

 

        明清两代为苏扇鼎盛时期,名家辈出,制作愈见精良。小小方寸之间成了历代名家的“必争之地”,集造型、字画、印章、诗词、雕刻、镶嵌于一身。尤其是苏州名扇——老矾扇面,质感素法,平整牢固,久用不裂。史载,苏扇曾是贡品,亦是儒雅之士的身份象征。



云锦 X 机器代替不了的手工织造技艺

——

        云锦常指南京云锦,有“寸锦寸金”一说。云锦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发展中衍生出许多的品种。大至分“妆花、织金、库缎、库锦”四类。其中“木机妆花”工艺是在中国4700多年丝绸织造史、3000多年织锦历史中,至今尚不能被现代机器所替代的。

 

         云锦因其色泽绚烂鲜妍,美如云霞而得名,其用料考究,图案精美、格调高雅,既承袭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又融和其他各种丝织的宝贵经验而臻于工艺的巅峰,云锦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是为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

 

          “锦”由“金”和“帛”组合,《释名·采帛》曰:“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也就是说,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唯有皇室贵族才能穿得起。

 

        云锦在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享有“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之誉,是珍贵的世界性文化遗产,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云锦颜色变幻无穷

——

        清代,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20年之久。南京云锦织造鼎盛时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

 

        云锦工艺独特,织造云锦的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需要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用提花木机织造。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机下,负责织纬、妆金敷彩,两个人一天只能织5到6厘米。

 

        金银织物的在云锦中的大量运用,使得它愈发地富丽堂皇。尤其“三色金”,更是赋予云锦丰富的色彩变化。此外,云锦还用到孔雀羽毛这类特殊的材料,孔雀羽毛色彩斑斓,在光线的照射下,能折射出变化无穷的色彩,异常华美。

  

灯彩 X 扎、糊、剪、绘,纯手工打造星星

——

        苏州灯彩史称“苏灯”,它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苏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造型优美、品种千奇百出。常绘有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草鱼虫,光华灿烂而制作精妙。

 

        由于元宵赏灯风俗在苏州盛行,苏灯的扎彩工艺也得到高度发展。苏灯是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它可分为挂灯、座灯、壁灯、大型艺术灯彩、人物灯彩组景五大类120多个品种。

 

        苏灯造型巧妙精致,每逢节日,争奇斗艳。“白昼游观,可看彩色,结彩棚於街巷,悬灯争胜;夜则燃灯,击锣鼓,辉煌火树,金鼓达旦,称为闹元宵。那时城开不夜,月丽中天,红男绿女,倾城出游,一派热闹景象。”


《亭台楼阁灯》为苏灯正名

——

        最具巧思的是走马灯,苏州人称之为“有来哉”灯,其造型有如苏州园林中的亭台,灯角上饰以流须,灯架四周嵌上花边,灯身剪纸五光十色,点燃灯之后,空气对流,画面周而复始地旋转,走马观花似的循环往复。静和美的外形,亮和动的内在,和谐地融于一盏彩灯之中。

 

        在1959年全国花灯比赛中,苏州的《亭台楼阁灯》造型优美、技艺精湛、风格独特,被专家一致评为全国第一,再次正式命名为“苏灯”。苏灯因此而誉满神州,名扬国内外。

 

         苏州灯彩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装点家居、烘托氛围、节日庆典,表达人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苏灯已是流传最广泛,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品。

 

苏作 X 器物精神之上的艺术生活

——

        玉石被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后,从璞玉华丽转身为珍罕的艺术品;苏作家具因木料难得而追求工艺上的进步,流畅清秀的线条散发出寒门才子的质朴气息;刺绣更是在江南女子手里尽得姿彩,一针一线有如蘸墨入画,织出春风十里;

 

        从青竹到折扇要走的路,在屡屡和清风中倾诉,有谦谦君子,十指巧扣;落在绵帛上的彩云一寸千金,当孔雀的羽毛也织就其中时,云锦出落得“锦上添花”;或许美不过夜里的灯彩,星星一样悬在门楣上,点亮跟整个夜空,这无不是人们朴素生活里纯美的期望。

 

         时代在呼唤手作精神,失落的美学须要重回人们手心的呵护。机器批量生产的物件注定只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出于手工的艺术品才是人们器物精神的直观表达。“苏作”不仅是地域的代表、造物品质的象征,更是人们对时代生活的一种精神诉求、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 End -

图文资料来自网络,改编仅限分享

----


友情链接